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爱情的继续还是终结

大道理永远解决不了人性的根本问题。

最近看了一本书,讲到人的大脑实际上受两个回路控制,一个是理性大回路,一个是下丘脑的小回路。小回路支配的很多东西,大回路很难控制,那是一种最强烈的体验,也叫瘾,爱情可能是除了毒瘾以外最大的瘾。所以有说法,爱情是毒药。

我们环顾现在这个世界,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条件促进婚姻的幸福,什么条件造成婚姻的痛苦,我们不能不得到一个奇怪的结论:愈文明的人,似乎愈不能和一个伴侣有永久的幸福。

爱尔兰的农民,虽然到了现在他们的婚姻还是由父母作主,但是据那些应该了解他们的人说,他们夫妇之间的生活大都是快乐而贞洁的。通常来说,人们彼此区别最少的地方,婚姻最为容易。假如一个男子和别的男子相差无几,一个女子和其他的女子也区别不多的时候,那就没有理由去悔恨未曾和另外一个人结婚。但是,假如人们的嗜好、事业与兴趣都各不相同,则他们总希望一个与自己性情相同、情投意合的伴侣;当他们发觉所得到的没有他们本可以得到的那么多的时候,他们就会感觉不满。

教会每每只从性的观点去看待婚姻,因此他们不了解为什么婚姻的伴侣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也因此会主张婚姻不可解散,而不知道这种婚姻所常常包含的许多痛苦。 还有一个可以增进婚姻幸福的条件,那就是社会上要很少有未婚的女子,并且做丈夫的会见体面妇女的社交场合很少。假如男人除了自己的妻子以外,没有与别的女子发生性关系的机会,那么除了太坏的婚姻以外,大多数的男子都将尽量利用现状,并且会觉得也还过得去。妻子方面也是如此,尤其是假如她们没有幻想过婚姻应该有很多幸福,她们尤其会如此。换言之,倘若夫妻双方都没有希望从婚姻中获得多少快乐,则他们的婚姻很容易成为所谓快乐的婚姻。 因为同样的理由,社会习惯的固定,也容易避免所谓不幸的婚姻。假如婚姻的缔约被认为是最终的,不可反悔的,则社会上也就不会有什么刺激想象力的东西,使得男女越出婚姻门限之外想入非非,以为可以获得更多欢乐和幸福。要想保持家庭的平和,夫妻的和睦,只需要夫妻的行为都不能太无所顾忌地堕落于一般社会公认的正当行为标准之下,而不管这种行为标准到底是怎样的。 那些最明白爱情价值的人尤其会感觉得到。爱情只在自由和出于自愿的时候才能滋长浓密,要是有义务的意思包含在内,爱情就会很容易被毁掉。假如对你说,爱某某人是你的职责所在,那肯定会使你讨厌他或她。所以,凡是联合爱情与法律的约束而成的婚姻,是站不住脚的。 毫无疑问他,我们心中要是只有婚姻而拒绝别处爱情上的接近,实在是自己减少了包容性、同情心和与人类接触的宝贵机会。它侮辱了从最理想的观点来看本来是好的东西。而且像各种含有限制作用的道德一样,它会鼓励一种整个人生上的警察式的监视——即随时都在寻找机会禁止事体。 因为这种种缘故——其中有许多是与确实好的东西相关连的——婚姻就困难了;假如要婚姻不妨碍幸福,我们就必须改变对它的观念。我不认为离婚是解决婚姻烦恼的一种办法。假如婚姻中没生子女,则纵使双方都尽量循规守礼,离婚也常常成为正当的解决办法。但是,要是已经生有儿女,婚姻的安定在我看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我看来,假如婚姻已经产生了结晶,而且夫妻双方对它的态度是讲理的、正派的,那么,所期望的事应该是婚姻能白头偕老,而不是它能排斥别的性关系。 凡婚姻是以热烈的爱情开始,并生了可爱的子女,则夫妻之间应当发生一种离不开的感情,纵使在性的热情衰退以后,纵使一方或双方对于别人产生了性的热情,他们还是觉得,在他们伴侣的情谊里,仍旧有一种无限珍贵的东西存在。 所以,就是在文明的社会里,婚姻中的快乐也是可能的,只不过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行。男女双方都必须有平等的心理;彼此不干涉对方的自由;一定要有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完全的亲密;并且对于尊重的事物,一定要有彼此相同的标准。(譬如若一方只重视金钱,而另一方则只重视工作,这是很危险的。)假如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我相信婚姻是两人之间所能存有的最好最重要的关系。

                                                                                                                  选自《幸福之路》

                                                                                                                                罗素著

千古话题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不知困惑了多少人!

