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杨先生的思念与回忆本是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常琐事,没有华丽的辞藻,繁复的字词,语言质朴的如在陈述一件事。但当我拿起这本书时,却欲罢不能真希望一口气读完它,我深深的被语言背后的杨先生所感动,仿佛我自己也在陪她同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我也参与了他们的生活。“我们仨失散了,古驿道上相失”,一个一个的亲人逝世,在“我”的眼前,是否想过一直沉湎在梦境,毕竟还是要醒的,杨先生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一个人肩负着三个人的使命继续着一个人的生活。

    她写到,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时,中间的遭遇我们是无法深刻体会到的。但通过她的叙述,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仨”的默契: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这正如《红日》里所唱的:“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

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唱出了他们的人生。经历过饱经沧桑的岁月,下乡、被批斗,大起大落的人生,没有让他们舍弃对方,舍弃对命运的抗争,学会苦中作乐。

    在她的回忆中,我看到了一个富有爱心与孝心,学识渊博,谦虚谨慎、工作敬业的阿圆。在生活上“笨拙”,学术上严谨,知识渊博,淡泊名利,怀有童趣的钱老。默默无私奉献,生活能手,同甘共苦,酷爱读书的杨先生。歌词所唱

“一生之中兜兜转转 那会看清

一生之中弯弯曲曲我也要走过

从何时有你有你伴我给我热烈地拍和

像红日之火 燃点真的我

结伴行 千山也定能踏过”,里面的杨先生就是这样与钱老结伴而行,出门“探险”的。

  杨先生说过:“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就像儿时的我们希望圆满,长大了学会接受了事实,然后的然后是未完待续,又或者是新的境遇,新的坎坷旅程的开始。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杨先生的《我们仨》像似给我们说了一个对亲人的思念,对逝去的生活追忆的故事,但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对亲情、人性、磨难的不同的理解。“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学会珍惜当下。“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没有了家人的住所索然已经没有了家的味道,冷暖自知的独守,孤寂的灵魂,只为守住曾经家人的烙印吧。杨先生的这段话加深了我“对亲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的认识。

    书中满满的感动,像温泉的水刚刚好,既不热的烫人,也不会冰冷的让人心颤。我缺少的泪点在这本书里找了回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我们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