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凭啥孙玉厚家的孩子那么优秀

本文参加伯乐葉葉素心【素读】主题征文活动

01 父爱,托起子女的精彩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能培养出优秀杰出的下一代,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家是典型的农民家庭,玉厚是全村最老实厚道的农家老汉。

他的家也是真穷到底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一家老小六七口挤在一孔窑洞里,没有人力、没有财力再打一孔窑洞——门窗的木料都买不起。少安只好借住在生产队的窑洞,少平、兰香每次回家借住同学金波金秀家。一家子的生活也是勉强果腹,年纪最大的奶奶浑身是病,可是也吃不起药。还要时常接济更加贫困的大女儿兰花一家。

作为玉厚的发小,田福堂曾经和孙玉厚一样,年轻时给人打工,也是白手起家,最后靠自己的苦出身和真本事,成为全村最威风的大队书记。可是,让他特别羡慕,也特别不甘心的是,为啥孙玉厚家的几个孩子个个都那么优秀呢?

他们每个孩子在这个贫穷的大家庭里慢慢长大,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家人奉献,却不居功自傲;在每一个艰难困苦的时刻,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品尝生活带来的苦难滋味,却从来没有一句抱怨之词;对家庭中的老弱真心爱护,尊敬奶奶,爱护弟妹和小外甥,却从不为自己索取任何回报。

除了大姐兰花没有上过学之外,从少安开始,少平、兰香,三个孩子,不论男女,个个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少安13岁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初中,却为了帮助家里,放弃上学的机会,开始出山劳动。18岁被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十里八乡远近闻名、最能干最悍性的一把务农好手。后来凭借灵敏的头脑、浑身的悍性,吃大苦受大累,创办了村里第一家烧砖厂。

少平,性格里充满了自尊和倔强,一心要离开家乡,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尝尽了外出揽工的艰难困顿,磨砺出一身最坚硬的骨架皮肉,最坚韧的奋斗精神,最后成为大亚湾一名优秀的煤矿工人。

兰香,自小在父兄的呵护关爱下成长,也继承了这个家庭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品质,在学习中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的尖子生。

少安,赢得了田福堂宝贝女儿润叶的喜爱,但是不忍心拖累了她,转身娶了勤劳能干的秀莲;少平和田晓霞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少年情侣,田晓霞是省委书记田福军的女儿,田福堂的亲侄女;兰香,最后在大学里认识了省委副书记的儿子这样的男朋友,兰香完全没有高攀不起的感觉,两个年轻人是精神匹配的伴侣。

真是各有各的精彩。

02 父爱,是孩子成长最肥沃的土壤

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家里有爱,有责任,注重的奉献和担当。

家庭教育在情感上体现了感染性。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会传递给身边的人,并与其产生共鸣。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最突出特点表现在它的启蒙性。

家庭环境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受教育的第一环境往往是家庭,因为家庭是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因此孩子在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刻骨铭心,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也是最牢固的。

这个贫困家庭的掌门人——孙玉厚,是那个年代随处可见的底层普通农民。他一辈子勤苦劳作,却过着缺衣少食的贫苦日子。他待人做事老实、勤劳、忠厚,关键时刻脾气却很硬正,在全村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大部分淳朴村民的尊重。

孙玉厚的穷,并不是因为他比田福堂这样的人多无能,也不是像他的大女婿王满银那样不务正业,而是他太看顾亲人了,揽在身上的责任太多、太重了。

他年轻时也曾有过魄力和豪情。16岁时就出去闯荡过,去山西柳林,给人运瓷器挣下一笔钱。他没有用这笔钱盖房子置办家产,而是立刻就托人把弟弟孙玉亭送去柳林上学读书,尽心尽力,花尽钱财,希望能为孙家培养出一个人物。

后来,孙玉亭真的到太原钢厂成为一名正式工人,这在当时的农村多么荣耀啊。只可惜,孙玉亭不是个成材的,半路跑回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跟老娘要媳妇。他哥哥玉厚只好又借了一大笔外债,给他讨媳妇,又把自己的窑洞腾出来,让给孙玉亭两口子住。

