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KC离职了!”李芬给我打来电话,带着惊讶的语气。
“为什么?老板很器重他呀。”我也有些不解。
“他说他有些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李芬不信他说的话,只是官方给的答案是这样的。
我跟KC是同一年进入上家公司的,算算时间,他也待在那家公司5年了。他目前的职位是华东区总经理,从业务经理到整个区的总经理,这5年的四级跳算是很不错的成绩。
所以,他的离职我也充满着好奇心。我和他曾经并肩作战过几个大项目,是非常好的朋友,当初我离职时还是他劝我留下,跟他一起继续奋斗的。于是,我决定给KC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情况。
接到我的电话他很惊讶,因为我已经离职快2年了,他离职的消息居然这么快的就传到了我耳朵,有些意外。一阵寒暄后,我直接进入主题,询问他为什么在这个职业高峰点离职,他的回答我好像挺能理解。
他说:“这几年拼事业,小孩和老婆意见非常大。去年我升到华东区总经理后就要长期出差,一个月在家的时间不足3天,小孩生病了也照顾不到,家里人都让我换工作。”
“可是你做到现在这样的职位也不容易啊,抛开收入不说,待了这么多年的公司你怎么舍得离开?”我知道家庭的原因很重要,但常常都是人们离职的借口,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他有些犹豫,点了根烟回:“确实不舍得,但我的付出和回报也没有成正比。工资+抽成在别人眼里看似挺多,但我给公司创造了十倍以上的价值,我认为这些并不多。”
原来是收入低了,我开玩笑的说他:“你为什么不跟老板反馈,如果觉得少可以再谈啊。”
他笑了笑,说:“不了,老板都觉得我们欠他的,连我孩子生病要请三天假都让我自己看着办,还说项目签单更重要。其实我比他更着急,但既然我做到了这个位置,我就能对这个结果负责。他太没人情味了!”
我听得出他的怨气,于是把话题岔开,问:“那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我没打算怎么会离职,一个月后就要去新公司上班了,我先休一个月。”说到这他有些得意,估计是觉得我有些多心了。
后来我们还聊了很多,比如今年老东家谁谁又离职了;比如他现在的年薪40万,去了新公司会涨到60万;比如即将接手的新项目,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性;比如他的小孩今年上一年级,增加了好多要求……
挂上电话,我就在想,为什么一家企业留不住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有的老板只关心项目的成败,而很难站在员工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家庭的成败?为什么好不容易培养了一名优秀的员工,却又流失了?
对于那些给了高薪却又留不住人才的企业,说说我的几个看法:
一、缺乏让人才与企业共命运,共成长的机制
企业在发展,人才也在成长,本质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谁成就谁,谁更重要。
一些企业发展壮大后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留不住人才!不是被竞争对手挖走,就是人才自立门户单干,反过来抢企业的生意,与企业做竞争。
那么,如何让优秀的人才死心塌地的跟着企业?企业一把手的理念以及公司的绩效机制是关键!企业一把手要舍得分蛋糕,且懂得如何分,不用切蛋糕的原理,而用做大蛋糕,将做大的部分拿来分的方式。
还应设置层层递进的分配机制,从抽成到分红到期股到干股到原始股等等,只有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员工才会死心塌地的与公司同命运,共奋斗。
二、没有给员工足够的尊重
员工不仅在乎公司给予的收入,还在乎公司对他们的尊重。虽然说员工受雇于公司,是企业聘请到公司解决问题的成员,但就完成工作而工作和主动的解决工作,两者的效果相差巨大。
不论是高层员工还是基层员工,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但高级人才对尊重两个字看得更重。这可以用马斯洛定理来解释,在实现生存需求、安全续期、社交需求以后,被尊重是普遍中高层管理者的需求。
所以,当企业在用人时,要更多的考虑到影响尊重的因素。企业要留意员工在乎什么,比如中高层的被尊重需求有成就、名声、地位、晋升机会等,这些就是公司要着力去做的事了。
三、让员工有后顾之忧
一些企业觉得招员工进来就是雇佣关系,企业付钱,员工解决问题。没错,这个关系看似有道理,但过于肤浅。若只是将员工当做劳力交易,企业得到的也是员工没有情感,冷冰冰的回报。
我见过一些企业家,在员工还没开口说问题前,就将员工的烦心事解决了。比如北京的一家企业,老板在外来务工人员还没开口说小孩念书需要帮忙前,就提前帮员工安排好了,让员工带孩子来北京念书就好。那些在一般人眼中比登天还难的事,老板放在了心里,用举手之劳就解决了。你想想,这位员工还会想着不好好工作吗?
还是这位老板,每逢过节,必定给员工的家人寄去过节礼品或者过节费,即便是离职的员工,每年中秋节都还会给他们的家人寄中秋月饼。一些外地的员工,在春节时最怕买票了,这位老板让人事给他们统一买票,有飞机能到达的地方就一定是买飞机票。
有年春节,企业接了个大单,需要工人和一些管理人员留下加几天班,而留下的员工没有一个让老板给加班费,都说只要潘总有需要,他们就留下来。
你也许会说这要企业多有钱才会这要做?但,其实是在企业这么做之后,才变得有钱起来!
企业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员工就会让企业所向披靡。
之所谓力是相互作用的,想要员工对企业忠诚,对企业投入更多的心思,先想想企业本身是否做到多为员工着想,多给员工一些保障?
在公司严格的制度背后,有多少公司做到“人情味”?这两者并不矛盾,也许你会说有人情味的公司很难盈利,那我想告诉你的是,有了人情味公司才可能赚到更多的利润!情、理、法不仅适用于治国,也适用于治司。
最后,祝愿正在职场拼搏的你们,都能够找到有“人情味”的公司。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可馨职隅,职场故事精。知故而不世故,知事而不多事。更多文章,请关注 @可馨职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