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承气汤主证对比

【9-31】阳明病,脉实,虽汗出,而不恶热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梗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者,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所以柴胡龙牡汤那个是鬼压身的重,这个大青龙跟这个阳明病呢,这个是热邪,气不通的重。

你要用承气汤的话,他一定大便干结在里头,就是调胃承气汤因为它的那个大便只是处在很热将要结硬的状态,所以腹诊只是那个人会觉得胀闷满,然后觉得大便好像一两天没大便了,就是调胃承气汤差不多是这个状况。可是大承气汤,因为大便已经干在里面,所以你在肚脐的左右侧这个大肠的地方,你用手去按,那真的是有压痛点的,就是你如果手法再灵巧一点,可以摸得到他肠子里头有一坨什么东西哦,就是这是压得到的。因为,大承气汤你如果喝了一碗之后啊,他拉了肚子,你还要再摸两下,就是摸一下说,哎,因为当一个人的大便干在大肠里面的时候,大肠跟什么相表里啊?跟肺相表里,所以它的肺一定会产生一种燥热不堪哦,呼吸不顺,像是麻杏甘石汤证那种喘。

小柴胡汤的往来寒热那是烧一阵,就是有一些烧然后会会冷一阵的哦,就是它的那个感觉,所以就再补一个白虎汤的发烧是稳的,哦这样子。那到了承气汤的发烧才会有这种高潮的现象开始出来,那他就说一旦有潮热你就知道。

大承气汤的证就是这样子,以发烧来讲往往没有白虎或者是调胃承气那么高。那就是如果手脚的汗冒得这么凶的话哦,那就确定是大便已经干硬在里面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大承气汤。

宋本与桂林本条文比较

今天的人如果怕用了承气汤虚掉的话,其实是有很多的调节法的哦,就是加了人参、当归,还再加姜枣的话那叫什么?叫黄龙汤[1]嘛。

承气汤到了大承气汤的时候,这个人的舌苔那一定是很干燥很黄的。

小承气汤试探法(桂林本9-32条)

【9-32】阳明病潮热,大便微梗者,可与大承气汤;不梗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梗,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梗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到了六七天不大便你会怀疑啦,是不是这么久不大便它已经烧到够干了,要用大承气汤啊?但是呢你只是怀疑,不能就这样开药啊。那张仲景也很呵护你,他说你不敢开大承气你就给他喝一点小承气看看啦,用小承气去试探一下。

如果你放了——给他喝几口小承气汤哦,如果他呢噗噜噗噜开始放屁了,那就是有燥屎。所以大便不出来屁出来,那就证明大便已经干在里面了,可以用大承气了哦。

但是那一坨扑棱掉下来之后就哗就狂喷了,所以这个状态之下就不可以再用大承气汤,用了小承气汤没有狂放屁的人你千万不要用大承气汤。

谵语郑声VS阳明死证(桂林本9-33条)

【9-33】阳明病,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阳明短脉与治法(桂林本9-34条)

【9-34】阳明病,发汗多,若重发汗,以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大承气主证VS伤温互补(桂林本9-35条)

【9-35】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桂林本9-36、9-37、9-38条)

【9-36】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9-37】阳明病,谵语,发热潮,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9-38】阳明病,服承气汤后,不转矢气,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伤寒六书》里头就补了一个这个黄龙汤,那黄龙汤就是承气汤里头再加当归、人参嘛,就是你虚嘛,我们加嘛,那大承气汤可不可以加甘草?其实以现在人的体质来讲可以加甘草,因为不要它那么猛哦。那黄龙汤也是有加甘草啦,这是大承气汤的结构再加上一些调补的药哦,让他这个,让他这个哦先补得好一点,那还是有机会下得来的啊。

大承气汤(桂林本9-39条)

【9-39】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尔,宜大承气汤下之。

他说哦,阳明病啊,如果是“谵语,有潮热”的状况呢,呃,他说反而吃不下饭,“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如果吃得下饭的话,那就只是硬而已,用大承气来下他。

[1] 黄龙汤【来源】《伤寒六书》卷三。【组成】大黄 芒硝各3克 枳实 厚朴 人参 当归各2.4克 甘草2克【用法】以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之,后再加桔梗,煎一沸,热服。【功用】清热泻下,益气养血。【主治】肠胃燥热,气血两虚。下利清水,神昏谵语,腹痛拒按,身热而渴,神疲少气,舌苔焦黄或焦黑,脉沉细数者。【方论】方中以大承气汤之大黄、芒消、枳实、厚朴荡涤胃肠实热,急下存阴;人参、当归双补气血,扶正以助祛邪;桔梗宣肺而通大肠;生姜、大枣、甘草和胃气而兼调诸药,共奏抉正攻下之功。【加减】年老气血虚者,去芒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承气汤主证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