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还有那座庙

图片发自App

对卦山的印象,好象还只是停留在模糊记忆里,那时,一窝窝好友集结号一吹一声令下,齐开动了,那时看山看水总是其次,结伴玩乐才是正题,但就算是畅游的场景,也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也被淡出记忆。再去一次看看的念头也是有一回提起,说好久没去过那面了,然后说着说着,念头就越强烈了,再加上有老5撺掇说,要去就挑个下小雨的时候,而周六那天一大早,天降甘露,择日不如撞日,然后去卦山的行动就成行了。

短短几十公里的路程,遇上高速封路下高速绕行县城,再上高速再被导航误导下高速,再上高速再下高速各种折腾后,终于在近午时时抵达了卦山景区,然后老5到了景点时,还质疑自己分辨方向的能力,说怎么以前也走过几次的路,到现在有导航领路了,反倒不记路了,绕得越远了,被我好一顿的笑,说不会是被八卦阵势给整晕了吧,说说笑笑,开始上山了。

来时,因为要做笔记,还特地浏了一下资料,说卦山属吕梁山系,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满山的松柏树,终年常青,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文化积蕴深厚。

入了山门,除去路边的特色雕刻,映入眼帘的就是柏树群,有枝繁叶茂的七星柏,也有气势磅礴的虎头柏,还有似有腾云驾雾气魄的龙爪柏,也不知命名的依据是什么,但是因为树的形状和树的气势再配上这样的名字,倒是将千年侧柏的形象树得惟妙惟肖,枝头上拴了一圈一圈的红绳,有的树干上被围了红布,看着喜喜的,不管求得是平安喜乐,还是学业运势,有千年这个底蘊在这儿,总会为希骥上加分。

偶尔碰上来还愿的老乡,依在七星柏旁拍照,大家就笑说,也不看这是求什么的就敢乱拍,我折回去还特地去看了标识,它的意寓是说文曲星下凡,为12岁孩子们开锁,祈其灵光罩身的意思,这样想来确实不搭,好在老乡也是豁达之人,她笑着说,就是看着红丹丹的喜气,照张想留恋,这样的理由好象也无可厚非,转身看,枝头上,红条还摇曳在风中,忽啦啦的,美极了。

一路拾级而上,就到达卦山书院的领地了,大幅的红条幅上显示曾经书画节的标识,边上一间屋里,摊着的悬挂起的都是字画,大概是学术交流一类的活动正在进行中,出了书院,在老乡的指引下,与大队人马分开,去看右手边的也是卦山的标记性景点,叫白塔,据说可以看到交城的全貌,就冲着可以一览的憧憬,兴冲冲的前往,不过真到了地方,因为天气的缘故,还是比期望逊色一些,然后就有了,站在山上看城,城就罩在雾中的景致,不过隐在雾气中的县城,所有错落有致就被朦朦胧胧盖住了,乍一看倒也宛若仙镜的印象了,是另一种风情,也很有味。

然后有和老乡互动后,买些零嘴,吃份面皮,顺便歇歇脚,他就象向导一样,热情地介绍景点,说到路前面的石佛堂,最早是讲经的地方,现在因为连阴雨之雨,在修建中,封路了,建议直接去天宁寺,然后一路顺着台阶向上,资料说台阶共有66个,那日倒也没细数过。

到了寺庙的大门,就见到了门上第一山的字样,据说是北宋米芾所著,前院三面围廊,重檐歇山绿琉璃瓦剪边,从“龙云虎风”洞上去,便是中院,中院开朗宽阔,正面大雄宝殿,系明代风格,殿内三尊金身大佛结跏趺坐,通身金妆,是释迦牟尼的三身佛像,后绕到毗卢阁所在的后院,此处是天宁寺的最高建筑,

西出“右吕”月门,有地藏殿和三教堂,东出“左汾”月门,沿石阶拾级而上,就是卦山最早建筑石佛堂。

绕院行走,因为请了香的缘故,与看摊的老乡在柏树下闲聊,大爷唠起卦山来,滔滔不绝,倒歇时早先的传说,放牛娃发现聚宝盆,又怕财主抢走,藏在柏树下,并将柏树南扭作了标识,等到财主也知道这个秘密后,跑到山上,发现整山的柏树都向南转身,只得悻悻而归。

说起院中的那几棵柏树,通常是先有树才建庙,按些推断,至少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上过香后,许过愿后,驻足在千年古树下,那种对承载的厚重和深沉自豪感油然而生,然后再凭栏而立,将近处的亭台楼阁,远处卦山景色尽收眼底,也心旷神怡这样清爽的词再度升华。

从天宁寺下来,再直上就是药王庙和塔林,因为一大早路上的耽搁,到爬完山时,已肌肠辘辘了,也就没动再上去的心事,原路折返了,到了出口处,还去瞻仰了吕梁人民纪念广场,然后行程结束。

而整个行程下来,倒是没见着水,也忘记问老乡这山水交城中,山肯定是卦山美景,那水又说得是什么水,未完的作业留到下次。而关于从小到大听老艺术家郭兰英唱过的山西民歌,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倒是到现在都是耳熟能详历历在目,然后嗅着山间天然氧吧的清新,哼着久远的民歌小调,一路相携着归家。

年少时,总觉得山水不够看,到哪里都是欢乐,到中年时,就想逮住机会扎进山水堆中,觉得就想把看个够,偶尔也会有终不是少年游的感触,不过最让人感慨的还是:那山,那水,还有那座庙,带不走,就藏在心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山,那水,还有那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