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都市贵妇妈妈的集体焦虑与蜕变之路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一个耶鲁人类学博士的上东区育儿战争》  中信出版社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如果衣食无忧,还需要那么拼吗?一个好妈妈到底要具备哪些能力?最近看完《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一个耶鲁人类学博士的上东区育儿战争》,刷新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全书以一种戏谑的口吻,讲述都市富豪妈妈们的辛酸奋斗。看似不可思议,却真实道出都市妈妈的集体焦虑与蜕变之道。

薇妮斯蒂·马丁(博士)

作者薇妮斯蒂·马丁是美国名校耶鲁大学的人类学博士,随夫搬至美国纽约富人最集中的“上东区”后,被迥异的上流社会入圈规则和育儿方式结结实实杀了个下马威。震惊之余,她以新晋贵妇和母亲的双重身份,开始观察身边女性族群的“怪异”生活观和育儿方式。

她们的“怪异”并不是恃宠而骄,而是由于身处资源最富足的族群,被整个圈层文化逼迫得神经兮兮,不得不为自己的身份、孩子的未来和家族地位殚精竭虑。有钱,是一种福,有时却也是一种惩罚。

全书用有趣的亲身经历,揭开了美国最富裕女性的生活样貌,以及背后的人(zi)类(ran)学(gui)逻(lv)辑。

女多男少的现代化都市,彻底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功能和亲子关系,让都市生活和多子女变成无尽的挑战,每天刺激着妈妈们的焦虑神经。

传统农耕社会男多女少,女性稀有而珍贵,男性要为择偶付出更多。但纽约上东区精英聚集,男少女多,女性之间的资源和地位竞争无比激烈。女性除了完成繁育后代的天职外,为了争取到好夫婿,不得不内外兼修:既要保持最优秀的身材与外貌,还要扮演老公打拼上层社会的贤内助,同时还要想尽办法让孩子获得最优秀的教育资源,维护好优质的社交圈。

即便如此,她们当中许多人仍然饱受丈夫外遇之困,或仅仅因为有这种可能而惶惶不可终日,没有工作的全职太太们更是如此。离婚,对于那个族群而言,不仅代表了经济受损,而且可能被彻底清出族群的社交圈子。这与中国宫廷剧的打入冷宫何其相似!

如此看来,恐怕,只有那些最有手段、最优秀、最能抗压、最有企图心的女性才能在此地立足。日子过的如何,冷暖自知。

贵族学校学生们(图片来自互联网)

不仅如此,在美国,优秀私立学校的校长往往有大把人脉,直接影响学生未来能否走上飞黄腾达的康庄大道。许多有钱人挤破头皮、托关系、低声下气也要进这样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竞争就异常激烈。

资源总是有限的,最好的学校名额都掌握在最有势力的家庭手中。孩子学校的好坏,反应出家庭社会地位高低,也决定着家庭社交圈子的质量。

负责操持内务的妈妈们,往往以孩子进哪所学校作为判断社会地位和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为此竭尽所能,生怕踏错一步,被圈子抛弃,成千古恨。

在富人圈,钱多少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地位和社交圈子。在那里,无论是买房还是交友,都要被透底地审查一番。如果审查不通过,钱再多也买不到房子、孩子进不了理想的学校、全家人(包括孩子)都没有朋友。

被接纳,是在纽约上东区立足的头等大事。

无时无刻不完美的贵妇妈妈

正因为如此,富豪妈妈们不得花200%的精力处处做到优秀。为了以最完美的样貌示人,平日里这些富豪妈妈们苦练身材、美容护肤、甚至忍饥挨饿,只为变成完美的衣服架子,让自己在女性族群面前有面子,让老公为自己骄傲,甚至在生意场上助他一臂之力。

但过度节食和减肥带来的内分泌失调,让本就焦虑的妈妈们对周遭事物充满了攻击性。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酗酒成性。

她们对物质的热情近乎癫狂,然而细细观察下来却也是情有可原。在这个族群里,谁能掌握别人没有的资源,说明她的人脉资源更胜一筹,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青睐。评判是否有资格做朋友、社会地位高低、人脉资源状况,有时候一个手提包就能回答所有问题。

尤其是一个新人在融入族群时,掌握一份令人敬畏的资源,不仅体现地位,还能震慑同类,避免在融入新群体时被欺负。这与科学家对黑猩猩的观察惊人相似。

可见,富豪妈妈们对名贵服饰的追求,并不仅仅是头脑发热这么简单。谁掌握资源,谁就有更多主动权和价值。因此,比别人先弄到一个炙手可热的包包或衣服,甚至可以扭转自己在族群中的地位。其心机之深,是一般粗汉子无法比拟的。

纵观全书,虽然讲的是地球那边美国富豪妈妈们的勾心斗角和心酸奋斗,但现代都市生活模式所依附的价值观和内在规律如出一辙。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名在生活与带娃领域正打怪(或被打)升级的新手妈妈,那你一定能体会内心柔软、身兼重任、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的感受。

或许美国妈妈们的故事,能带给你欢笑和眼泪,也能给予你同伴关怀般的温暖——毕竟,世界上还有许多妈妈为生活和孩子努力着。

成为母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开始。

谨以此文,与妈妈们共勉。

(菁菁宝贝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都市贵妇妈妈的集体焦虑与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