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样认识了庄毅,当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我用最短的时间给他把两个考试的体系讲了一遍。然后,我们每周见上一两次面,聊聊细节。在这个过程中, 我才慢慢反应过来:这个人是国内创投圈的一个传奇人物。
不过,我一向的习惯是不去打探别人的事情,也就从来没有细问。在那两三个月里,庄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人总是飞来飞去、动辄一天睡眠只有三五个小时的人,竟然可以在机场完成作业,然后专门腾出时间来找我讨论!我喜欢一切做事足够“狠”的人,庄毅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优秀的人为什么优秀?他们有更为深入的思考,有因这思考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普通人看来很苦的事、很难坚持的事、不可理解的事,对他们来说就是必须要做的,因为他们的大脑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啊。
为什么会造就两个不同的物种呢?他们是怎么长成不一样的呢?关键的地方在哪里呢?也许这就是人生如此不同而又如此坚定的追求。你思考了,你深入思考了,你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且必须做出的选择,这就是对自己的责任吧。】
在庄毅出发去旧金山之前,我们见了一面。他说:“也没啥事。你给我讲了这么多,我也给你讲一次吧,就讲讲创业的方法。”
庄毅个子很高。他站在那里,写满整个白板,擦掉,再写,又写满,又擦掉,又写满……讲了两个半小时。
可是,当时庄毅所讲的很多细节,我现在却记忆模糊。
很快两年过去了。当庄毅从旧金山回来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具体的变化。在他去旧金山以前,我和之前在新东方的同事熊颖搞了一个出国留学咨询公司;当他回来的时候,我们还在做那个留学咨询公司,但公司并没有很大的增长,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尽管公司确实赚钱,但是那在今天的我们眼里完全不是“创业”,而仅仅是“生意”。
【人在一个环境里往往是不自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我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做出改变,只是被惯性裹挟,这样过下去。这是人生比较遗憾的地方。好在我们能反思,并且有从反思中获得调整的能力。
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为了让我从中学到什么东西,我坚信这一点。
像笑来老师一样,我也要有“把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无论发生什么坏事,我都能最终把它变成好事。】
2013年下半年,我自己开始从事天使投资,一路磕磕碰碰。2014年年初,我去了趟硅谷。在飞机上,我突然想起几年前的那个下午,在苏州街大河庄苑的一间屋子里,庄毅站在我面前给我讲创业的情景……
那一瞬间的感觉完全是“噩梦惊醒”!
我尝试了若干次,依然无法清楚地回忆出他当时给我讲的能让,只记得确实有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细节却完全模糊,和大梦初醒无法追回梦中细节的感觉一模一样。
我反应过来了:
当时庄毅所讲的一切,我其实根本就没听进去。
虽然当时我就坐在那里,但也只是觉得:站在我面前的是某知名创投的创世合伙人,他讲的一定是比我所想的更为深刻的东西。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不觉明厉”——实际上,应该是“定觉厉但不明”。
尽管在这期间我们每年都要至少见面聊一次(我有个很自然的习惯:主动联系那些若不联系就可能断了联系的朋友),尽管在这期间我通过他认识了朱敏先生,但这一切的交往,并没有把我从“毫无知觉”中拉出来。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行事,对“创业”这事全无感悟。
【翻译成我自身的处境就是:但这一切的学习,并没有把我从“毫无知觉”中完全拉出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行事,对“行动”这件事全无感悟。】
可是,阻碍我的究竟什么?