爱情——让人心甜如蜜、温馨浪漫、幸福快乐!

爱情——也可令人泪流满面、肝肠寸断,生不如死!

爱情啊爱情,你能让人生死相依,又可令人洒泪分手!你给人间增添了多少欢乐?也给人间注入了多少哀怨和仇恨?

到底爱是什么?情为何物?有几人能完整的解释过呢?

陶宝店有区老师的音乐光盘,其中有两首歌《爱是什么》和《情为何物》,这两首歌就讲明了爱是什么,也告诉了我们情为何物!

下面把我的理解和感悟写出来。

情为何物?

情——是本能。

何谓本能?是本来就有的,与生俱来的功能。

情——是缘分。

缘分是老天爷编排谁和谁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相爱,这种编排称为缘分。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老天爷就把缘分注入我们的心灵里,有的人是青梅竹马;有的是一见钟情;有的是巧妙相遇;有的是一方先主动追求等等。因此,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确有其事!

情——是力量。

情是一种无形无体的力量,我们摸不着,看不见,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主宰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以,人们感情很好时就开心,感情破裂时就伤心!

情能把两个相隔万水千山的人牵引到一起!情的力量能令人笑,令人哭,令人痴,令人傻,令人疯狂,令人陶醉,令人心痛如刀割,令人魂牵梦绕……

爱是什么?

爱——是尊重。

尊重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懂得礼仪礼貌,懂得用温和的态度去待人。

尊重是爱的基础,要懂得爱,首先要学会尊重,如果连尊重都不懂,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就谈不上懂得爱。

爱——是付出和奉献。

要为情付出时间、金钱物质、力所能及的一切,任劳任怨、逆来顺受、默默的为情付出,为情奉献!为了减少对方的痛苦,甚至不让对方痛苦,宁可自己多承受痛苦,承受痛苦就是奉献,要有这种奉献精神!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奉献才能够说你懂得爱!

对待男女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的情,要有宽阔的胸怀,接纳对方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不应有恨,无怨无悔,时常紧记宽容与忍让,不计较自己付出了什么,也不计较自己付出了多少,唯有这样,男女之间的情才能天天都像初恋那样甜蜜和动人心魂!才能历久常新!这才是爱与情的完美结合——爱情!

爱情——要彼此尊重,彼此关心,彼此真诚的奉献。没有争吵,没有伤害,有的是如冬天太阳般的温暖!有的是雪中送炭般的感人!有的是恒久不变的关怀!有的是无尽的温馨和欢乐!

这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感人的爱情,高尚的爱情!

情是天定,爱在人为!

情:如同一棵小树苗。

爱:是土壤、水份、肥料……

如果给你一棵小树苗,你不种到土地里浇水、施肥,护理,小树苗很快枯萎!

如果你愿意为小树苗栽培、浇水、施肥,精心护理,小树苗定能茁壮成长,开出迷人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为什么会选错人

