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皇帝诏书得名的赤水河畔古村落,历经战乱还存在,现在已经落寞

一座依山傍水的村落,因为清朝咸丰皇帝陛下的一道诏书而改名为陛诏村。

依山傍水的陛诏村

一座码头,一个古盐道

陛诏村背靠巍峨的青山,位于赤水河及其支流陛诏河汇合处,历来是赤水河畔重要的码头和古盐道上重要驿站。明清时期川盐入黔的水路和陆路通道均在此交汇,一时间陛诏村人来人往,商贾云集,热闹非凡。陛诏村古老的河道码头不仅是川盐装卸的码头,也是生活在周围大山深处的山民渡过赤水河北上赤水县城和南下元厚镇的主要水路码头。陛诏村身后有一条古老的斑驳石板路,是几百年前官府出资修建的盐运陆路大道,通过它翻越背后高耸的大山,经过穿风垇关口,下山便是盐运路上另外一个重要驿站丙安古镇。至今陛诏村还保存着盐运时代的丹霞石桥“天恩桥”。

赤水河古老的码头
赤水河古老的盐道
陛诏村古盐道上的天恩桥

天恩桥于清朝光绪庚辰(1880年)年建成,距今有近140年的历史。1876年10月,丁宝桢调任四川,整风治吏,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又改良盐法,岁增帑金百余万。其任四川总督10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其中就包括水陆盐道上的贵州赤水市陛诏村天恩桥。当时的陛诏是四川进入贵州的咽喉要道,盐等重要物质都要从这里经过,天恩桥的红色石碑上有详细的石刻记载。1985年天恩桥及其石碑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自然和人为的灾难

水陆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不仅给陛诏村带来了几百年的繁华,也带来了一些天灾人祸。某些年份赤水河涨大水的时候,处于河岸峡谷地段的陛诏村就面临严重威胁,部分低矮位置的房屋就时常被洪水冲走。中国西南地区每有战火也都会波及到地理位置重要的陛诏村,若来得及,每一次村民都会暂时先放弃家园,而逃往周围的深山里躲避。待战事平息后再回到村子里,可是每次回来却发现村子早已被抢劫一空,一片狼藉。唯一的一次例外是1935年1月那支红色队伍经过这里四渡赤水的时候,村民还是依照往常的经验上山躲避,可是回来后却惊奇的发现家园居然完好无损。陛诏村几百年来历经战火的洗礼,不断的在改变。陛诏村村民也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村子被毁后,又不厌其烦的重建家园。

赤水古盐道穿风垇上的寨门

落寞的宁静村落

新世纪以来,整个赤水河流域的交通发生重大改变,赤水河有了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曾经水陆通衢的陛诏村彻底衰落,陛诏村很多的村民也都随着改善的陆路交通,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都去了远方,只有少数不舍故土的老人还留守在这里。现在的陛诏村很冷清,只有那些还矗立着的空寂老房子述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陛诏村空寂的村落一角

虽然陛诏村很多的村民已经彻底走出了大山脚下的这个古老村落,但是不论他们走到哪里,这里永远都是他们心中那个恋恋不忘的故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皇帝诏书得名的赤水河畔古村落,历经战乱还存在,现在已经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