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父亲唐睿宗李旦禅位 ,李隆基于长安登基称帝 ,当时年仅28岁。
李隆基继位之初,励精图治,很有作为,期间任用过姚崇、宋璟、张说等贤相,开创了大唐盛世。但是后期开始寻求安乐享受,任用非人,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种子。
唐朝开始走向衰落的一件事,就是任由奸相李林甫排挤掉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
一、 无心与物竞鹰 隼莫相猜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678年—740年)开始感觉到危险越来越接近 。这一年秋天,唐玄宗命令高力士给张九龄送去一把白羽扇。秋天已经开始凉爽,皇帝却送来一把无用的扇子 。张九龄细思恐极,在惶恐不安中做了一篇《白羽扇赋》献给皇帝,又写了一首《归燕》给李林甫。
这段故事来自于唐朝郑处诲撰写的的《明皇杂录》:
(李林甫)屡陈九龄颇怀诽谤,尸时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赐,将寄意焉,九龄惶恐,因作赋以献,又为《归燕》诗以贻林甫。……林甫览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二、秋天的扇子
张九龄收到扇子后,做了一篇《白羽扇赋》献给李隆基:
开元二十四年夏,盛暑。奉敕使大将军高力士赐宰臣白羽扇,某与焉,窃有所感,立献赋曰:
当时而用,任物所长。彼鸿鹄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安知烦暑,可致清凉?岂无纨素,彩画文章?复有修竹,剖析毫芒。提携密迩,摇动馨香,惟众珍之在御,何短翮之敢当?而(《文粹》作"与")窃思于圣后,且见持于未央。伊昔皋泽之时,亦有云霄之志,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之何忌?肃肃白羽,穆如清风,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大意是,白羽扇逢时而被采用,发挥它的长处。虽然来自与羽毛未丰的天鹅,身份并不高贵,但是还能起到一点祛暑纳凉的作用。但是它混迹于众多珍宝当中,又如何敢当呢?然而它出身虽卑微,也有凌云之志。如果有发挥作用之处,何惧粉身碎骨。即使秋天到来,白羽扇没有了用处,也会在安静地在箱子里感恩戴德。
张九龄以白羽扇表明心迹,皇帝您认为我有用处,那么”杀身之何忌“,献出生命也不怕。您觉得我是废物,那么把我放在箱子里不见天日我也能接受。无论皇帝您怎样安排,我都感念圣恩。
三、鹰隼莫相猜
另一首《归燕》诗,张九龄则对奸相李林甫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李林甫看到这首诗以后,知道张九龄举了白旗,于是”恚怒稍解“。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这首《归燕》诗和《白羽扇赋》是姊妹篇,张九龄用不同的文学形式和不同的意象表达了同一个意思。
海燕出身微贱,只不过因为春天,所以暂时来到这里,暗示不会久留。我不知天高地厚,以自己“泥滓”低贱之身,看到“玉堂”开放,就大着胆子出入其间(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 末句告诉李林甫:我无意与你争权,请你也不必再胡乱猜忌了。
四、一赋一诗的特点
1、咏物的佳作
张九龄一赋一诗,都表达了自己退让的姿态。诗中的隐喻与寄托比较明显,鹰隼比喻李林甫,海燕与羽扇自比,玉堂、绣户、华轩比喻朝廷。
张九龄发现皇帝开始讨厌自己,判断与李林甫的斗争败局已定,不如退身自保,亮起了白旗。
咏物诗文既是抒怀也是写物,贵在不即不离。这一赋一诗,都是自我的写照,句句不离羽扇或海燕,但是又不粘于物,这是咏物诗文的最佳表达方式。
2、律诗与律赋
《海燕诗》是一首标准的五律,只有第七句”无心与物竞“是不需要救拗的半拗体。五言的排律是唐朝科举采用的诗体,当时文人陪着皇帝游宴,经常要作的应制诗也多是五言律。这个时候的格律诗经过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前一代人的发展已经非常标准 。
有一点瑕疵是颈联: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绣户与华轩有合掌之嫌。一首诗中连用玉堂、绣户、华轩等意象有些重复。
另外一点要注意:赋有多种,例如唐朝科举的赋是律赋,和律诗一样,必须要押韵。这首《白羽扇赋》押韵就非常讲究,前面是平韵:,长、方、凉、章、芒、香、当、央;后面换仄韵:志、忌;然后又换平韵:风、中。这里的押韵可不是巧合,是诗人有意为之。
五、张九龄因何罢相
关于张九龄罢相的故事,在后人记录中多采用《明皇杂录》, 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也提到了白羽扇:
九龄既戾帝旨,固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其末曰:"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又曰:"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新唐书·张九龄传》
不过唐玄宗不以为然,说我给你个扇子让你凉快凉快,你给我写了篇文章,文采虽好,但你误解了我的意思:
朕顷赐扇,聊以涤暑,卿立赋之,且见情素。词刘理妙,朕详之久矣。然佳彼劲翮,方资利用,与夫弃捐箧笥,义不当也。《答张九龄进白羽扇赋批》
班婕妤的《怨歌行》有“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之句,皇帝说我可没有这个意思,你多虑了。虽然唐玄宗赐扇被张九龄”误解“,但是因为他屡次违背圣意,不如李林甫善于揣摩,还是被罢相了:
帝虽优答,然卒以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而用仙客。《新唐书》
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唐玄宗听从李林甫任用张九龄反对的牛仙客为左相。牛仙客遇事不敢裁决,政务皆由李林甫做主。从此唐王朝开始走了下坡路。
张九龄当年曾经劝唐玄宗杀掉获罪的安禄山,可笑的是唐玄宗明知”王衍识石勒“的故事,反而放走这个巨大的隐患:
(张九龄)曰:"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帝曰:"卿无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卒不用。 《新唐书》
张九龄罢相后,以惟文史自娱, 四年以后(740年) ,张九龄六十八岁病病逝。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任由安禄山渐渐做大,在753年,李林甫也病逝。
又过两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756年,唐玄宗逃往西蜀避难,路上想起了19年前张九龄劝他杀掉安禄山的往事,不由泪流满面:
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且遣使祭于韶州,厚币恤其家。 《新唐书》
结束语
张九龄诗以五言见长,从上面的一赋一诗可以看出,其特点是 ”兴寄为主”: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
其《感遇十二首》是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也能体现其“风雅之道,兴寄为上”的特点:
幽林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感遇十二首》其一
结束时,老街依照惯例用诗人原韵作五律一首,《依韵张九龄咏燕》:
紫燕生南海,乘风春共来。玉堂曾误入,鹰隼每相猜。
霜重寒秋至,灯斜绮宴开。曲终望梁栋,精魄已飞回。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70 妙年出蔡京之门 南宋诗词大家叶梦得是奸佞之徒吗?
观宋填词69 宋徽宗赐诗一语成谶 诗人王安中纳降是宋金之战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