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的奇迹,不是充满套路的俗情故事

在等待《奇迹男孩》上线的日子里,我曾简单将它划分为成长类型片:一个天生面部畸形的孩子,到了学校被同学嘲讽,后来同学们良心发现,逐渐接受他,并和他成为挚友的故事。但看了电影才发觉,导演的企图心远不止于此。

105分钟的正片,导演思考的主题有如下几点:未成年人的社交挫败,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打造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闭环。

孩子们的戏,最大的篇幅当然要交付于校园。故事开头,奥吉这个天生面部畸形、不戴宇航员头盔不愿出门的孩子,被母亲逼着去上学,他知道自己的长相会招来许多非议,心中自然十分抵触。

事实也确实如此,入学后的奥吉,尽管结识了杰克这个好朋友,但是以朱利安为首的坏孩子们,却不厌其烦地讽刺挖苦他,至于其他同学,也许对他抱以同情,但在从众效应的影响下、以及对奥吉长相本能审美上的排斥,也对他避而远之,可以看出,不仅成年人的世界才有利弊权衡,孩子们的社交圈子同样有趋炎附势的风气(朱利安的父母为学校董事会的赞助者),强者恒强,轻者自轻。

而在万圣节派对中,奥吉却无意间听到杰克在背后嘲笑他的长相。这是奥吉遭受的第一次背叛,且来自他学校里唯一的朋友,这种打击,对一个先天面畸的孩子来讲,如山崩地裂。

奥吉的姐姐薇娅是高中生,和漂亮姑娘米兰达亲如姐妹,可是暑假过后回到学校,却遭遇了她的冷漠,心中暗暗自卑。

姐弟俩都遭遇了社交上的挫败。

令我意外的是,奥吉哭过一场后,竟表现地格外硬气,他选择主动和杰克绝交,表现出不能被背叛的底线,并拥有了新的朋友莎莫。而姐姐薇娅,这个与弟弟迥然不同、拥有美丽面孔的女高中生,却表现得一蹶不振,只得靠异性朋友贾斯汀的劝慰,才能从抑郁中走出。

这四个孩子在社交上的斡旋,又体现出了原生家庭对其成长的影响。

主角奥吉,由于天生缺陷,成了家中得到母亲爱最多的孩子(相较之下父亲倒更雨露均沾),姐姐也爱着他,所以尽管他生来丑陋,但他得到的加倍关爱却足以冲抵那些负面情绪,因而他的内心,是阳光灿烂,不掺杂质的。

甚至同样在面对社交窘境时,母亲对两个孩子的教导也不经意中透露出厚此薄彼。

奥吉遭受背叛后,哭着问母亲“长相会影响我一辈子吗?”

母亲愣了片刻,并没有如我所想那般,用甜蜜的谎言去开导他,而是“我不知道”,用无解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世界绝非充满善意,然后又用轻柔的语气去宽慰奥吉:每个人生而不同,我的脸上不是也有皱纹吗?

而在开导薇娅时,母亲则草率地多,“我高中时和你经历过一样的事,后来吃光了一南瓜桶的糖果就好了!”

长久下来,奥吉得到的爱越来越多,薇娅在家中却近乎透明,所以弟弟丑陋而自信,姐姐美丽却自卑。

背叛奥吉的杰克,是个有主见、善于权衡利弊的好学生,当妈妈告诉他,校长让他陪奥吉逛一逛新学校时,他敢于说不,而当妈妈暗示学校给他的奖学金时,他又迅速妥协,一个小小的功利主义者。

从其他细节也能看出杰克的功利,譬如他在回顾与奥吉的交往时,提到奥吉的所有功课比他更优秀,奥吉比他更活泼更好玩,与奥吉交朋友可以使自己各方面都有提高,可他为什么又会在背后贬低奥吉?依我看那是对朱利安一派的献媚。杰克知道朱利安家庭背景的强大,也知道他讨厌奥吉,所以对强者的攀附心态让他两头讨好,欲求权衡之术,谁知被奥吉抓个正着,如意算盘落空。

从杰克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母亲似乎更倾向于跳板式教育法,既攀附一切强大的朋友,结交一切于你有用的朋友,让他们成为你的跳板,助力你跨越阶层鸿沟。

当然杰克是有那份属于孩子的真挚与善意的,当母亲告诉他奥吉很可怜时,他心中瞬间泛起了怜悯,当朱利安再次羞辱奥吉时,他敢于挥舞起拳头捍卫友情,瘦弱的杰克,终于摆脱了那份源自父母的世俗小聪明,悟出一份忠于自我的大智慧。

