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究竟是什么?》读书笔记(1)

孔老夫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王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

我刚看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那就必须用起来呀,于是乎我开始了重新学习阅读的历程。

这次阅读的书《学习究竟是什么?》是万维钢根据得到自己的“万维钢精英日课”的笔记,加上他多年的学习心得,读书心得和作为一个科学家对学习的理解整理而成。对于想好好学习又缺失学习方法,同时对学习的认知不清晰的读者是大有裨益的。

问题一:这本书整体在说什么?

这是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这里的学习方法不是一般老师摸索的民间方法,而是经过最新科学研究验证的,能达到最高效率的方法。

问题二:这本书的细节是什么?如何说明的?本书的架构如何?

六章:

1,学精第一(这是格物,是基础)

2,学广第二(广博是为了贯通,而不器,不死不僵化)

3,创造第三(形成自己的体系)

4,策略第四(要有思路想法)

5,兵器第五(工具用好效率翻倍)

6,无为第六(这是一种境界)

问题三:这本书讲的有道理吗?是整体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问题四: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引言有言:

学习这件事永远都需要刻苦付出。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事情就算你特别努力而且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也未必能成功,但“学习”不是这样。学习是一件让人充满掌控感的事:你可以做到日日精进,你会感到快乐。(就像减肥,锻炼也是充满掌控感的事情,每天精进)

第一章:学精第一

“刻意练习”

天使赋很重要,练习时间很重要,练习方法同样重要,对于民间高手那是不同领域的不同情况,对于已经产生诸多世界高手的领域需要高水平的训练,而这个训练成本很高。

四点总结:

1,只在“学习区”学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联系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最关键的部分是“基础训练”。

    1.重复重复还是重复!

想要把一个动作套路,一个技能,哪怕仅仅是一个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心态,“长”在大脑中,唯一的办法是不断重复。

      2.高度针对性

你想学什么就应该练什么,功夫就在功夫上。我们追求的就是把这个特殊技能的特殊神经网络“长”在大脑中,别的都不必管。

    3.随时获得反馈

反馈使人进步。

书在多遍也只是熟悉。想要真正的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考试和测验。这就是反馈!没有测验,你的知识就是幻觉。

立即反馈。

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要对错误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只给学员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ps: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我觉得可以用种花的方法,比如找到不同生长周期的花,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早凋谢有的晚凋谢,总之从外物的发展让孩子们学到对的规律和知识,同时得到一个认知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发展的节奏”。)

能够特别专注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只有单独练习才能快速进步。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

功利的心,想要赢得一切的决心,没有这个决心是不可能会胜利的。最优秀的那批人,一定是最想要赢得人,他们有着无以伦比的好胜心,像乔丹,C罗,梅西,马拉多纳,他们都是这样的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因为兴趣最大的作用是让人自己愿意在这个领域内苦练。而这种才是真兴趣。

兴趣——苦练——获胜——爽——增加兴趣——苦练——再次获胜——爽——提高目标——苦练——获胜——继续爽(一个完整的闭环的形成是会反复的,在困难的时候需要高水平的教练或者父母给出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基因和兴趣。

家庭和社会能为人才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能施展各种兴趣的环境。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光大——这难道不就是进化论告诉我们的人生意义吗?

最高学习效率=15.87%

三个概念

熟悉

心流

喜欢=熟悉+意外(一个文艺作品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必须既能提供熟悉的东西,又制造意外)

上面三个知识可能说的都是一回事。学习区、心流、喜欢、熟悉和意外的搭配——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它们说的都是“旧信息”和“新信息”的配比。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究竟是什么?》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