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佛学是真的(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佛看来,众生皆有佛性,佛是开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未开悟的佛!

佛认为,众生皆苦,因为,一切皆是虚幻,而众生沉迷其中而不识。

功名利禄,纸醉金迷,一切皆是虚幻!

好,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以下摘录得到,精英日课万维钢老师《为什么说佛学是真的》的文稿。

今天开始咱们说一本今年八月份出版的新书,《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作者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是进化心理学学者和科学作家,他之前的两本书《非零年代 : 人类命运的逻辑》和《道德动物:我们为什么如此》都出过中文版。

这本讲佛学的书,可不是赖特随便写的。他本人亲自参与了冥想训练,而且练的还是大乘佛法中的“内观”派 —— 他自称自己的修行并没有取得很高成就,但是,他体验过。赖特这本书,就是想用现代科学的一些研究结果,去验证佛学中的一些论点。

“Buddhism”这个词直译其实就是“佛教”,我故意把它翻译成“佛学”,是因为这本书中说的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佛教,而是佛教的一个西方化、也可以说是现代化了的版本。这个版本把亚洲佛教中超自然的东西都去除了,没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神通这些东西,可以说就是一套哲学思想加上冥想的训练方法。

我们知道现在“冥想”在全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而欧美有很多人,就是通过冥想,在修行这个西方版本的佛学。

我认为这个版本的佛学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相对比较简明易懂,没有任何故弄玄虚的地方,实实在在地用现代人的语言说话。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像学习一般哲学那样辨析和论证,你还可以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去检验它。

好,现在进入这本书。

不论是西方佛学还是东方佛教,赖特说,有一个基本论点是完全一样的 —— 

我们其实是生活在电影《黑客帝国》里说的那个 Matrix 之中。 

当然,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一定是我们都正在玩一个虚拟现实游戏。这个论点的关键在于, 我们平时所思所想的东西,很可能都是错觉。

1.什么是“苦”

咱们先说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苦”。人生是在受苦,这个意思被人各种发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个世界故意让我们受苦,我们活着就是被世界惩罚吗?还是说苦不苦跟人的修为有关,如果你是个觉悟者就可以不感到苦?比如我听说过一个说法,说你之所以觉得苦,是因为你过于*执着*!如果你不那么执着,就不会那么苦。

我们知道佛经最早都是用梵语写成的,但是纯正的梵语现在已经失传了。今天传承佛经的语言只有巴利语、汉语和藏语。其中这个巴利语是中古印度的雅利安语,跟梵语非常相近,可能最符合佛陀原本的说法。巴利语可以直接用英文字母书写,西方佛学也比较认可巴利语的佛经。赖特这本书中,把所有重要佛学概念都用巴利语标记了,这样我上网一搜索就能找到对应的汉语版佛学名词。

“苦”的巴利语,是 dukkha。英文中对 dukkha 的正统翻译,是“suffering”,正好对应中文的“苦”。

但是,赖特说,有人考证,dukkha 在巴利语中的意思,也可以被翻译成“不满足”(unsatisfactoriness)。

这就很有意思了。也许佛陀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苦”其实就是“不满足”? 

2.快乐是个错觉

苦就是不满足,赖特对此找到了一个基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进化心理学基本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人既然是进化的产物,进化必然给我们的心理打上了一些烙印。前面我们在讲《生命3.0》的时候说过,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

为了传播基因,我们就要做各种事情 —— 要吃饭,要找到性伴侣生孩子,而为了加强自己的生存权和生育权, 我们还要打败竞争对手,还要获得声望。

但人毕竟是有思想的生物,也许有的人就想看看大自然的风景,享受岁月静好,对传播基因没兴趣,那怎么办呢?自然选择怎么才能让我们*乐意*去做上面说的这些事情呢?

这就得靠思想建设了。赖特说,自然选择给我们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那些事,你能获得快乐。这很容易理解,我们做这些事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什么针对基因传播的计算,纯粹是为了快乐才去做。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这一点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它很重要。如果我们做一次,就能获得持续的、长久的快乐,那就没有动力去做第二次了。自然选择“希望”你把基因传播得越多越好,你得不断努力才行!

第三,对于前面这两个事实,大脑应该专注于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这也很重要,因为如果大脑明确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它可能就会放弃追求快乐,开始怀疑人生,这还是不行。大脑必须永不放弃,永远追求快乐才行。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做诱饵,来使得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 必须这么设定,我们才能持续不断地去为了传播基因而奋斗。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个局面非常可悲。永远在追求,偶尔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快乐,正所谓“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 —— 这是一个无间道!

