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忠孝节义都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
1、孝悌忠信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历代皆有忠臣烈士、孝子贤人出现,其流传千古的“孝悌忠信”行为,都是个人“内在道德观念”在不同场合的显现。
孝是指孝顺年老双亲的观念和行为,不使有饥寒交迫的无奈,用心奉养历经数十年如一日,根本都不会计算财物支出,不计较其中利害关系,不因时光更迭来改变,此思想观念若能始终坚持如一,有如此心态者,才有作为人的根基,而能称之为“孝顺“!孝顺父母双亲,内心皆是充满亲情,如同父母当初照顾年幼自己时一般无私付出,也是自己高尚品德显现于外而有的坚毅作为。
悌是指友爱家人、公正平等的对待家人,无私付出、乐于付出,不计较、不比较,遵循兄友弟恭、妯娌和睦的“悌道”观念与行为,如同“孝道”一般来付出,这也是自古以来“孝悌”皆为一体的道理!
忠是指忠于内心、忠于职责,坚毅而不动摇,对于上级领导赋予的任务坚志完成,遇到问题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忠诚是人所具备的高尚品德之一,让人面对纷纷扰扰的环境和人事变化当中,能坚持始终如一,而非摇摆不断、见异思迁!
信是指发自内心的对自己言行负责,对言行严格要求,自然呈现于在外,就是以诚信待人,每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出,才会言行一致,始终如一;一位巧言令色的人,其言行皆是不经思考随口而出,又如何诚信示人,并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呢?难也!
“道德观念”展现在孝顺父母双亲时,称为“孝”;兄友弟恭、妯娌和睦,不被父母所操烦挂心,称为“悌”;对职责、任务忠诚不变心,品德彰显于职场,称为“忠”;言行举止一言九鼎,则称为“信”。以上四种行为规范是道德观念的根本,是道德观念在不同场景而有的不同称呼,所谓“忠臣出自孝子之门”,正是因为入门尽孝、出门尽忠,内在的思想观念都是一样的。
人的思想观念境界的提升,就会带动行为习惯的改进,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只是每日学习,但是生活中的行为反而退步,如此也就很难有真正的提升了!提升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否则也就只是说了一口好道理,没有更高层次的转化提升,人生只是在原地踏步!
2、忠孝节义
“忠孝节义”也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职场中行为纯正是忠;侍奉父母孝顺是孝;个人节操品行纯洁是节;具备公平正义是义。个人能够自发自觉的遵行社会行为规范,不为外力环境改变而始终如一,正是人生德性的最高指标,德性彰显于事务链中,就形成了“忠孝节义”等等的外在表征。故而,“忠孝节义”并非只是单纯的外在行为,是否忠于事、孝其亲、节操守、义友悌,根源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改变、思想境界的提升,通过考验而成长,再成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后,就自然而然的外在表现了。“忠孝节义”不是照章办事,而是个人思想观念的提升原则,可以减少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让人不会因困境而萌生退志、改变初心。
古言“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自古以来立身关键就在于“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的实行,其中“忠孝”二字更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精髓所在,人生若无法做到忠孝二字,有愧父母、更是有愧自己人生使命,若在家中无法孝顺父母、在职场就无法忠于职事,此种人又如何能够与之交心?在家能孝顺父母之人,在职场即能转化为忠于职事,这正是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的关键点,也是中华孝道传承,让炎黄子孙能够繁荣五千年的原因。
“忠孝”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天性之一,纵使完全没有接受过“忠孝”教育的人士,也会有此种认知,王阳明先生称之此种天性为良知良能!忠是对自身应负职责来贯彻执行,孝是对当年养育自己的父母做出反馈回报的行为。忠是对其上司、长官赋予的任务负责;孝是对其长上父母奉养回馈,两者行为都是对自身职责来负责。
人能尽其孝道,就能尽于忠诚,出乎自然而然,只要反观自我内心,自然会涌现出良知良能,而非强求而来,对自己负责、对上司负责、对双亲负责,能尽忠尽孝的人,思想观念中都是同一套道德标准,行为都是遵循同一规范,也是彰显自身道德观念而有良好行为的过程,自古以来忠臣孝子出现不同的场景,人物都具有相同的思想内涵,能尽其孝道也会尽忠道,以此作为标竿,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
人生只有通过反省,不断深入了解自己的思想观念,才能有很多好的机会来改变自己,激发自身的良知良能,自然不会被外界生存环境变化所影响,能做到此境界,才是将自身“真”心唤醒。面对当今社会中诸多尔虞我诈的长期影响,会让自身迷失而不能有所觉察,还常常自以为是,无法彰显自身的良知良能,实在可惜!
