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国际教师发展大会TIDE的最后一天下午,组委会安排了公开课环节,授课老师都是“年度神奇教师”的获奖者。由于本身职业的关系,再加上对MYP英语教学的好奇,我选择去观摩李媛媛老师的这堂英文阅读课。
在正式上课之前,每位听课老师得到了一份本节课的相关资料(handout),资料的第一页就是教案设计(lesson plan),这使得大家对该堂课的教学主题、教学对象、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主题:寓言、神话故事 (眼见为实?) (Cambridge Global English 剑桥全球英语 系列教材)
教学对象:8年级 学生
学情分析:英文属于中等水平
教学目标:1. 根据所给图片,学生需做出故事人物和内容的预测 (who / what)
2. 学生需给出其对这则寓言故事内容的预设(foreshadowing)理由 (why)
3. 学生需根据真实故事,口头复述并总结该故事 (retell & summarization)
4. 小组讨论故事中呈现的观点、疑点和争论点,并给出观点和理由 (critical thinking)
教学手段:音视频及图片辅助
教学策略:1. 差异性(differentiation) -- 根据学生水平,渐进式引导,从一般性问题到高阶问题
2. 创造力、想象力和预测(creativity, imagination & prediction) -- 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跳出思 维定式
3. 批判性分析(critical analysis) -- 小组评估、反思故事所表现的主题,分析寓言的基本要素
4. 合作式学习和积极参与 (collaboration and active learning) -- 小组讨论和小组任务相结合。
在最开始的热身导入部分,李老师直接呈现了一份图片,并引出了“unicorn”这个单词,提出了五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对这张图片和故事的好奇心,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来回答。这些问题大多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身认知和想象力去猜测,但其中的第四个问题字面上Mythical References就需要ESL二语教学技能来疏通词意了。图片在这里成了故事的第一刺激物(the first stimulus),目的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
这里出现了“问题等级”,总共8个问题,由易到难,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估和创造,从“低层次问题”到“高层次问题”逐步进阶,使得不同思维水平的同学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在问题的设置上,老师们参照上图中所示的思维水平,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提出问题。
阅读任务完成之后,最后李老师播放了“A unicorn in the garden”的视频,注意:这时学生们还不需要直接去阅读文章,而是先观看视频(双语字幕)。
完整版视频请点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W411Y7Bm/?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
大部分同学在阅读和观看完这个故事后,都会被结尾(ending)出的反转而感到惊讶,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在重新回顾之前观看的片段(review),检索出之前的画面细节有和故事结尾相呼应的地方。
其实这个故事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它的结尾反映出了男女关系、婚姻关系,伦理道德和人性等等议题,这些MYP八年级学生,之前接受过PYP小学教育的“儿童哲学”启蒙练习,他们在探讨这些成人性话题时,应该是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来发表观点的,而这个我个人认为也符合MYP教育的核心原则,建立批判性思维的练习基础,为今后IBDP高中TOK知识论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场听课的老师对于这个结尾,也是各抒己见,讨论热烈,看样子大家都非常享受这个文本所带来的感受和思考。我强烈推荐大家仔细阅读下这篇文章,看看大家怎么理解它的结尾。
课程的最后环节就是总结寓言(fable)的特点了,同样还是想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思辨能力强的同学,李老师最后设置的这几个问题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注意这里李老师设置的一个问题: “Who is eviler, the husband or the wife?”
大部分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可能还是停留在“二元论”“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上,在这里,老师可以给示范,尝试解释“The both are evil.”的原因,思维水平较高,经过了MYP“儿童哲学”训练的同学甚至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他们的解释将非常有趣,可以想见,这样的学生在进入DP高中学习之后,将是非常有优势的。
纵观整节课,与K12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英语知识方面的东西所占比重是不多,而理解与表达才是关键,这当然和教学对象的水平有关,但也给我们一个思考:未来真正高效的语言教学究竟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