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最亲密的人不一定是最健康的关系

摘抄

诊断:情感勒索

你在发现对方只求满足一己只需而完全忽略你的时候,就已经面临情感勒索的窘境了。

勒索的四种形态

属于“施暴者”的人,总是很清楚的让我们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也可能不管遇到什么事都闷不吭声,但绝对都会将怒气直接发泄到我们身上。第二种“自虐者”会将所有威胁内化,强调如果不让步,他们会对自己做出某些举动。而“悲情者”则在强扣罪名和使别人产生罪恶感这方面颇具技巧。我们可以了解他们要的到底是什么,也会在他们的“引导”下了解他们的愿望能否实现就全靠我们了。第四种“引诱者”则会给我们一连串的测试,如果我们能让步,他们自然少不了给我们一些甜头。
歇斯底里、充满被妄想的人格特质,可说是自虐者的基本特质。
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这是情感勒索者给受害者留下的三种感受;

恐惧感、责任感与罪恶感

不管哪种情感勒索者,都会为我们的恐惧量身制定一套行动。
愤怒与恐惧似乎相伴而生,前者让后者迅速的浮上台面,激起我们体内想要战斗或是逃离的两种反应。
你需要在生活中平衡义务的比重,义务尽的太少,会让我们缺乏责任感。反之,情感勒索可能会不知不觉缠上来。
这种手法会瓦解我们的洞察力,扭曲我们的个人生活经历,钝化我们对周遭事物的感知能力。

制造迷雾的四大手法

就像二分法一样,病态化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记忆、判断、智商和人格产生怀疑。这种手法发危害性更高,因为它让我们开始不信任自己的精神状态。

情感勒索者的内心世界

情感勒索者根本无法容忍挫折的出现。……如果不赶紧采取行动,他们就会面对无法忍受的后果。
对某些情感勒索者来说,这些观念是在忧虑和缺乏安全感的长期状态中养成的。
我们的监护人或社会会对这些人格特质进行的补充或强化,明确体现了这些外部因素对我们的身份和行为准则的期望。但事实上,一些在幼儿期、青少年期甚至成人期发生的影响深远的体验,通常会为我们塑造强有力的信念和感觉,尤其会在面对冲突或是压力的时爆发。
他们认为可以靠改变现状来弥补昔日遭遇的挫折。
情感勒索者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压力时,会体现对挫折的低忍受度,情感勒索行为的发生会暴增。
完美生活丧失了帮助孩子培养应对失望和挫折的能力的机会。
惩罚手段反而让情感勒索者得以和受害者保持一种密切的情感关系,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他们制造出了一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知道自己激起了对方的感受,即使是负面的,也能创造出一种与对方“紧密联系的感觉”。

受害者的特质

情绪建是我们的软肋,是由我们基本的性格气质和幼年时的经历共同形成的。如果仔细观察,每一个情绪建都能鲜明的体现我们人生中的层次,比如别人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我们内心深处如何看待自己,甚至过往经验如何对自我造成影响。
情感勒索者在遭到拒绝时,那种担心失去的恐惧感会一下子涌上心头,让他们完全抛弃同情心,转而利用他们对我们的全部认知来保证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
受害者深信能保护自己的行为模式,在多大程度上会对他们造成反效果。
只要有可能引起任何人的轻蔑,追逐认可者中最敏感的那些人甚至不愿意做出对他们而言有利的举动。
没有人喜欢愤怒,但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总是得想尽办法来避免争端,或者不计代价压制愤怒,那么我们面对愤怒时所能采取的行动的范围,便如同一条绷紧的绳子般。我们会退让,放弃自己的立场,安抚愤怒者,而这些举动同时也告诉情感勒索者,他们将能对我们予取予求。
有“阿特拉斯综合征”的人,总是深信他们必须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并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
助人为乐的愉悦常使人忽略,意在激发他人同情的行为一旦过度,其实就是一种操控,仿佛只要给那些可怜人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会得救了。
不直接反对的态度只会告诉别人:你这么做是对的,继续做吧。
情感勒索者会观察我们容忍的限度,以此来决定他们行为的强度。
如果认为如果我们向他人提出要求,对方可能会反对、退缩或生气,我们太想保护自己,只要觉得别人有一点可能拒绝我们,我们都不会有勇气开口。……他们想达成某些愿望,却自我设限,通过臆想中的负面结果给自己施压,阻止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给自己制造了迷雾,这就是自我勒索。

情感勒索的影响

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枢。
他们可能会将情绪内化,转成抑郁,或者是将状况合理化,以压抑自己感到愤怒的事实。

化知识为行动

重要的是,你要从舒适、明亮的惯性应对区,移动到需要改变行为的非舒适区。
你需要调整回应中的情绪,改变以往习惯性回应的方式,不要再走消极抵抗、接受压力并立刻投降的老路。

课前准备

你可以把自己习惯性做法变成过去式。
SOS策略:停下来、冷静观察、制定策略
但你一不留神踏入“没时间了,赶快决定”的陷阱,便立刻会感受到压力,几乎所有情感勒索都设置在这样的情景中。

一、你怎么想?我们因为情感勒索而产生的所有忧虑、难过、恐惧或罪恶感,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收到欢迎的程度以及责任感有着负面或不正确的认知,这些认知是我们情绪的源头。我们通常会为抚平这些观念引发的令我们不适的情绪而做出行动。
二、你的感受如何?我们要试着分辨信念与感受之间的不同。
你每次发现自己的愤怒和怨恨情绪,就意味着你可能在被迫答应一项不符合你自身利益的要求。
三、你的引爆点是什么?在你能真正将自己的信念、感受和行为联系起来以前,要不懈地观察下去。

做决定的时刻

明确其中到底是什么给了你负面的感受,并将这个要求放在你们之间关系的大背景下分析。……很多受害者的问题恰恰是喜欢大事化小,他们常常极力压制自己的负面感受,否认自己感到困扰,还用理智说服自己没有理由去拒绝别人的要求。……如果你在某段关系中感受到了不适和情绪虐待,你需要用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单独审视这段关系。
当我们仔细审视对方向我们所提出的要求时,不难发现要答应还真是一件大事。虽然答应要求未必会造成大麻烦,却有可能违背我们的行事标准、是非观念甚至影响我们的自尊。
如果我答应了某人的要求:
我是否仍然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是否会让恐惧控制我的生活?
我会正面迎击伤害过我的人吗?
我能做我自己吗?我是不是会对别人唯命是从?
我能否继续遵守对自己的承诺?
我能保持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吗?
我是否出卖了别人?
我说实话了吗?
请谨记一点,唯有关心自己,以及以清晰计划的一环而非出于恐惧的方式作出回应,你才能享有自我完整性。

制定策略

  1. 费防御性沟通;
  • 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
  •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 你的想法值得深思;
  • 真的吗?
  • 怒吼/威吓/退缩/哭泣是没有用的,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 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来聊聊;
  • 你绝对没错。(即使你并不这样认为)
  1. 化敌为友
  2. 条件交换
  3. 运用幽默;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勒索】-最亲密的人不一定是最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