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一本书?

本文的灵感来源于《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作者是樊登,樊登读书的创始人。

这本书与市面上那些教人“快速阅读”的书籍不同,《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实实在在地给出了实用的建议。根据科学说法,正常人的阅读速度是500~700之间,再快记忆就会出问题,倘若记不住,书不是看完,仅是翻完。对于真正想获取知识的人来说,把一本书翻完就结束,不会是想要的结果。

——读书得有主动性和针对性

主动性不难理解,但凡是个十分被动的人,通常只能达到平庸的水平,很多机会都会悄悄溜走。很多人的差距,就在于休息时间主动学习而拉开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就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区别,被动学到的知识往往不进脑不是吗?或者说效率要低一些。很多高考完的学生,其实和文盲差距并不大,曾学过什么不代表能实际运用到什么。主动去读书,能发现更辽阔的世界,更好地激发人体潜在的求知欲。

同一本书每个人的针对性不同,有的人看重这部分,有的人看重那部分,针对什么,去收获什么。

读书可以提升“反脆弱”的能力,知识储备库也就是你的弹药仓库。脆弱指容易在风险中受到损伤,反脆弱则指在风险(受伤)中收益,即以备不时之需的能力。

——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式是讲书

讲书是费曼学习法的体现,有没有记牢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需要自己给别人讲一遍就知道了。讲书之前,得搞清楚这本书的架构,开篇应该讲什么?里面最感人的故事是什么?以及最有价值的点在哪里?

与沉浸式学习相对的是观光式学习,也就是看完就过去了,至于记住多少知识,完全处于一种不重视的状态。倘若不喜欢讲书,可以尝试寻找其他的方法,重点要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

——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读懂多难的书

之所以觉得有些书难读,大概率是因为知识储备还不够,书中的概念从未接触过。不过别担心,读不懂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推移,知识储备增加,再回过来读曾经难啃的书,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书中列举了七类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越充足,越能读懂那些高难度的书。

分别是: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国学常识、管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哲学知识、人生经验。

解释世界规律的不只是物理学,别忘了我们是人类,人类的种种行为出于什么动机,在经济学和心理学当中是能找到答案的。多了解一门领域,你看待事情就多了一个维度,能想到更多种可能。为什么有些人想问题那么简单?

“我可能不会想的你那么周到。”

说到底还是知识储备少了。

除了以上三个读书的建议,作者在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对读书的误解,这里笔者分享一条出来。

这个误解,实在太普遍了,所以笔者不得不提一下。

——关于读书,自己读的效果最好?

其实并不然。光是苦涩的高难度书籍,就有千千万万,再厉害的人也会有知识盲区。大多数人很可能一辈子不会去碰多少本高难度书籍,更别提自己读的效果好不好了。专家解读的书籍,是可以放心去看的,这个过程你不会停止思考,你的大脑依然在不停地运转。

总结一下,读懂书籍的建议有三点:

1.要有主动性和针对性;

2.通过讲书的方式达到沉浸式学习

3.扩展知识面,才能读懂更多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读懂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