完美的婚姻凤毛麟角,不如意才是常态。和错的人结婚,大概是我们最容易犯的,而且是代价最大的一个错误。刚开始寻找伴侣的时候,我们的要求往往是模糊的。我们会说,想找一个善良的或者在一起觉得有趣的、有魅力的,或者有探险精神的人……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对,只是不够精确,它们没有描述出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让我们快乐——或者更准确地说,让我们不至于总是过得很糟。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疯狂之处,都有各自不同的神经质、不稳重和不成熟的地方。但对这些我们又只是一知半解,因为从来没有人会坚定地鼓励我们,去搞懂疯狂背后的细枝末节。每个处在爱情中的人,最紧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弄明白自己究竟会为了什么而生气。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情绪波动有深入透彻的认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它们会把人变成什么样子——最重要的是认识到什么样的人会刺激你的情绪,什么样的人又能纾解你的烦躁。问题在于,想要了解自己身上的病症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年,需要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在结婚之前,我们很少去探究自己身上复杂的一面。当恋爱关系的开始让我们自身的缺陷暴露出来时,我们很容易把责任推给对方,然后分手了事。我们很难看见自己本性中糟糕的一面。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生气而大喊大叫,因为没有人倾听,这让我们低估了自己的暴怒潜质。我们独自工作的时候,可以废寝忘食,保持专注,因为没有人会催促我们去吃饭,这样会让我们有一种掌控着自己生活的感觉——如果有任何人试图打断这种状态,你可能就会感觉自己来到了地狱。到了晚上,我们都知道互相依偎是多么甜蜜。但我们不知道,当我们想要逃避亲密的关系时,我们在伴侣的眼中是怎样的冷漠和陌生。所以,独自生活最大的特权就是,你会获得一种幻觉: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但这只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人格缺乏了解,也就难怪你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样的伴侣了。我们需要了解我们计划与之结婚的那个人内心是怎么想的,需要了解对方如何看待权威、耻辱、内省、性亲密、心理投射、金钱、孩子、衰老、忠诚,以及对一百件类似这样的事物的态度或者立场。这些东西,不是通过一次平常的聊天就能了解清楚的。缺少了对这一切的了解,我们在做判断时,很容易被对方外表呈现出来的样子误导。眼睛、鼻子、额头的形状、雀斑的分布、笑容……从这些外表中,似乎能读出很多信息。我们经常在只掌握少量证据的情况下,就把一系列完美的“人设”投射在我们的爱人身上。我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从一些细小的视觉线索中构建出完整的人像——当我们在了解未来配偶的性格时,我们也会同样“脑补”画面。我们相信自己能在爱情中找到快乐,但有些时候,我们实际上只是在寻找熟悉感,而这会让我们追求幸福的道路变得曲折。在成年人的关系中,会重现我们儿时经历过的一些感受。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第一次知道并懂得了什么是爱。我们小时候所认识的爱,其中可能掺杂了一些不那么愉快的情绪:被控制、被羞辱、被抛弃、严重缺乏沟通。总之,掺杂了痛苦。因此,长大后的我们,会拒绝自己遇到的一些内心健康的伴侣人选。不是因为他们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性格太好,这种完美的感觉让我们感到陌生,甚至会有些压迫感。我们转而跟随潜意识去选择伴侣,不是因为那些人能让我们开心,而是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痛苦的方式让我们感到熟悉。

我们之所以会和错的人结婚,是因为对的人反而让我们感觉不那么对头。他们让我们觉得自己不配,因为我们没有体验过健康的关系,因为我们终究不会把被爱和满足这两种感受联系在一起。

赫本的传奇人生

奥黛丽·赫本就是高尚、优雅、礼仪的代表,上帝吻了她的脸颊,她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比利·怀尔德

声誉卓著的传记作家唐纳德·斯伯特以电影公司的档案记录及数据为经,以赫本的至亲挚友、同事采访为纬,交织出动人的篇章,作者以朴实的笔墨刻画了这位优雅女士的精彩一生。

赫本曾说过,我的人生比童话故事还精彩。

赫本在电影界的地位很高,主演了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比如《罗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等等,获得过两件奥斯卡金像奖,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奖,一生成绩斐然。她并非美国演员,没有取得美国公民的权,也未参加美国的电影团体,她只是为美国电影公司工作,却被誉为美国电影史上最好的女演员之一。

赫本的一生是谦逊的。她从不认为自己是美丽的,也不认为自己的成就是颜值决定的,她的魅力源自于内涵,源自于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她对自己的表演有独到的见解和领悟,即使拍摄过一些饱受争议的作品,赫本在剧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她待人温和,即使后来成为一线明星,在片场也总是面带微笑,积极配合工作,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大牌而摆架子,也不会因为反复拍摄同一镜头而不满,与她合作过的人都对她有很高的评价。

赫本的一生是传奇的。在他众多的朋友中,与纪梵希的友谊最为传奇,当年的纪梵希还是个籍籍无名的设计师,赫本对时尚独特的眼光,使他们开始了一生的友谊。他们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成就,纪梵希从未缺席过赫本人生中重要的时刻,赫本也曾坦言:“我很少有比他更爱的人,他是我所知最真诚的人”。

赫本的一生是善良的。慈善是她从未放下的事业,童年时期经历过战争的她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渴望能为慈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她申请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想用自己的名声帮助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贫穷、饥饿、无助的儿童,她亲自前往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唤起人们对当地干旱情况的注意,她还走访了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苏丹等国家,不时地举办一些音乐会及募捐活动,为需要帮助的儿童们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事实证明她的确做到了。

赫本曾说过,婚姻就像签长期合约,你总希望若你爱某人爱得够多,一切都会改变,但这不一定能成真。

高尚优雅的赫本,情感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一波多折,她经历过几段恋爱和婚姻。

赫本的初恋是她在剧团里的同事马塞尔·勒朋,这位法国歌手有着英俊的外表,独特的魅力,赫本很快与之坠入爱河,事业繁忙的赫本与勒朋聚少离多,这段恋情因勒朋移情别恋而告终。接着,她结识了大她七岁的富二代詹姆斯·汉森,两人陷入情网。连赫本的母亲也满怀信心地预言,这会是一段美满的姻缘。然而汉森不断干预赫本的拍片过程,最终这段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恋情在八卦报纸登出汉森左拥右抱的照片后结束。