现在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明这个机制。有人用猴子做实验,在笼子里挂一盏灯,只要灯一亮,实验者就会给猴子提供几滴果汁。猴子很喜欢果汁。科学家密切观察猴子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的情况。分泌多巴胺,就说明大脑正在经历快乐。

一开始,是果汁进入猴子嘴中之后,猴子大脑才大量分泌多巴胺。这个情况很明显,是果汁使猴子快乐。

但是实验重复多次之后,猴子就掌握规律了,他知道灯一亮就会有果汁。这时候科学家发现,在灯亮以后、果汁还没给的这个瞬间中,猴子大脑就已经开始大量分泌多巴胺!对果汁的*预期*,就已经让猴子快乐了。

再到后来,亮灯导致猴子分泌的多巴胺越来越多,而果汁带来的多巴胺越来越少。似乎猴子全部的快乐都在对果汁的预期之中,真正喝到了果汁,反而不怎么快乐了。

咱们想想,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在做某个事情之前,我们觉得做这件事会有多么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之后,又感觉到很空虚。猴子和我们体会到真的快乐了吗?

这就是苦。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所谓快乐,其实是个错觉。 

3.烦恼也是错觉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让我们能对外部的坏境做出一个*好坏*判断。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利,你感到快乐,你下次就还会这么做。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害,比如危险、有毒、被打败,你就感到痛苦难受,你下次就不这么做了。

而这些编码,是可能出错的。

第一种错误是环境变了编码没变。

比如我们看到甜的、高脂肪的食物会特别想吃,这个情绪在过去食物匮乏的时代可以让我们摄入更多的营养,对身体有利。可是现代社会食物非常丰富,再吃那么高脂高糖的食物只会损害身体。那么赖特就说,我们对高脂高糖食物的“感情”,可以说是一种*假的*感情。

类似的例子是愤怒。你在路上开车,遇到有人抢道,你会很愤怒,你想给他一个教训!这个情绪在过去“熟人社会”很有用,别人欺负你你要是不抗议,其他人就会一起欺负你。可是在公路上面对陌生人,你的愤怒只有增加交通事故的作用。那么这里的愤怒,也是一种假的感情。

第二种错误叫做“假阳性”。

这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比如说一个原始人在野外行走,他听见草丛里有声音,你说他应该怎么反应。这个声音有99%的可能性是风吹的(统计学称为“negative”),但是也有1%的可能性是草丛中有一头狮子(统计学称为“positive”,阳性)。原始人会不会忽略小概率事件,继续往前走呢?当然不会!他的正确反应是管它是什么东西,先跑为上。

原始人一有风吹草动就当成狮子,这是他头脑中的错觉,他甚至可能还以为自己看见了草丛里的狮子!这是个错觉,但是这样的错觉在关键时刻能救他一命。自然选择关心的是你能不能生存下来去传播基因,根本不关心你做出过多少次“正确判断”。

这个对风吹草动害怕的情绪在原始社会很管用,但是在今天就会导致我们的各种焦虑。

比如说,原始社会大家都是熟人,你给人的印象非常重要,被人看不起的滋味很难受。但今天我们更多的是面对陌生人,其实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你是什么人!可是我们仍然特别关注自己给别人的印象。

有个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在受试者的脸上画了个伤疤,画完让受试者照了镜子,看到伤疤,然后又找个借口说我再帮你修改一下,实际上是把伤疤又给抹掉了。接下来,受试者要跟一个陌生人聊一会儿天。整个聊天过程中,对面这个陌生人的表情反应都被录像了。

聊完天,实验人员就问受试者,刚才你俩聊天的时候,他注意到你的伤疤了吗?受试者都说他注意到了!然后播放录像,受试者还能分析出来,录像中哪个时间,陌生人的表情很不自然,那就是因为注意到了伤疤而感到不快!

当然,事实是实验者跟人聊天的时候他脸上根本就没有伤疤。 

***

如此说来,我们的种种情绪中错觉实在太多了。我们以为能得到快乐,其实快乐非常短暂。我们对糖很有感情,糖吃多了对我们有害。我们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都是瞎担心。

所以佛说,人生充满了苦,而烦恼都是虚幻的东西。

这就是赖特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对“苦”和“烦恼”的解释。

对此你肯定有问题。我们明明感到有些快乐是真实的,烦恼也不总是没道理!那么那些看起来比较真实的情绪,难道也是错觉吗?答案是如果你再想深一步,那连“你自己”都是错觉。这个咱们明天继续说。 

| 由此得到

进化设定我们的快乐必须是短暂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而这就是人生的“苦”。

进化设定我们的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所以烦恼可能是“空”的。

| 禅定时刻

回想一下今天这两个道理,其实你可能早就听说过了。我们第一季说亚当·斯密的时候就说过这个思想,名望和财富不值得追求,因为你永远都不会满足。情绪不能反映真实世界,这是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基思·斯坦诺维奇有本书叫《机器人叛乱》,说的是类似的意思。

难道佛学就这么简单吗?

也许这仅仅是开始。也许你一旦深入进去,还有高深得多的道理在等着你。但是以我之见,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开始 —— 佛陀说的道理,也许并不(都)是不好理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说佛学是真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