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鼓式民间借贷(13)——费马、北岛和王勃

安玉鼓和我这漫长的债务关系(前后拖了也将近4年了),我本以为我会处理得很着急,很在意这笔钱。一路走来,我倒觉得自己是挺有耐心,打官司一点也不焦急,案件委托了律师印象中就没怎么主动联系过,该怎样就怎样。案件现在到了强制执行的环节,有人问我,这钱能回来吗?将近18万能回来当然最好啦,回不来我只能认栽,能让他上“老赖榜”我也挺知足了。是在乎,但也没那么在意。在西湖法院的时候,法院工作人员跟我核实确认:你的标的是17.7万?我差点回一句说:随便啦……预期够低,心态就好。

《安玉鼓熟人骗》系列写了十来篇。表面上看似我对安玉鼓穷追猛打,而涉及到钱这关键问题上,我却是节节败退的:安玉鼓对我三番四次的行骗都轻易拿下了我。我和他的这场官司非常简单明了,可我连这十拿九稳的诉讼费,竟然还是我掏了……凭心而论,这场官司他的发挥也是极其出色的:以一人之力一出手就摆平了法官助理、我的律师和第一次打官司的我,这确实是一种实力上的碾压。棋逢高手,输了得认。

在正确的方向上失败,是屡败屡战的前提。穿插一段数学史。费马大定理从费马的提出到证明,经历了大量基础理论的发展,其中就有两位日本学者的贡献:谷山志村猜想。费马大定理最终由英国人怀尔斯告破,村志五郎这样怀念他的好友谷山丰:他天生有种向正确方向犯错的本领。我的败不馁和耐心大概也来源于此,我相信我的方向是对的,因为我选择站在时间这一边:不伤害无辜的人,保持耐心,持续写作……一时一事上的挫败,在时间的长河里也只是波澜不惊,“玉鼓”作气终有衰而竭的时候。

北岛有一首非常出名的一字诗,《生活》:

我不知道如今的安玉鼓对这首诗作何感想?这场生活较之监狱如何?他现在的生活像不像一座无形的牢笼?当然,这是安玉鼓的事。

如果没记错,薛兆丰老师在《奇葩说》中举了个例子:一个人挖出了一个坑然后又把坑埋了,这样的劳动是没有价值的。我觉得这观点是不严谨的,因为价值包含两方面: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个人的劳动这么做也许没有交换价值,但使用价值是有的,不然他不会选择这么做——价值,是主观的。《安玉鼓式熟人骗》,我竟然选择了公开写作,而不藏在日记本里,说明我更期待“交换价值”甚于“使用价值”,和大家交流期望甚于“自嗨”。如果这个系列,我的经历能成为你的“间接经验”进而躲过了“熟人骗”的大坑,那对于我而言就挺有“价值”了。

我的这场经历也让我深深明白经历或是经验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我和安玉鼓是高中同学,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王勃的《滕王阁序》。“不求闻达于诸侯 ”,当时读到没那么信服的:王勃如此年轻,如此牛逼,“登高作赋,是所望与群公”云云都太客套话了。最近读到一篇介绍王勃的公众号文章,才知道王勃是渡了生死劫之后做出这篇,理解了文中的淡泊和谦逊是一种境由心生,所言不虚。学生时代的我少不经事,同样的文本放在而立之后——特别是经历了一段所谓的“至暗时刻”,再去体会就很不一样了。从这个角度说,人生也像是一场逆袭,你读过的文字,它们埋伏于你的懵懂,进攻于你的成熟。

当然,我这点破事倒真是“不求闻达于诸侯”——王勃是淡泊名利,我是自知之明。如果这个话题能连结更多的节点,带来更广泛和更深入的交流,我也像王勃那样期待: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此外,我更想看看这场个人的写作马拉松,我能跑(题)多远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玉鼓式民间借贷(13)——费马、北岛和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