“忠诚”的实施在于“尽心”,作为社会行为规范而言,必须要忠诚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尽心尽力来完成,不是只会出口成章、却无法动手落实,要真正用心面对每件事务,身体力行绝不推托延误,这就是尽心完成自己的使命。若是都能秉持忠诚心完成任务,社会中必定能够减少很多矛盾和摩擦,避免很多的问题,一切关键点就在能否符合“忠诚心”的规范来行事;若是,又何须担心害怕,一切过程都会顺利的。
人生是个生命改造界,是一个修整改变的大环境,不论任何困境,都要亲身面对,根本都无法逃避,也不需要来逃避,纵使能够逃得过一次,下次又会重新出现在面前,必须在每个考验过程中都能顺利过关了,才不会重复出现。在这个人生考验过程中,做到“忠诚”二字,是对人的基本要求,对于道德观念与社会行为规范,正是生存过程中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道德观念衍生的社会行为规范,必须是所有人共同遵行,才能有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
现代社会道德观念有所缺失,虽然科技发展对生活品质提升良多,已经远远超越往昔,但是人们普遍对社会发展现状有所不满,人人只知为己,不管他人如何,沉沦于丰富的物质享受,而难有自我思想观念的提升,只能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人人按规程办事,缺少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观念,故而当今只能自求多福,祈求自己不要遇到人生困境。时常受名利争夺、情绪愤怒、酒色财气所牵引而不自知,习以为常、并不认为自己作为有什么问题,故而难以悔改知返,这就是大众人生情境的写照!又有几人能跳脱这种局限?在生存过程中,正是“一样米养百样人,人生百态态态不同”,将人世间装点的五颜六色!”
3、东方忠孝观念与西方民主观念的差异和融合
中华文化奉行忠孝观念,中华民族注重群体道德观念,也因此以他律为主要道德规范;西方文明倡导科学民主,自二千年前希腊罗马文明以来即有民主政治,比较注重个体的心性发展,以自律为主,以不妨碍他人为原则,注重自我发展及自我意识。这是不同社会环境形成的不同社会文化,也是东西文明的不同之处,不论东方西方皆是历经了数千年之传承,并无分高低、深浅分别,只是各有不同而已。
东西方文明的表达及内涵的差异,是因所处之地理位置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东方文明是大陆文化,一目可及千里,建立起以农田耕作为主的农业社会,比较多注重道德观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如此就无法维持此种宗族礼法的社会,以大群体观念来维系整体文明;西方则以贸易航海为主形成的文化,以逻辑、科学、商业来维系个人生存,整体社会文化中形成注重人人机会平等,而且很早即产生了民主观念,更是良好的优点。故此,东方国度注重孝悌忠信之美德,而西方国度注重理性逻辑及科学。东方人比较内向,不主动表达自我思想;西方人比较外向,积极表达自我想法,很少能体会他人的观感,这也是东方思维无法想象的!
未来数拾年后,随着世界交流,这些差别会慢慢消除,形成融合东西方思维的新思维产生,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和人类思维观念的融合。在历经了二百多年的东西方文明冲突后,通过不断地交流,东西方之间彼此有了相当的理解,尤其是藉由网络传播,东西方文明也渐渐融合,除了保留各种国家民族的传统和民俗外,外在表现已经没有太大差异,彼此对立摩擦也大大减少了,大部分地区都能和谐相处,并且已经有了很密切的国际间合作。东西文明的不同思维,有其差异化的原因,随着地球村相互交流的加深,在数百年后,会让东西方思维有所融合,东方的忠孝观念也会推向全球,这需要从自我反省开始,唤醒良知良能,了解自身目标和立场所在,提升自我心性,并非是一直沉沦于当今社会尔虞我诈之中,迷失自身本性而不自知,永远皆在人我是非圈中打转,岂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