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意向的转换频率过高——《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2022阅读随记(1)

王立华


潘新和教授的《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不是单独购买的,在选择新近出版的语文教育研究成果时,作为“新时期语文教育名家论丛”的一本购进。“新时期语文教育名家论丛”还有孙绍振教授的《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倪文锦教授的《挑战与应答:语文教学科学化、艺术化的追求》、方智范教授的《理解与创新:人本中心的透视和解读》、周庆元教授的《反思与追问:宏观视野下的语文教改价值取向》。

2012年7月,暑假里的阅读还算从容。加之,在此之前读过一些潘新和教授的文献。因此,翻开本书的时候,面对潘新和教授的语言习惯,还算是比较熟悉,甚至有点亲切感。十年前,我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意向就搜集文献阅读、写作,貌似很熟悉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微写作教学等等。刚来到一个新学校,我还没确定深化研究点,便全部读完。勾勾画画后,没再仔细地写读书笔记。

上午改完、讲完第三单元的试卷,中午又开了一中午会,下午备课时就晕头转向的。借着去教室找张舒淇、王琦梅、张铭轩布置五一假期作业的功夫,和学生斗嘴、闹腾一会儿后,算是清醒了点。回到办公室,把五一期间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快四点了。

年级要开全体教师会,我负责巡视教室,看护学生。便拿起了《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边去维持纪律边阅读。边走着,边集中阅读了“引语  走进语文教育的历史时空”。大约十五分钟,我还没读完“引语  走进语文教育的历史时空”,会议就结束了。其他文字没什么印象了,这段话却引起了我的关注:“打游击似的发表了几篇文章之后,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我必须找到一个真正属于我的安身立命之所。”(第1页)

现在读来,潘新和教授的这些话,虽然是十多年前总结出来的,但对我这些年的写作经历描述仍很准确——我东碰碰、西碰碰,写了很多文字,但是,在学校文化的“顶天立地”、名师工作室研修常态化、教育日志的使用策略、微写作课程群建设、班本课程纲要的撰写、班会流程的再造等写作意向中转来转去,我虽然没晕,但写作内容无新意、不深刻等问题也在折磨着我!不过,我在写作中,还要查阅不同意向的文献,便让我及时在最新一期的报刊中的见到了不同方面的最新研究的景象与声音。不过,我的学养,还不足以支持我的这种写作行为。近期,还是先去微写作课程群建设的时空里流连吧!

不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阅读这套书的时候,也再次确认了阅读专业书系的策略选择。几位名家聚合起来,整合自己的研究所长,然后创作出一套书系,能相对系统地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阅读专业书系,不会是一种阅读冒险,更不会像读小说那样时时有阅读兴奋。如果用颜色来描绘我阅读专业书系的色调,我想应该是淡蓝色的:一种冷静、一种理性熔铸其中。阅读完书系,就能快速地更新我的实践性知识体系,梳理我的个性化经验体系,也能给我的写作带来新的智慧支撑。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与写作意向的转换频率过高——《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2022阅读随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