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张老师为我们讲到《中国楼市政策20年变迁,未来市场将走向何方?》 ,10月来临,市场形势发生明显变化,投资策略又该做出怎样调整?
专家观点总结:10月份是多事之秋,也是最没有明确投资方向的一个月,静待一些重大政策的落地,所以本月的投资策略是要偏谨慎的,观点仅供大家学习、研讨之用。
一、宏观形势分析
1、资金面:
三份券商研报和分析师直指:财政存款季节性上缴、银行缴准/企业缴税、节后流动性回笼、可转债融资、海外市场等至少五重因素叠加,令节后资金流动性易紧难松。
2、政策面:
第一,央行宣布定向降准,符合国务院的工作布置,但实施时间在2018年初,非常罕见且有意思的政策搭配,体现央行既不想透露宽松货币的信号,但又不得不进行降准操作,于是以普惠的名义释放流动性;
第二,三季度周期板块表现抢眼,但大宗商品价格在季末有所回落(原油除外);
第三,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表现仍然不错,房地产销售景气度不错,但房地产政策仍持续收紧;
第四,美联储宣布缩表,12月份美联储可能会再一次加息,同时美国的税收改革渐见曙光。
二、大类资产分析
1、股票市场:
市场的大逻辑并没有变化,流动性环境对于股票市场仍然是相对充足的(企业盈利在回升,相较房地产没有强烈的政策掣肘,无风险利率在四季度有望先降后升)。
如同联储加息缩表的大环境下,全球股票市场在2017年的整体表现都非常不错,A股市场监管政策收紧(同时带来流动性预期的紧张)负面冲击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整体市场环境较为稳定。
利空在于市场认为2017年股票投资整体收益不错,获利兑现是当前市场较为担忧的问题。海内外权益资产走势出现分化,从市场表现看A股优于美股优于港股,市场表现符合预期。
2、大宗商品:超额收益机会来临,农产品配置价值上升
房地产投资回落带动大宗工业品短周期回落,锂、钴、镍等金属获得产业机会;农产品和工业品指数对比显示前者配置价值上升。
3、债券:短期窄幅波动,长期慢牛接近
短期,金融监管靴子尚未落地,多空博弈继续;长期,房地产投资下行,“房地产长效机制”“地方政府债务纪律”等长效机制建立预示降杠杆。
通胀上,PPI对CPI传导困难,环保政策、农产品和原油价格以及理财资金的变动幅度对通胀影响有限,十九大后,债市走牛可能是长期且平坦化的。
4、外汇:美元四季度反弹,人民币四季度走弱
美联储的鹰派发声和低通胀预期为美元升值提供支撑。短期,美元下降到支撑位,美元的五年均线显示美元四季度大概率走强;长期,美元相对走弱,人民币相对走强,而不是绝对走强。
三、10月份的个人投资策略
结合既定的资产配置模型和对市场的宏观把握对于10月份的个人投资策略做如下调整:
中风险偏好投资者(预期年化收益10%,年化波动率7%-8%):综合趋势、估值和波动的横向比较,在横向对比中港股依然性价比最高,对此继续适度提高港股的配比,下调大宗商品的配置比例,将利率债和信用债及货币基金调为零,从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来看,权益配比高于商品。
有恒研究院专栏作者:张家瑞
简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德国汉堡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金融从业经历十余年,历任多家国内外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产品研究员。对于风险管控有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