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的末路狂花,这就是“互联网能量守恒定律”?

今天来南京出差,下午工作提前结束,同事说没事去逛逛玩玩,还被某音的一个网红种草一家锅贴店,号称“yyds”、锅贴界“天花板”,从夫子庙暴走二十分钟,终于到了。

“不过如此,看来又是一个恰饭视频,收广告费了”,同事吃完之后说。你说它味道不行吧,其实也不差,你说他收广告费吧,这样的传统小店也不像为流量付费的样子;或是网红博主只是为了吸引眼球,用了夸张的手法,反倒给了食客徒增的期望。

尤其这两年各个行业的内卷爆发,仅仅一桌饭菜,已经不能满足食客了。有装修好看让人打卡的网红店,就有街角巷井深处的夫妻小店,有人种草,就有人拔草,有人爆火,就有人塌房,这就是互联网能量守恒吧。

本身自己做的就是广告媒体行业,深谙其道。流量的底层逻辑包括猎奇、共情、获得感,要么你拍的东西够新奇,要么你拍的让人感同身受,让人看后喜怒哀乐,要么你能快速帮人解决问题。

广告法为什么不让用“最”、“第一”、“世界级”……这些绝对化用语,就是这些词汇能够让我们快速放弃思考,不过互联网却从未放弃创造这类词汇的替代品。当人们慢慢醒过味来的时候,是不是就是网红经济的末路狂花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红经济的末路狂花,这就是“互联网能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