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带来的12个育儿答案(4)

“育儿是一种关系,孩子是需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

通过上一期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决定孩子的成长状态的关键因素不是家庭结构,而是父母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并且对离异家庭结构的父母,该如何创建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给出了建议。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父母在一起时的家庭结构,又该如何打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如果你们是夫妻俩一起养育孩子,你们之间的爱、善意、关怀和尊重,都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同时,养儿育女也会给夫妻关系带来压力,比如,孩子出生后,家庭结构的变化,需要你们去重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适应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受挫,怨恨的情绪滋生,那么对于这种怨恨,承认它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即使你只是对自己承认也好。不承认的话,你更有可能为自己发飙的行为找理由,而不是承担责任。

努力接纳新生活,学会接受、处理、拥抱改变,比抵制改变,试图找回失去的东西更积极有效。

长久生活地在一起,争吵是难以避免的,损害一段关系的不是争吵,而是认为不应该有争吵,大多数家庭都会争吵,重点是你如何处理及化解冲突。不要让意见分歧破坏你们的关系,破坏孩子的环境。

在和谐的家庭中,家人争吵时,仍会尊重及欣赏彼此,并想办法让自己的意见获得认可,也让自己的感受获得倾听和理解。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是使用理想的争论方式。

作者指出,处理意见分歧时,一次只解决一个议题,想想争论的焦点究竟是什么。别把怨气憋在心里,而是一次讲个明白。从那个问题带给你的感受开始讲起,而不是先攻击或责备对方。

当需要谈论棘手的议题,或感到恼怒,或觉得和对方快吵起来时,请记得以下几点:

1.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说,不要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不要坚持自己“很聪明”、对方“愚不可及”。一个人老是坚持自己是对的,那是对一段关系或一个家庭最大的耗损。与其想着谁对谁错,更应该思考你们各自的感受。我们需要谨记一点:每个人对相同的事情有不同的体验。别人的体验和我们不同,并没有错。个人体验的差异需要彼此尊重,我们不该争辩谁对谁错。理想的争论不是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

2. 定义你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请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例如,你可以说:“你刷手机时,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而不是说:“你刷手机时,都不理我。”人们大多不喜欢被别人定型或归类,尤其是负面的类型。如果你只是描述你听到或看到的东西给你的感受,你是在谈论自己,这样对方就比较容易听进去。

3. 不要反应,而是反思。如果你现在感到恼火或生气,我觉得暂时停下来了解原因是个好主意。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很可能是唤起了你过去的经历感受,而不是当下的情境引起的。

4.接纳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脆弱其实也是亲密关系中的一部分,当你开始展现脆弱,敞开心扉接纳自己,信任对方,愿意让对方看见真实的你,你们的关系才更有可能走得越来越近。

5.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不要设想太多或是把自己的想法硬套在他人身上,想办法了解对方的感受,如果你误解对方了,就坦然承认。了解自己及对方的感受不仅是良好协商的基石,也是健全关系及同理心养育的基础。

当我们能做到上述五点时,不仅是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上能得到迅速改善,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上也同样有效。

和谐的家庭关系除了在家庭成员争吵时使用理想的争论方式外,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构建出顾及彼此的感受,充满善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怎么做可以培养善意呢?有两种方式:

1. 成员之间要合作与协作,而不是竞争。

2.回应对方寻求回应或关注的请求。和谐的关系的重要因素在于积极回应及表示兴趣,回应对方的要求是维系关系的一大关键。

如果你觉得对他人展示善意有困难,想到的都是他们的缺陷和错误,不妨换个角度,试着在他们身上寻找值得欣赏的特质,当你对对方展现善意时,有研究显示,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对方也会感染你的善意,而随之展现出善意。这样,你就把你们的关系带入到一个正向循环的良好状态中。

 每一个人,既是个体,又是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环境的产物,个体,系统,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相互影响,因此,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个系统和环境,让它能够更适合孩子去健康成长。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对他人多点倾听,理解,共情,家就会成为孩子最温馨的港湾。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带来的12个育儿答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