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开分公司,业绩太好,将老板周天子从天下共主架空成傀儡代表

周武王姬发击败殷商后,便将召公和姜太公请来,商量如何处置商纣王帝辛的士兵和百姓们。姜太公一开始的意见很残酷:“臣听闻爱一个人的时候,连他房上的乌鸦都爱;讨厌一个人的时候,连他家的墙角都讨厌,既然如此,我们就把敌人全部杀掉吧?怎么样?”

武王否定道:“不可!”

召公说:“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武王还是说:“不可!”

这时,姜太公又说道:“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借以宣传仁义为贵的理念。贵族的罪过,便归罪于纣王一人。”

武王赞叹道:“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说苑》)

武王以仁得天下,他的选择,不光决定了殷商百姓和士兵的生死,还影响到了此后周朝数百年的国运。

为了稳定殷商的国民,武王派商纣之子武庚领导殷商遗民,又将圣王后人、功臣、姬姓贵族、异姓亲戚分封在全国各地,拱卫周王室。

荀子说,周武王本次分封的对象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史记·周本纪》:“封商纣之子禄父殷馀之余民……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

这就是我们后世所谈及的西周“封建”制度,也叫分封制,或者封邦建国。

一、分封制下,帝国总公司的困境

在分封制度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其下便是公、侯、伯、子、男五个不同级别的诸侯王,诸侯们对天子负责,他们需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同周天子作战、镇守疆土、向周天子献上贡赋、定期朝见周天子。

而在自己的邦国内,诸侯们又可以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可以分封士,他们各自对自己上级负责,这就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在这套等级制度中,天子名义上是国家的统治者,实际上周天子对诸侯分封的卿大夫们影响力都相当有限了。

现在来看,分封制似乎弊端很多,其实周武王当初试图借助血缘关系,打造出以姬姓为核心的“公”天下想法,这种理念放在西周建国之初那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来讲,其实相当不错。

咱们来看看,牧野之战中,周天子的战前动员,便知道实行分封制建立一个“联邦国家”或许是他最好的出路了:“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周书·牧誓》)

在西周建国之初,周天子曾经的助力就变成周朝潜在的阻力了,他通过分封的方式,一方面把这些地方豪强变成自己人,另一方面便是试图用姬姓诸侯去防备或者蚕食他们。

这种分封制度在西周建立初期,帮助周王室开疆扩土、扩大影响力方面功效显著,毕竟从理论上来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们开扩的领土,自然也能算在周天子头上,当作业绩宣传。

但在西周中期开始,这套制度便逐渐产生了裂痕,毕竟对于诸侯们而言,自己开荒打出来的领地,凭什么给周天子分?

《国语》载,周穆王想征伐犬戎,结果就带回来四白狼、四白鹿,从此威信扫地,离京师较远的诸侯们之后便不再来朝见了:“穆王将征犬戎......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这就是分封制的弊端之一:周天子对诸侯的约束力很弱,一旦周天子显露出软弱的一面,诸侯们便可以对其置之不理。

诸侯们实力增长了,虽然周天子名义上实力也变强了,但毕竟只是名义上,实权其实一直掌握在诸侯们手中。一开始周天子或许对诸侯们具有绝对统治力,但是当诸侯们实力都发展起来后,周天子可能就从能够一对N的王者,变成只能一对2的一般钻石强者了

二、土地、财政,引发的政治危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周统治天下的两板斧“分封制”和“井田制”,都是生产力比较落后时期的产物。

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便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周礼•夏宫•司马》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

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打架动辄出动几万大军的情景相比,周天子75000人的兵力体现出的后勤供应能力就有些不够看了。

在分封制的设想当中,周天子坐镇中央,周边姬姓诸侯国都在负责给他开疆扩土、定期还要送钱送粮食来,这日子太美了。

诸侯国的生产力在进步,国家的边疆也在扩大,而周天子坐镇中央的优势,这时却成了他画地为牢的劣势。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土地、人口、粮食、资源做支撑。诸侯国可以通过向外开扩领地来获取这一切,而周天子却不行,他在长期的分封过程中,早已限制住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于后期的周王室而言,财政绝对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话题。

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减弱,不上交赋税的诸侯越来越多,周天子甚至需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迫使诸侯们上缴贡赋,但即便打赢了,这种手段也只能解一时之需,治标不治本啊!

诸侯越强,周天子越弱,这种强烈的反差加剧了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矛盾。

周天子的财政来源于诸侯的“贡赋”和领地上的“税收”,前者与周天子的实力挂钩,后期随着周天子影响力下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既然如此“税收”便成了国家财政来源的大头了。

西周的税收种类来源很多,有土地税、工商税等,其中土地税在农耕社会占据了主要部分,按《孟子》的记载,西周推行井田制,中间公田由大家共同耕种,然后私田按十分之一的比例缴税:“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土地是有限的,而周王室的需求不是,西北、东南都有外敌,而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周王室要想自保,只能加重赋税,满足开支。

周朝后期财政基本处于支出大于开支的状况,百姓们负担重了,就有大批奴隶和平民逃向诸侯国以求生存,这无疑是给周王室雪上加霜。

到春秋战国时期,王室的力量已经明显小于地方诸侯的力量,周天子这个曾经的天下共主,便这样一步步沦为诸侯们手中的傀儡,着实令人感慨: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曾经的成就再辉煌也终将沦为泡影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诸侯开分公司,业绩太好,将老板周天子从天下共主架空成傀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