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狂响》翻拍的意义:用心创造,力求本土化,探讨现实问题!

电影《来电狂响》是意大利高分喜剧电影《完美陌生人》的中国版。电影《来电狂响》于2016年获得版权,历经三年打磨,于12月29日贺岁上映。

我们或许有的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了,最近我总是看到有观众很疑惑,为什么要翻拍国外电影,直接去看原版不就可以吗?

没错,有的观众哪怕看完两部电影也不明白翻拍的意义在于什么,或许我能尝试着去说明些什么。

图片发自App

(一)《完美陌生人》和《来电狂想》的剧情简介

电影《完美陌生人》因为其对人性、对手机的诠释入木三分而爆红网络,成为当年豆瓣上口碑最高的喜剧片。它的剧情是一个月圆之夜,七个好友在饭桌上相聚,无聊之余大家玩起了分享手机里秘密的游戏,每一个电话,每一条短信都和大家共享。于是隐藏在手机里的秘密浮出水面,像一颗炸弹一样把七个人的友谊炸得粉碎……

电影《来电狂响》讲述了两对貌合神离的夫妻、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以及一位单身女性聚餐,有人提议大家玩一个将手机公开的游戏: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条短信、每一个电话、每一个弹窗,由此掀开了一场轩然大波。一条短信,拆散一对恩爱夫妻;一个电话,推翻多年发小感情。

从剧情简介上似乎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差别,但其实《来电狂响》团队还是做了许多改动的。

图片发自App

(二)关于《来电狂响》的电影改编,创作团队用心打造,力求本土化

《完美陌生人》的核心主线,是手机和人之间的关系,科技如何扭曲人性是全片最大的看点。不过由于故事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电影改编很容易滑向舞台剧的范畴。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编剧李潇透露了她在这部电影里的坚持。

她说:“我不愿意把过去写电视剧积累的经验直接移植到电影当中去,要有新的尝试,要在一个饭桌上展现出社会各阶层的不同样貌来。”

所以,《来电狂响》不管是剧本写作还是电影拍摄,从台词风格到布景搭建,创作团队都在尽力地回避舞台剧化,坚持用电影的语言去呈现。

图片发自App

(三)《来电狂响》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探讨的是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关系

“《完美陌生人》它倾向于揭露人性层面,虽然《手机狂响》做了很多改编,但精神内核还是尊重原著的,这个是不会变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想要探讨的是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人与科技的关系,人与手机、人与互联网的关系。”这是编剧李潇在谈及改编时的观点。

李潇谈到,原版人性层面的东西改编没有去动,因为人性是相通的。但传递的价值观一定是切合当下生活的。她提到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变得非常便捷,然而大家正在陷入一种“沟通杀死沟通”的怪圈里。

图片发自App

李潇说:“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在餐厅吃饭,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刷手机,可能他们就在一个群里,大家彼此在群里沟通交流,但是在面对面的时候,却没有什么可说的。”她在谈到手机对于当下人们生活的切入时,表示就是要写出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故事。所以李潇说:“我觉得这种情景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包括跟自己最亲密的爱人、父母,都会有科技给人带来的既便利又阻碍的状况。”

图片发自App

李潇说:“价值观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对错之分,我怀着一个朴素的想法:手机不能一竿子打死。‘手机毁掉生活’这样的论调泛滥是不应该的,应该看到手机对于生活积极有益的一面。虽然电影容量有限,但是我们尽量放进了足够多的想法。”

图片发自App

这个创作团队把这样的探讨带入到电影当中去,既符合原版电影精神,又能引起当下社会观众们的共鸣,可以说是既有分量又价值的。价值的。我们也真心希望大家在观影之后能真正感受到创作者给我们所带来的价值观。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电狂响》翻拍的意义:用心创造,力求本土化,探讨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