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们的青春4(父辈们)

       

图片发自App

        我思故我在,就望文思义吧,我在思考我就是存在的,从旁观的角度,别人认得我,就证明我是存在的,父辈承载我们许多早已忘却的趣事,儿女传承和发展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存在感。

      一、  路上偶遇的父辈

      李伯伯,过世了,浙江人,和典型南方偏瘦身材不同,他长的结实矮壮,说话时声音沙哑洪亮,一身中山装。父亲的领导,一提起他总是表现出由衷的钦佩,善于经营,连回家过年都要扎舞龙用的龙头来卖,他的子女都非常的出色,我的大哥大姐,事业有成,曾经在我落魄潦倒时伸出援手,至今难忘。

        二、父亲的徒弟

        张建国,圆圆的脸,表情有些木讷,忠厚朴实的他真正体现了尊师重道,记得逢年过节他总是来看望父亲,每年都能见到,直到一年他不再来,才知道英年早逝了。

        三、为我定姻缘的叔伯

        从小有锻炼的习惯,偶尔也能碰见爱锻炼的罗思光叔叔,那一天,他叫住我,认真的说道:“给你介绍个对象,人不错,你见不见?”经历痛彻心扉的失败爱情经历,多年一往情深的付出,结果让我心灰意冷,所以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本想凑合就这么着吧,却遇到对的人,我媳妇多年的容忍把我改造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五好中年人。

        四、教会我倒车的叔叔

        年轻时考了个驾照,拿证后都还没学会倒车,父亲租了辆车,请了当初他的同事外号“鸡子”的叔叔,连着几天教我练习倒车,他留着厚厚的小胡子,说话不徐不疾,音容笑貌犹在,一年多后他去世了,我去灵堂郑重的磕了三个头。

        五、爱招呼事情的老乃

        外号“余老乃”,红白喜事总是他热心在招呼和主持,现在我的父亲接手了他的未竟事业,母亲和我经常为此责备父亲,因为辛苦。

        我问他:“你的胡子刮的真干净!”他摸着光溜溜的下巴得意的说道,“我一根根拔的,以后就不会长了。”

        六、春节小年会

        小时候每到春节,父辈们总是齐聚一堂,轮流坐庄,举办家宴,做过厨师的母亲自然是主力,从早上开始忙,准备食材,那些阿姨也都来帮忙,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里记录的村里的流水席,到处热气腾腾的,我们这些孩子在一起放炮仗,晚上就站着,手里捧着碗,抢着夹菜吃,席上的大人们吆五喝六,“五魁首,六六六,八匹马啊……”划拳喝酒,好不热闹。

          别家坐庄请客时,母亲也要去帮忙,等她回来时,父亲还没有回来,往往是午夜时出去寻他回来,至于在哪一家,不需要母亲告知。出去后,我只要在楼静立片刻,就能听见他的大嗓门。

        时光流逝,那些光影终究斑驳、消散……惟有文字记住你们、他们和我们的名字,那曾经的青春活力的生命。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念我们的青春4(父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