《后赤壁赋》读后感

      这一年十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客有酒,重游赤壁。夜色之下山高月小,激流拍岸,乱石峋立,你可曾于月下游走过山间小路?那时山林之中的景象不复白日般秀丽,近处树影婆娑,犹如秘境深幽,远处群峰叠翠宛若虬龙苍劲。小路越走越深越昏暗,友人不能相随,只好独自前行。于静谧山林中长啸以抒胸臆,林中回音四起,风声随着回音从八方压下来,于寂寥中不由的悲从中来,且惊且惧,却再也走不下去了。返回小舟上随波逐流,夜深人散,突有孤鹤划破星空,直到梦中,幻化为道士笑问游乐,遂醒。

      我不知道这世上有几人遇到过几死还生,“乌台诗案”是苏轼诗词风格的转折点,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诗案之前,诗人积极参与国事,有很多诗作都是针砭时弊,直抒胸臆,诗案过后,即使依然参与朝政,但是文章中更多了一层对人生哲学的追问,和对人生际遇的豁达。

      前后《赤壁赋》相隔三个月,如果说《前赤壁赋》是对自己命运沉浮的一种自我开解,那么《后赤壁赋》是对自己今后生活方向的一种决定。

      “乌台诗案”中各方角力,苏轼多次以为自己性命不保,即使最后得以保全也是九死一生。文人以文获罪,以往所有诗作都被拿来细加揣测,每一句诗文都有可能是飞向自己的毒箭,密密麻麻,乌乌压压,心中惊惧可想而知。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坐看闲庭花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赤壁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