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连接两个陌生人之间最好的桥梁,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孩子和爱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还可以增进彼此的亲密关系。
可是你真的会沟通吗?
你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和客户沟通,无论你的讲解多么的慷慨激昂,对方就是油盐不进;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任你磨破嘴皮子,孩子就是我行我素,丝毫不理解你的用心良苦;在和爱人之间经常因为一些观念不同而发生争执,你们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
于是你觉得,他们就是那种无法沟通的人。
美国著名商业心理学家和医学博士马克·郭士顿曾经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和怎样的人,都是可以沟通的。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只需要做到倾听就够了。
很多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倾听不就是听对方说话吗,这有什么难的。
其实很多人对于有效倾听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行为,分为说和听,而沟通的失败恰恰是因为听的环节出现了问题。
那么怎样的倾听才是有效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有效的倾听。
1
最短时间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和冲突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原因:我们没有真正地去听对方在说些什么。
在沟通的过程中,只说不听,自顾自地说,无论你的话语多么的有趣,对方可能也会索然无味,更不要说做出回应。而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把自己的话说出来,更要让别人听进去。
上面讲到的油盐不进的客户,逆反的孩子以及观点不一的爱人,想要和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首先要以退为进,先倾听对方的需求,然后在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当然了,所谓的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一言不发,而是在听的同时专注于对方,用自己的眼神以及身体语言去回应对方,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对方敞开心扉,进而赢得对方的信任。
为什么倾听能够赢得人心,让对方放下戒备呢?那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思维方式决定的。
有心理学家研究,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
最里层是“爬虫脑”,只负责行动和本能反应,没有思考能力。它让你遇到困难时想逃避,遇到麻烦时想放弃,想要努力时让你懒惰,它只是本能地自我保护。很多难以沟通的人都是因为“爬虫脑”过于强大,才会拒绝沟通。
向外一层是“情绪脑”,你的各种情绪都是由它控制,那些被“情绪脑”所掌握的人,情绪激动,不听解释,所以沟通起来困难重重。
最外一层是“智慧脑”,它可以让你的沟通顺利进行。
而倾听可以有效地将人从“爬虫脑”、“情绪脑”引入到“智慧脑”,处于前两者状态下的人拒绝沟通是因为他们需要情感的宣泄,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做到认真倾听,慢慢将对方引导到“智慧脑”。
当然,做到倾听的第一步,你得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自己的情绪,切不可在对方的影响下也进入到“情绪脑”,直接跟对方大吵一架,这样沟通就彻底失败。
那么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马修·李博曼博士曾做过一项研究:当人们知道自己处于何种情绪之下,并能够把情绪的名称说出来时,那种情绪的影响就会弱化。
就像看恐怖电影,当自己身处恐惧情绪的时候,自己怕的要死,可是你会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只是一场电影,都是假的。然后你的情绪就会慢慢平复下来。这种恐惧感就会被你的理智所战胜。
研究还表明:人的情绪从产生到平复会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情绪的反应阶段。此时是情绪最为激烈的时候,并且处于难以相信,不愿承认现实的状况。
第二阶段:承认现实的释放阶段。此时人处于瞬间释放的攻击阶段,哪怕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就有可能引爆对方。
第三阶段:面对现实的冷静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会意识到糟糕的现实,会渐渐冷静,但是如何解决依旧无法,这阶段的人还是无法去思考问题。
第四阶段:理智重回大脑,这时的人可以分析问题的利弊,准备打起精神去应对。
最后一个阶段:下定决心,重整旗鼓。
在一个完整的情绪反应中,这五阶段会按顺序发生,人们可以经过锻炼缩短每个阶段的发生时间,甚至是跳过某个阶段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应对突发状况的时候反应十分敏捷,而有的人总是事后才想到解决的办法。
所以,在面对与人沟通的情况,无论当时的状况如何,压力多大,都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在内心快速分析自己的情绪阶段,告知自己这是正常的,让自己快速进入解决问题的模式中。
2
消除自己对别人的固有偏见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很轻易地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对方“贴标签”,这样做很容易先入为主,影响自己对别人的判断。
《赢在转念间》一书中曾说过:人生基本是个感知问题,但错误的感知要更多一些。
是啊,我们对别人真正地了解都会比自己认为的少得多。而我们自认为的了解也会证明自己错得是多么的离谱。
而我们的偏见扭曲了对别人的真实看法,这些错误的认知进一步在沟通中影响了我们信任感的建立。
以前,我们学校有个语文老师,在别人的描述中得知,这位老师从不聚餐,跟同事之间的交情也是平淡如水。同事曾经开玩笑地说:只有在发工资的时候才见到他。
刚开始听说同事对那位老师的评价,让我觉得这是个不易相处的人。
可是时间长了,我才发现这位老师是一位值得结交的人,他拒绝那些虚伪的社交,不在领导的面前溜须拍马,只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淡泊名利,踏踏实实的只做好教书育人这一件事情。
所以说,在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摒弃自己的偏见,当时的我差点因为偏见而跟那些人一样认为那位老师是一位怪人。
除了陌生人之间存有偏见,我们熟人之间也会存有偏见。
有一对结婚55年的夫妇要闹离婚,后来经过居委会的调节才得知,原来两人在生活中常因为一些小误会而争吵不已,老公觉得自己老婆总是喜欢挑刺,看自己不顺眼;而老婆觉得自己很冤枉,相反她觉得自己的老公总是跟自己对着干,她忍了多年也不想忍了。
这两人一直沉溺在自己的偏执认知里,觉得自己都在容忍对方。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产生自卫反应,容易把那些没有证实的、对自己有力的观点作为事实。
两人因为对彼此存有偏见,一直没有倾听过对方,导致误会重重,这才造成了最后的矛盾爆发。
3
沟通中运用同理心
这是倾听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在沟通过程中,你产生了不同的观点甚至是想反驳对方,你只能暂时压抑自己,先让对方倾诉,同是也要给予回应。
拥有同理心有效的沟通才能继续下去,对方才能对你敞开心扉。
相反,如果在对方倾诉的过程中打断对方,甚至抱有指导和改善对方的想法,那么抱歉,我可以断定这次的沟通绝不是一次有效的沟通,而对方也会因为你的打断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让沟通难以进行。
举个例子,妈妈中午下了班,准备好了午饭,可是孩子却一口也不吃,你该怎么办?
有个妈妈想到自己下了班慌慌张张地把饭做好,孩子却不领情,自己觉得很委屈,于是就大发雷霆,甚至逼迫孩子把饭吃下去。孩子迫于压力把饭吃了,亲子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而另一位妈妈则先把脾气忍下去,很耐心地给孩子解释道:“宝贝,妈妈一下班后就急忙把饭做好,生怕你会饿肚子,妈妈从下班到现在还没休息过呢,很累呢,宝贝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不吃饭吗?”
听妈妈这样一说,孩子会把自己为什么不吃饭的原因说出来,比如是因为早上吃多了还是不喜欢今天的饭菜。听了孩子的解释,妈妈就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不吃饭的原因,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两位妈妈都是为孩子好,可是第二位妈妈的做法更值得学习,首先她忍住了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愿意跟她沟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假如下次遇到难以沟通的对象,我们不妨先忍住自己的情绪,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运用同理心,找到对方的需要,进而建立有效的沟通。
以上是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也要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练习,变成沟通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