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推荐编辑 四为堂主人
推荐理由:
为什么我们经常树立奋斗目标,却常常完不成?
作者以日更为例,结合心理学理论和生活观察,对人性中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
阅读此文,会对我们如何制定和完成目标有所启发。特此推荐!
文/子昆读书
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思想家们争论了两千多年。咱不去研究这个,换个角度,结合日更这件事,讨论一下人的本性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按照上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之一、《儿童教育心理学》作者阿德勒的观点,每一名儿童都有天生的上进心,从另一面讲,也可以叫天生的自卑心,是一体两面。
心理学的理论比较深奥,我粗浅地理解,人类在身体构造上不如动物,飞不过麻雀,跑不过兔子,更不用说雄鹰和狮子了。个体在自然竞争中处于劣势,自卑的心理烙在人类的初始记忆中。
对儿童来说,从一出生所有事情都必须依赖别人,来自记忆深处的自卑心理自然而然地唤醒了。
没有人喜欢这种卑微、沮丧、不安全的感觉,所以都希望获得超越他人的优势感或者卓越感,这是上进心的本源。
这样看来,人的本性是积极的。
那些努力学习的孩子,是积极上进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是上进心的驱使,是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龄人的关注,只不过是上进心用错了地方。
这对家长们来说,可以说是福音了,不必那么内卷地“鸡娃”,只要对孩子天生的上进心因势利导,孩子自己就可以成长为“牛娃”。
理论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不然就不会有“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说法了。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用说孩子,成年人也存在这种现象。我们就拿日更来说吧。
能够树立日更的目标,这体现了人性中积极上进的一面。但在坚持日更的过程中,却需要时时与惰性,也就是人性中消极的一面相抗争。
而且参与创作的,特别是参与日更活动的, 本来就是人群中相对积极的群体,很多人连这个积极性都没有。我们下班后,在绞尽脑汁码字的时候,很多人是在玩手机玩游戏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是感受到人性中消极的一面。
而且人的身体和心理,似乎带有奖励消极行为的机制。比如葛优躺就比正襟危坐感觉舒坦,熬夜玩手机就比写文章感觉有趣。
那人的本性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
心理学的大道理咱讲不好,从日常工作和生活来看,人性是复合的,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
性善论,性恶论,两千年争论下来没有定论,或许就是因为人性中,本身就既包含了善的一面,也包含了恶的一面。
同样的,人性也不是单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而是两者同时存在,只是有时表现得更积极一些,有时表现得更消极一些。
积极性更多地体现在心理上,这是由人天生的上进心决定的。
消极性更多地体现在生理上,这或许是生物界普遍的现象吧。
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自然地就丧失了抗风雨的能力,家养的猪,也不能够再回到山林里生存。有条件的情况下,生物都是往后退化的。
由于积极的心理因素,我们愿意树立各种奋斗的目标。而由于消极的生理因素影响,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产生惰性,产生下滑的力量。
这就是俗话说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那么如何充分地发挥积极性,有效地克服消极性,以顺利地完成我们的目标,实现圆满的人生呢?有这么几点可以考虑。
一是内在的愿望越强烈越好。
愿望越强烈,动力就越充足,走的就越远。
就像日更这件事,如果只是作为兴趣爱好,可能遇到点困难就放弃了;如果是作为事业,就能坚持得更久一些;如果是作为生计的话,或者性命攸关,那硬着头皮咬着牙也会坚持下去。
二是外在的助力越大越好。
我们常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确实如此。干一件事情,如果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打气,互相支持,更容易实现目标。
在日更,也正是因为有各位老师的指点和打气,有同学们的争先激励,才能排除各种困扰,坚持到现在。
三是意志与惰性的抗争越少越好。
人的意志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每天都要靠意志力与惰性抗争,既痛苦,又不能长久。所以要想办法把心理上的愿望与生理上的欲望结合起来。
可以把长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比如获得一枚日更勋章,就犒劳自己一下,吃顿好的,买点礼品,或者出去玩玩。
人性中善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我们心中的太阳,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指引我们前行的路。
人性中恶的一面,消极的一面,则是拦路虎。要么我们畏惧不前,要么我们把它驯服了,反而能够驮着我们走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