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的变迁

图片发自App


北京护城河分为外城护城河和内城护城河,还有皇城护城河以及皇宫(紫禁城)护城河等四类。

我小时候,一直住在宣武门外的后河沿儿,顾名思义就是住在护城河边。

北京的护城河有好几条,我熟悉的只有宣武门外护城河的一段,从西边大桥(西便门)到宣武门达智桥。

从宣武门门脸外往西大概有一公里,建了一座五孔的水闸。平时水闸有三个闸门是关着的,另外的两个闸门也是半开着,在闸门里的水压下,河水向两条巨龙咆哮着冲向下游,河水的声音非常大,一里地以外都能听到。

只有下大雨的时候,五个闸门才全部打开。

那时候河水变得混浊,很多的鱼因为缺氧要不时探出头呼吸。河两岸的人都用自制的工具去捞鱼。不论大人小孩儿都是满载而归。

闸门大开的时候少,关着的时候多。因为关着所以上游顺流而下的杂物被闸门挡住,越积越多形成一块厚厚的“黑土地。”住在河边的人都知道那块“土地”是万万不可走上去的,而外来玩耍的孩子们只要是踏上这块“土地”的无一生还。

“黑土地”给附近的人们也带来“财富,”最多的是柴火。那时候人们都是用烧煤炉子烧饭、取暖,把炉子点着叫生火。生火需要引火柴,煤铺有卖引火柴的。那时候人们都穷,家家都很节俭,多数人家都舍不得买引火柴,都是四下去捡,最容易捡到柴火的地方就是“黑土地”了。

护城河附近的住户每家都有一根竹竿,竹竿头上用粗铁丝绑一个铁钩子,每天一大早三三两两的人们围绕着在“黑土地”上钩着树枝、木头块、破木板,有时候还有破衣服、破鞋也被捡去再利用。“黑土地”里的东西是捡不完的,住在河边的人们只要稍微勤快点儿,引火柴是无需花钱买的。

不过也有好长时间没人去捞柴火了,因为最能捞柴火的郎大爷捞出一具死尸,据说是被人砍死后又扔到河里的。

安静了个把月的“黑土地”又开始被人们翻来翻去了。

闸门关着,使河水变得越来越清净,小鱼在河边游来游去。夏天孩子们都会去“洗澡,”洗来洗去的,就把游泳学会了,所以护城河边的孩子们都会游泳。水性都特好,下水一玩儿就是一天。

夕阳西下,大人们躲在河边柳树下乘凉,看着孩子们在护城河中戏水,不远处的城墙慢慢的遮挡了太阳光,日落西山了,戏水的孩子们被大人叫回家吃饭,护城河恢复了安静,传来一阵阵的蛙鸣。

冬天,刚过冬至,孩子们带着自制的冰鞋开始了疯狂的冰上运动,男呼女叫,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採冰开始了,冰面被分割成南北两大块儿,玩儿冰只能到北面了。到北面也开始採冰的时候,要玩儿冰就要到西边大桥(西便门)去了,离家远,大人们都不让去,一年的玩儿冰就这样被採冰的给破坏了。

採过冰的地方,冰层结不厚,结的冰是软冰,很容易出事儿。採冰的人会派人巡逻,严禁在採过冰的冰面行走玩耍。

图片发自App


护城河给两岸的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实惠,然而好景不长,65年开始拆城墙,城墙还没拆完又开始把护城河盖盖儿,好好的护城河被改造成地下污水。护城河边的人们被四散开了,搬到边远地区,再也听不到护城河的蛙鸣。

你可能感兴趣的:(护城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