赫本的第一任丈夫是演员、导演兼作家的梅尔·费勒, 两人相识于《罗马假日》首映式的聚会上,他称她是“最亮眼的星星”,她赞他在其他电影里精彩的演出,客气的话语下,隐藏了两颗相互吸引的心,那时修长优雅、家境优渥的梅尔已经结过三次婚,他于赫本相遇时,仍是有妇之夫。

爱情来时总是猝不及防其疯狂,梅尔与现任妻子再度离婚,他对赫本一见钟情,相处时两人难舍难分。随着赫本名声越来越大,风采已经完全盖过了事业不怎么顺遂的梅尔,他开始干预赫本的拍戏情况,甚至在演出《翁蒂娜》的舞台上肆无忌惮地抢赫本的戏份,最终赫本在此舞台剧中好评如潮,而梅尔却无人问津。

事业及梅尔给赫本的压力极大,她的身体也渐渐出现问题,焦虑、抑郁时刻折磨着她,但她最终与梅尔缔结鸳盟。婚后,他们忙于事业,婚姻的裂痕逐渐显现,他们对事业有着不同的见解,赫本永远把事业摆在第二位,流产两次的赫本,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然而他们的婚姻依然岌岌可危,风流韵事产生的梅尔最终让赫本心灰意冷,爱情走到尽头,婚姻也无法挽回。

赫本的第二任丈夫是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伯爵,两人在朋友的游艇上相识,跨越年龄差距举行闪电式的婚礼,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然而,钻石王老五多蒂显然并没有完全适应自己已为丈夫的身份,他或许根本不知道赫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西班牙拍片期间,赫本发现丈夫在外拈花惹草,身边美女不断,但她尽可能的延续他们婚姻,或许是想延续他们的爱情。然而他们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最终以离婚收场。

两次失败的婚姻给了赫本沉重的打击,幸好上帝想起了这位遗落在人间的天使,赫本遇到了她的白月光—罗伯特沃德斯,赫本称他为心灵伴侣。两人的同居生活非常平静,如挽歌一般。早早起床就餐、读报纸、游花园,午间小憩一下,晚餐后早早就寝,平淡如水,不像名流绚丽的生活,倒像是退休的乡间绅士平,度日的方式。忙碌一生的赫本终于得到了宁静的归宿。他们相濡以沫了十几年,直到赫本病逝也未曾分开。

赫本曾说过,我也曾遇到困境,但在隧道那一头,总有一盏灯。

纵观赫本的一生,不得不说,童年对她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童年时期的赫本虽觉得母亲严厉,但仍坚信母亲是爱她的。赫本的母亲埃拉是皇室贵族,贵族给予她的是优雅和修养,而生活给予她的是从容和镇定,这也是母亲对赫本最宝贵的影响。努力工作供赫本读书,培养她的兴趣爱好,发现她在舞蹈中的天赋,为赫本在往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基础,而在纳粹军队侵入荷兰时,她更是迅速做出最明智的决定,让赫本学荷语冒充荷兰人以保平安。而后来赫本被德军带上军用卡车时更是临危不惧的寻找时机准确逃脱,我想,母亲给她的言传身教虽不轰轰烈烈但是潜移默化。

赫本那不靠谱的父亲是个好高骛远又很懒散的人,他在赫本六岁时便离开了他们,甚至在赫本求学过程中看望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赫本其实是很爱父亲的,也很期待他的爱,这份没有得到完全回应的爱始终影响着赫本,以至于在后来的恋情中,赫本常与她大龄的人相识相爱,而结果都差强人意,幸而她最终找到了幸福的所在。

赫本对待朋友始终温和而真诚,小时候她就曾渴望爱别人。与纪梵希的友情成就一段佳话,与同事们的相处都是融洽的,为了慈善事业而到处奔走,这都与她童年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她说:“我10岁时便已明白人性的冷酷,我亲眼看见它、感觉它、听到她,它永远不会消散”,因此她更能体会到爱,更希望把爱传播给人们。

洗尽铅华,她就是彩虹尽头的那抹余晖,永远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身处一个百年巨变的时代,每个人每个家庭也都无不受到剧烈冲击,恒古不变的是代表着人性最本质的爱情,而作为社会性的最基本代表,婚姻,却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善良的人们都希望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而最终的考验就是婚姻。在情感与理性的激烈碰撞中,爱情得到永生!

持久的婚姻需要的东西远比爱情多,那是把爱情的瘾,引向更深层次的依恋和黏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婚姻是爱情的继续还是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