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社里的老顽童

杨老——琴社里的“老顽童”

初识杨老,是在琴社每月一次的雅集上。

算下来有几年了。其实他跟琴社里的老琴友们,相识恐怕是数十年了。我这算小一辈的,时间比较短。虽说时间短,可这几年里,对杨老这个老爷子,也有了一些认识。总体上,感觉对于琴社来说,他象是一个老顽童般的存在。

金庸小说里有个周伯通,是金庸塑造出来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物,周伯通的别号就叫“老顽童”。为什么呢?

读过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周伯通天性爱玩,一直到年纪很大的时候,还象一个孩童一样,总是跟别人闹着玩,其他人都中规中矩的,所以显得他特别有意思。周伯通天生是个乐天派,有着自我的一个世界,近乎到了绝顶高手的境界,活得特别逍遥。

我觉得,杨老就有一种这样的乐天派的感觉。

千万别小看这种境界。我们普通人,平凡人,都是怕老的,怕年岁渐长,怕皱纹增多,怕白发丛生,怕自己到最后变成了一个没什么用处的老年人。好象,老年就会被嫌弃。特别在当下这个时代,人还未到老年,才至中年,就被形容成“拿着保湿杯的庸俗中年”了。

杨老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基本上每月都来参加雅集,除非是身体状态不太好。但大多数时候,他都保持着一种很健康很阳光的状态。如果不讲出来,恐怕没人敢相信,他今年已经是86岁的老人了。

有时候想想,86岁,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的年纪呢。象杨老这样高寿之人,还始终有一种象孩童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姿态,真得很让人敬佩。

杨老常常是带着一只长箫,颇有些仙风道骨之感。他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有种旧式文人气。他很和气的跟所有人讲话,还发出哈哈哈的大笑,乐观的性情自然流露出来,很感染人。

在琴社的微信群里,杨老也紧跟潮流的学会了微信聊天,时不常的发些动图,讲些好玩的话。

如“老杨我自斟自饮,看到琴友们高谈阔论,后生可畏啊!我年纪最大,但我忽然变成小学生了,我叫小升初!”

“我是为了老有所乐!”

“我已人生暮年,没什么可以送给朋友们的,唯一的就是鼓励!”

诸如此类的,叫人忍俊不禁。

这次10月的雅集,杨老神奇的带了一个新的乐器,是“磒”。

这可是一个特别古老的乐器呢。以前,听杨老吹箫,总感觉他的内力深厚,箫声深远悠长,合着琴友们的琴声,如天籁。

这个磒,他哈哈笑着站起来,拿给大家看。还解释说,这个磒,我就是照着碟子自学的,学得可能还不太好,我给大家吹吹,听听看。

他把磒放在嘴边,深沉的磒的声音,就在小小的空间里漫延,有一种悲壮、苍凉、伤怀的感觉。

杨老的气息始终保持着很平衡,所以磒声悠远不绝。安静的听完了杨老吹的磒,大家都热烈的鼓掌。

杨老又哈哈笑着说,回家再练练,下次吹得更好。这哪象一个86岁的老人呵。

吹了独奏,还没尽兴,杨老又拉上谢老师一起合奏,用磒、琴,合奏了一曲《阳关三叠》。一磒一琴,自成天籁,一咏三叹,真是动人。

他真是象傅雷所说的那种,有着“赤子之心”呢。他的心,象还保持着清净明澈的状态,清清净净的。孟子说"大人(圣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

杨老这种生活状态,在我们这些中年人看来,真是活生生的励志片。

雅集结束,杨老又跟着大伙儿玩去了。带着他的箫、他的磒,还有他的好心情。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琴社里的老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