【这也是我要问自己的问题啊。】
这种经历,在我身上还真的不止这一次。我公开写过另外一段经历,文章的标题是《我当初是怎样错过一辈子的》。
【想当然的念头,常常来自周遭环境,一团乱糟糟的东西打成包,直接植入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要命的是它们通常还处于底层,所以才想当然,所以他们的害处才不易觉察。】
后来,在一次又一次与创业者的沟通中,我终于明白了:我当初的情况和我现在遇到的创业者们是一样的。他们现在在我面前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当初我在庄毅面前的反应:
我觉得你说的都对,但,好像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能做的事,我不一定能做。我还是安心做好我能做的事吧……
【转换成我的语言:笑来老师,我觉得你说的都对,但,好像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能做的事,我不一定能做到。我还是安心做好我能做的事吧……看看吧,这个理由太有说服力了,太符合所谓“现实”了,让人几乎无法反驳,只能按照这个行事。让我们想想它有什么漏洞。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嗯,我知道你讲得都对,但你说的那些我肯定做不到,我就是改变不了自己。好吧,这样一个观念,把自己改变的可能都堵上了,永远只能是原来那个没有进步的自己,不是吗?要想改变,必须采取什么观念呢?别人说的每一个我认为正确的观念,我都要亲自去验证践行反思总结,通过行动把它变成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这样才能促成真的改变。真行动就有真收获。我必须把自己想象成与那些有价值的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将在我的人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样它们才真的可能在我的什么中起作用。】
在我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我渐渐能够回忆出当时庄毅给我讲的内容了——基本上就是我现在经常给别人讲的那些观念:怎样才能在改变行业的过程中找到巨大的价值;怎样才能“锁定最长的赛道”;怎样才能迅速增长……我甚至有点分不清这些究竟是我挣扎着学来的,还是许多年前庄毅种下的那颗“种子”竟然生根发芽了。
【当你通过深入反思,想出了自己真正问题所在,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找到并认清真正的问题是需要不断反复练习的,笑来老师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让人羡慕,我要向他学习。】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运气好——我的运气不仅好,而且个外地好,所以我竟然沿着另外一条路走到现在。如果我的运气一般,那么我现在完全有可能过着许多年前那样的日子——若真的如此,我就完全不会有现在的惊恐、后怕和对好运气的珍惜了。
如果我的怨气不够好,没有走到现在这个境地,我就完全不会对这件事感到如此震惊:
仅仅是“以为某些观念与自己无关”,就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一个“自洽的世界里”。
【人是自洽的动物,总是寻找自我观念的合理性。人人都是需要自洽的,否则就可能会陷入情绪崩溃。自洽是人自己给自己洗脑的一套理论,哪怕客观来看那套理论错得离谱、漏洞百出,但这仍是这个人赖以为生的基础。】
仔细想想,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
有些观念,即便你觉得与你有关,它也不一定会起作用;反过来,如果你觉得它与你无关,那么它一定不会起作用。
相对来看,我不是个在思考方面懒惰的人,也不是个只想不做的人。但即便如此,我依然会错过,而且,到现在为止至少两次“生生错过”。只不过,我的运气实在太好,以至于错过之后还能“失而复得”。要知道,人生难得“第二次机会”,而我竟然生生遇到两次“第二次机会”——这不是运气好是什么?
然后,令我脊背发凉的事实是:
六七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这真的很可怕。
当然,与你分享这段经历的额目的不是显摆我运气有多好,而是想补充说明之前提到的一个道理:
有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但它们要么太简单以致被轻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以致让人无法相信。
但,最有可能让人们错过转折点和升级机会的或许是:
觉得那些观念——虽然有道理,但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这个观念是最害人的,也是让人放弃行动和尝试的最根本原因。“虽然有道理,但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没有自信”,一直无法“做得对”,在这种负反馈机制下,人丧失了信心,放弃了挣扎,对自己形成了标签式固定的观念。】
我现在反应过来了,“觉得和自己没关系”是错觉——就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若能主动去吸收那个观念,按照那个观念去做,那就“事实上有关系”了。即便做得不好也不要紧,没有人在一开始就能做得好,所以,拼命去做就是了。即便在一开始无法熟练地按照那些观念思考也没关系,反复琢磨,自然而然就开始深入了。做要拼命地做,想要深刻地想,否则,那转折点和升级机会就跟你完全没有关系了。
这也是我会强调“我的专栏,建议读者只字不差地阅读”的原因。这个专栏是关于观念升级的,不是胡乱写写、随便看看,娱乐一下,消遣一下,你图个开心,我得个高兴的东西。而且,不仅要“只字不差地阅读”,还要“反复阅读”,因为最底层的观念常常披着“简单”的伪装,以致大多数人觉得无所谓,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
在这里,我又一次用我罕见且难得的亲身经历向你说明:最要命的是,很多重要的观念会伪装成“让你自己觉得和它没有关系”的样子,使你生生错过且不自知。所以,你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不仅要反复读,还要先假定每个观念和你有巨大的关系,再调动所有的感官为自己创造“代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若被你吸收,你会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