薇娅的闺蜜米兰达,则为父母的离异所困扰。

父亲抛弃母女二人追求新生活,母亲整日借酒消愁,青春期的女孩遭遇家庭巨变,此后敏感而自卑,于是她在夏令营打工时对同伴撒谎,把自己的家庭描摹成一个美满的中产阶级典范:父母恩爱,有处于繁华地段的大房子,有一条陪伴多年的小狗和一个面部畸形的弟弟(薇娅家有一条叫黛西的狗)。这种生搬硬套薇娅家庭情况的做法,恰好反映出米兰达对其家庭生活的无限向往,让她塑造出一个和正常女孩一样、拥有关爱和美满家庭的形象,这种生怕被人看出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心态,与为面畸而苦恼的奥吉又有何不同呢?只不过一个疤痕在脸上,一个疤痕在心里罢了。

与之相反的是薇娅,在与贾斯汀交往时谎称自己是独生女,生怕同学知道自己有个面畸的弟弟,也怕别人窥探其得不到母亲关爱的隐痛,而她所极力掩饰的,却是米兰达欲求不得的,由此可见原生家庭的破裂,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何其深远。

片中带给我最多感动的,是奥吉的老师和校长。奥吉第一次走进教室,布朗老师并没有将其视为特殊群体,他主动鼓励奥吉回答问题,让他用自己优秀的成绩来赢得同学的好感,这是对奥吉赋予了尊重的关爱。

每堂课上,布朗老师都会赠给孩子们一条格言,他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始终公正客观的授予他们知识,所以当奥吉遭受朱利安一派的羞辱时,他敢于揪出始作俑者,为奥吉主持公道。

杰克打了朱利安后,引咎退学,校长给杰克写了一封长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其实我能想到你俩打架的原因,虽然殴打同学的行为不能接受,但是我知道友情是值得捍卫的。”

这是全片最让我感动的一幕,一个年迈的校长,没有将双方叫来办公室各打三十大板,也没有说动手一方是绝对的错误,而是用如此质朴的方式,去剖析事物的两面性,字里行间同时夹揉了对暴力的否定和对忠于朋友的肯定,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也是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人生观最温柔的方法。

校长和布朗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与客观公正的引导,才是一个优秀教育机构应有的良知和最好的硬件。

并非一味吹捧西方教育系统,我相信国内同样有如此优秀的老师和校长。但几千年来“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的老师愈来愈把目光放在了高分和升学率上,育人先需育德,想要一个孩子成才,给予其应得的尊重与宽容才是首要的,希望那些“高材生因打架被学校开除”“没完成作业被拍照发到家长群”的新闻,再不要登到我们的报纸上。

片中最大的“反派”朱利安,这个来自精英阶层家庭、嚣张跋扈的孩子,欺凌同学的底气来自父母,他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属于孩子的不加修饰的嘲笑与残忍。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西方精英阶层,他们会秉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文明、和谐、自由、平等、诚信、友善等等,这些也许会有,但狼性和金钱至上的理念,则一定会有。

在与校长谈话时,朱利安父母那精致的着装和强词夺理的态度,无不透露出精英阶层咄咄逼人的狼性和优越感,尤其是母亲,可以说是个及其失败的教育者。她先是将孩子的错误行为包揽到自己身上,被校长戳穿后,又强硬地反问“那又怎么样?谁(奥吉)都不能被伤害到感情吗?”校长告知朱利安需停课两天,母亲立马说“那我们给学校赞助那么多钱呢?”

父亲则比母亲冷静许多,直到母亲被校长反驳地哑口无言,才掷地有声地说“学校董事会里我有很多朋友!”父亲的后发制人,其实是亮出了最后的底牌,一个精英阶层的杀手锏——金钱和资源。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朱利安小小年纪就明白,不要对弱小者抱有怜悯,这个世界只崇拜强者,而且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最后还是校长,用那句“奥吉改变不了他的容貌,也许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眼光”打动了朱利安,让他重拾起那份属于孩童的纯真善良,这是与他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也许与一些精英阶层所倡导的狼性背道而驰,但更具普世价值。

孩子们的世界,同样充满了心机与嘲讽、忠诚与背叛,奥吉的故事似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家庭、不同阶层的孩子们的价值观。《奇迹男孩》的结局更像是童话,温暖美好,但像奥吉这般幸运的孩子,世界上又有多少呢?

而作为家长,作为一个识辩过世事残酷的成年人,如何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为孩子挑选一个好学校,如何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携手共育,为孩子打造一个完美的教育生态闭环,让他成为一个心中有光、温暖万物的人,才是我们应当思考的终极问题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迹男孩》的奇迹,不是充满套路的俗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