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学科复习“七忌”——浅议高考政治复习的注意事项

高考政治学科的复习,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由于政治学科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和独有的特点,本学科的复习方法和其他学科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些自己的特征。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有些问题是我们政治教师都应该注意的,本文主要从高考政治复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容易走入的误区入手,谈谈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禁忌。

一忌舍本逐末,基础不实

首先,高中政治教材教学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四本必修,为了应对高二下学期的政治会考,更为了尽早投入高三复习,一般在高二上学期便已完成了所有的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教学,这样在高二下学期开始就及早进入第一轮复习。

其次,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巩固基础,包括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最好不要过早把重心放在做题训练上,当然,适当的做题训练是必要的,但主要目的应是为夯实基础服务,否则在基础尚未打牢时就过早追求成绩提高,是不太现实的,甚至欲速则不达,功败垂成。

另外,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数量大,而在高一、二两年的学习中,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多,造成很多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所以第一轮复习时巩固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固好这个“本”,千万不可舍本逐末,放弃基础。

二忌分而不联,缺乏综合

虽然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基础,但复习毕竟不等于新课,所有内容学生都至少已经学习过,这次复习中就应该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以便建构知识体系了。我们知道,无论哪一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是很紧密的: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环环相扣;哲学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政治学中国家的内政外交民族宗教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知识在新课学习中仿佛是彼此独立的,现在是该给它们整合的时候了。如果这时的复习仍然是只分不联,没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那再讲几遍也是徒劳。比如一个“就业”问题,增加就业需要多方面措施,但在课本上却没有一节是专门讲就业问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综合能力了:宏观调控、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劳动者素质,等等,都应该充分讲透。

另外,从高考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高考试题不仅要求专业性,也要求一定的综合性,在复习中没有综合,学生答题的视野和思路就无法扩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复习中的知识点综合。

三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复习中既要有综合性,层次性和深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材料型的试题,学生往往答题时不能全面,或者找不到要点,或者看不懂材料,或者找不到答题的方向,这当然跟我们的复习是有一定关系的,试题所用材料不会是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能是从未见过的,但无论何种材料,我们都可以去做出正确的概括和分析,这就要求复习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不只要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而且还要能够从深度去研究“这是什么?”、“它会怎样?”、“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例如,经济常识考查,给了我们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正当经济行为的材料,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呢?(1)这是什么?——不正当经济行为或不正当竞争;(2)为什么?——市场调节的缺陷;(3)会怎样?——违背市场交易原则,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4)怎么办?——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这样,对教材中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就有了一个综合把握。

四忌脱离学生,自娱自乐

曾有一个同事向我诉苦:学生上课挺认真的,但成绩老是上不去。我就去听了他的课,他思维很敏捷,条理也很清楚,整堂课他都讲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直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来尽。而学生们也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对他说:“你的讲解没有问题,但是你发现了没有,学生们整堂课都在看你表演了,可他们却连动脑的时间都没有!”

讲课要有一定的演说技巧,才能调动学生,吸引学生,但讲课毕竞不等于演说,你还得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增强点针对性。我们不妨常常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们的思维在跟着我吗?我讲的内容他们已经懂了吗?他们的疑问已完全消除了吗?他们受到启发,有所收获了吗?

五忌为考而考,以考代讲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每个月都会有最少一次测试或考试。一是为了随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存在的问题,二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但是,如果考得过多,反而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好考试的话,我们除了得到一个成绩之外,往往收效甚微。所以,每一次考试,我们都应该做好几个环节:所用试卷的选择、考试时间的安排,阅卷工作的组织,以及考后试卷的分析等。

这里重点说说考后试卷分析这一环节:

首先,客观题易错点的分析。

不仅要找到这套试卷中学生易错的那几题,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在这些题中学生容易误选的那几个选项,为什么会误选这个选项?它和正确选项的区分在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主观题丢分的原因。

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答题的习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是设问方向把握不准,还是材料分析能力差?是结合材料不够,还是答题格式有误?我们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再有针对性地在试卷讲析中解决好这些问题。

再次,试卷分析还应注意纵向分析,既要分析这一次的问题,还应把几次的问题作一个比较和综合,几次考试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问题?几次考试下来,表现比较集中的是哪一类错误或者哪一板块知识?只有充分汇集、综合把握了这些信息,在以后的复习中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无的放矢。

六忌各自为政,闭门造车

高考的文科综合考试已经开始很多年了,考生们也已经基本适应了这种考试方式,然而,由于文综各科老师的知识水平限制和其他客观原因,所以综合仍然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综合,在教学中各科任老师也只能是各自为政,各自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交流是高考复习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是同校教师间的交流。

既包括同科目任课老师间的交流,也包括与其他科目,特别是地理历史科老师的交流。以我们政治学科为例,如果老师缺乏一些基本的世界地理知识、中国地理知识,那又如何讲好“区域经济”、“中部崛起”?又如何让学生理解 “国际关系”、“外交政策”?扩大了讲,语言基础薄弱,就无法理解哲学常识中那么多古人的名言、诗词。没有基本计算能力,经济学中的“股票价格”、“货币发行量”怎么计算?没有基础英语知识,又怎能区分“WTO”和“WHO”?所以说文科教师绝不能偏安一隅,照本宣科,既要对本专业驾轻就熟,更应该在其他学科中有所涉措,拓展知识面。

二是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点,但同样是高中政治教学,有很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所以通过校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完全有可能且完全必要的。

七忌照本宣科,不闻世事

政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课程内容与时政息息相关,特别是复习阶段,每时每刻都必须注意时政内容的穿插渗造,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高考动向,明确复习要求。而时政内容又是常变常新的,有时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赶不上,所以复习单靠那几本教科书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时政内容积累和扎实的时政材料分析能力都是高考复习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学本身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高考政治复习更是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寥寥数语不能道其万一,我只是把几年来的一些高考复习的经验心得简单作个小结,所述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见谅并不吝指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政治学科复习“七忌”——浅议高考政治复习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