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房――穷尽一生都在找归宿

图片发自App

以前看到一个说法,把出租房比做烟花女,上一个租客留下的生活痕迹都成了烟花女身上的印记。出租房需要配备的家具和电器,则成了她迎接客人的必备前提。

不禁想到高中三年的出租房生活,日子过得极其敷衍,公共区域的地方永远是灰尘遍布,房东留下的旧电脑桌就成了我的三年的书桌,坏掉的抽屉里塞满了大考小考的考卷,铅笔,中性笔,黑的,红的,一笔一笔的痕迹显得桌子脏乱不堪。

由于住的是一层,春夏交际,梅雨天气的时候,蟑螂就开始横行了,床底下,堆满书的角落里,任一处能藏身的地方都有可能有它们。也亏得我不害怕这种顽强生命力,斩了脑袋还能跑的生物。

似乎房子是人家的,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日子也就不是自己的了一样。

日子随随便便地就过去了,这样的房子我甚至一段时间极其厌恶,尤其是到了月末,房东端着夹满菜的饭碗像视察似地直接进入我们的房间,慢悠悠地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在房间里四处张望,然后定格在饭桌上。

许是我内心敏感,但就是始终忘不了当时房东的眼神,像发现了什么稀奇东西一样,哦,原来你们中午吃这些啊。爸妈客套地让尝尝,房东拒绝,然后才进入正题:这个月的水电费!

直到听到租客讨好般地说着待会儿,吃完饭就给你送过去,然后满意地端着没动过筷子的饭碗,转身,临出门前还要特意拐过去看看厨房的情况。

到处都透着遮不住的虚假,也或许根本就没想过要遮住。

这样的房子因为地理位置好,一波又一波地接待着前来住宿的租客,彼此都不带感情,只是交易……

突然想到了乡下人家的房子,一所房子穷其一生只接纳一户人家,老的少的,穷的富的,什么都好,不论,围墙一围,外界如何,与我无关。

以前都是在乡下村子里和爷爷奶奶一起住,虽然比不上城市房的干净和方便,但家就是家。

每天上完晚自习,走上半小时的夜路才能回家,但就是知道在半个小时的路程后,那里会有一盏灯和一对老人在等着我。

除此之外,夏天,会有凉凉的西瓜,冬天,会有米饭还温在电饭煲里。

陈旧的房子里到处都是长大的痕迹,墙上擦不掉的涂鸦,衣柜上撕不掉的贴纸,以及摆满了小玩意儿的床。可以肆意撒野的地方,我叫它“家”

后来高中,在县城里读,记得搬东西离开时,带着一股壮士断腕,一去不返的决绝上了车。

像电视剧桥段一样,透过车窗,看着越来越模糊的一双人,突然感觉自己变得很可怜,就像被拔了的草,风一吹就会散了。

直到后来到了离家更远的北方读大学,在火车上看着外边的景色从苍绿变成灰黄,我突然发现当初离开乡下家时那样的决绝似乎是叫孤勇。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租房――穷尽一生都在找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