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一种新发型的烫发么?

内卷这个词最近实在太火,像广场舞曲一样萦绕耳边,关注的博主和常听的播客都在说,于是我也不得不知道了。

本来是不想去了解的。一则是对社会性的宏大而沉重的议题力有不逮,二则是阿Q心态作祟,刻意在回避这些客观存在而个体又几乎改变不了的环境呀,体制呀,等等。

比如我就一直不敢去看《寄生虫》和《小偷家族》这样的电影,还是内心太脆弱了。

但今天还是想聊,因为自己确实身处其中,肯定或多或少还是受到了影响,期望寄托于一次梳理来开解自己吧。

那么,内卷到底是什么呢?当然不是一种新发型的烫法啦。

在《人类学家项飙:内卷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这篇文章中有很详细的阐述:

原来的内卷,是一个高水平陷阱。

“解释的是为什么农耕社会长期没有大的突破。农耕经济是越来越精细化的,在每个(土地)单位上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多,我们可能会想象说投入的人力越多,你的产出也会是高的,可实际上这一点的提高,因为人力多投入而增加的产出,就也只够人力本身的消费了,就是说你多了一张嘴就被这张嘴消费了。”

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

“是指竞争的白热化,和社会的焦虑。我们要不断的要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每天要不断地自己动员自己。……走进这么一个高度耗能的死胡同和死循环的。”

而这种内卷背后的前提条件是“高度一体化”。我们当前的社会可能是看似多元,实则又及其单一的。

多元是因为极大的物资丰富和爆发的信息资讯,我们看到了、获取到了更大的世界。看似是在这纷繁之中有更多的选择,可实际上我们还是受困在一个高度单一的体系里。

目标高度单一、评价体系高度单一、竞争方式高度单一、奖惩机制也高度单一。

所以大家都在一条跑道上挤着,读好的学校、多赚钱、买大的房子、买好的车,然后多少岁要有多少存款、要到怎样的职位,多少岁要成家、要生小孩。接着,让小孩也进入这条跑道,并且他们不能跑得比你慢,如此循环。

竞争无处不在,于是要不停的逼迫自己,即使你也觉得这样的人生看起来很乏味,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掉队的勇气。

“所谓内卷性不仅仅是说竞争激烈不激烈的问题,而是说白竞争,明明知道最后的收获也没有什么,大家还是要竞争。不知道除了竞争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方式值得去生活。如果你退出竞争的话,你有道德压力。”

比如“三和大神”,在深圳三和市场拿着日结工资、睡在大马路上的年轻人,就被认为是一种背叛。

在有几篇写三和青年的帖子下面,很多人在更正说纪录片里的年轻人后来做了直播,有的也找到了正经的工作,重新回到了“竞争当中”。

仿佛,这才是一种正确。

可是,不公平真实存在。用同一个体系,在同一条跑道,就意味着有一群人他们绝大的概率是跑不赢的。

早先我在博主曾少贤的文章中就看到一个观点:人生是分串联和并联的。

“所谓串联,是指你只有一次选择机会,一旦选择错误,你就无路可走;

而并联,是指你即使选错了,也没关系,你还有其他几条路,可以走。”

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为什么混得比较差,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时串联的

试错成本太高了。

假使先天配置不高,又没能抓住一个快速通道,比如前几年的互联网腾飞、比如近几年的自媒体、直播等迅速积累财富的通道,那其实也只能去选择一条,父母和社会都已经验证过的,稳妥的道路吧。

那么,当然会想。既然这条赛道本来就对一些人不友好,为什么不换个新的赛道呢。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有了一定兜底的能力,就是大概率你不会饿死的。

当然,又有多少人会把“不饿死”当成退路呢?

但如果,你愿意以此为退路,去选择另外一条赛道时。你要面对的、需要花费勇气和努力去对抗的,主要就剩下三点:

一、虚荣心。

是不是真的不向往大众意义上的成功。

二、孤独感。

大多数人的不认可,包括你的父母;

三、愧疚感。

能不能接受自己在这个评价体系里成为“失败者”,从而觉得抱歉。


比如我自己,国庆回家待了那么久,父亲大人跟我为数不多的交谈只有三个话题。

谁谁谁生了小孩,还蛮可爱的;我的某同学又换了好车,人家还挺能挣钱的;某位认识的朋友做公务员很受器重,未来大有可为。

大抵是旁敲侧击希望我不要当咸鱼,努力在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里找点存在感吧。

也很正常啦,婚姻、财富以及仕途可不就是周遭评判他女儿的三个标尺么。

可是当时我有点生气,回了一句:

你女儿什么样子你不清楚么,我就是很普通阿。

然后制止了他想要深入探讨的意愿。

有点委屈地觉得,我爸只关心我飞得高不高,不管我快不快乐。

我娘亲就来劝我,说你爸那是找不到别的话题了,这不是关心你么。

其实也对,既然反驳了父母的价值论点,那么我至少应该提出一个新的才对啊。

换言之,大多数人之所以深陷于这个“白竞争”当中,或许就是找不到另外的赛道吧,所以只能被裹挟前行。

那么至少还有一线可能,固化了怕什么,总有人可以掰出一条缝来;那么至少不会显得自己是异类,从众有时候也真的蛮省心的。

所以内卷这个词这么的热,除了大众的焦虑太容易被煽动的缘故,会不会其实也刚好给了大家一个安慰:看吧,社会就是这样,不是我不努力,是我努力了也没用,我能怎么办呢?

我是在下班的出租车上听的音频,拥堵的下班路上师傅也很焦躁,在绯红的导航上蛇行游走,晃得我快吐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听到耳机里蛮可爱的一段对话。

主持人说:也很难反抗啊,那套逻辑(前文所提的单一目标、评价体系等组成的逻辑的)在的话。

项飙老师也语塞了一下,略无奈地说:啊,那怎么办嘛,生活都是不容易的啊。

但顿了下,他又补充道:但是也没那么难,有的时候就是想通了就好。

第一、想清楚你喜欢什么;

第二、这个事情要有点意义,有点贡献;

第三、要有相对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不是成天梦想,要养得活自己。

难,是一个勇气问题。

去向别人要方法论是很流氓且无用的,生活还是要自己过的嘛。

车子堵在红绿灯路口的时候,我看到旁边有一家油炸摊子,就提前下了。

老夫妻推着小摊摊,丈夫负责炸菜,妻子负责拌菜和收钱。摊子周边围着嗷嗷待哺的都是如我这般刚下班的疲惫年轻人。

我们看着手机,在热气器腾腾的油锅旁边,听着蔬菜入油锅时滋滋作响的声音,看着腾腾升起的烟火气,等待着一餐不健康不营养的食物。

心里想着,今天风好大啊,好累啊,要买了赶紧回家窝在沙发上选一个综艺节目,舒服地享受油炸的快乐。

风吹落树上的叶子,它们掉在地上,大都是向内卷着的。

前段时间某日加班到凌晨三点,我和同事都已经昏沉得大脑当机了,在机械化的工作中我突然抬头,说了一句:

我相信未来公司制会弱化甚至消亡,有更多样的方式去生存。

同样疲惫的两位同事先是愣了一下,继而相视大笑,说:”你还是个理想主义者啊?”然后继续狂笑。

或许好笑吧,至少现在我还是相信的。


我的解读很个人,相当不专业。

推荐大家阅读相关原文和书籍↓

人类学家项飙:内卷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

曾少贤:斗胆说几句大实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卷,一种新发型的烫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