那个年代,农民们被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只能靠在生产队出工挣工分,一切可以挣钱的门路都被作为资产阶级的尾巴割掉了。一旦借了外债,就意味着脆弱的家庭经济链条断裂,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孙玉厚,长兄如父,因为16岁时老爸就去世,弟弟刚刚五岁,所以他把养家的责任一人担起来,不但照顾老娘,还一直像老父亲对儿子一样照顾着玉亭。

对着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弟弟,这个花了无数的钱去培养,最终也没有啥前途的一块烂泥,他没有一句抱怨。

他们半瘫的老娘,也归他一个人管,他认为理所当然。

即便是这样,他依然在大儿子少安的支持帮助下,咬牙供少平、兰香两个孩子读书。

他的隐忍、善良,为家庭、为亲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做法,像一块质朴的金块,散发着人性的光芒,赢得村民尊敬的同时,也为子女们做出了表率。

更可贵的是他不言不语的远见!弟弟玉亭已经让他失望一次了,但是,他仍然固执地把家族兴旺的希望压在知识上。他也许没听说过“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可是,他凭借对知识本能的渴望,凭借对孩子深沉的爱,做出了那个年代,最正确也是最艰难的选择。

有这样的父亲做人生第一位老师,子女们能把路走歪吗?

对于这个贫困的大家庭来说,他是土壤,是泥土里的根。在这块土壤上,他用毕生的心血培养出了孙少安、孙少平和孙兰香这几棵好苗子。

03 父爱,为子女人生奠定温暖底色

孩子所养成的性格习惯是与家庭息息相关的,家庭环境的好坏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上起到的是定势作用。

在玉厚的家里,贫穷绝不是主旋律,爱才是。

他发自内心的爱,像巨大的能量源,温暖着他家庭中的每一个亲人,并把爱传递下去。

全家人只要有一口好吃的,都先给年迈而有病的奶奶,润叶、少平从城里回来,总要给奶奶买药、买点心。

手头没钱的孩子们也想尽办法,让奶奶开心。还记得少平、兰香小的时候,每天早晨都收集草叶上的露水,给亲爱的奶奶治眼睛疼。一次,兰香捧着好不容易采集来的露水,却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露水撒了,还伤心地哭了一场。

这个温馨的场面,曾感动过多少读者。玉厚家这些孩子拥有的童心,就像露水那么清澈明净,淳朴又宝贵。

孙玉厚是一位让人温暖的父亲。

少安,因为给生产队的各家划分猪饲料地的事,被田福堂趁机告了一状,结果被公社开会批判。少安心里苦闷,玉厚特别担心他,就一直在他身后悄悄地跟着,甚至看到少安的痛苦,心疼地直哭。

尽管没有权势,没有家财,可是他心里有爱,能给他们示范,如何做个善良真诚的人。儿女开心时,他比儿女还开心;儿女痛苦时,他比他们更痛苦。

“亲其师信其道”,少安简直就是他父亲的翻版。善良、踏实,同样的对家庭对亲人怀有一份浓厚的爱和责任感,具有自我牺牲和奉献的崇高品质,不同的是,他似乎比父亲更具有挑战精神。不过,在好多事情上,父亲是少安心里的依靠,有啥大事,如果不跟父亲商量,少安就会觉得心里没底。

玉厚还是一位民主的父亲,非常尊重孩子们的独立意志和人生选择。少安开砖厂,少平出门揽工,每一个决定,在当时都是冒险,都和周围庄户人随遇而安的想法做法大相径庭。但是,他凭借一颗充满爱和包容的老父亲的心,真心地理解他们的渴望,并且用最直接最淳朴的方式支持着他们。“你放心,家里有我哩!”

他的儿女,也因为成长在爱中,本身也天然具备接受爱和赋予周围人爱的能力。总能够得到周围人由衷的认可,身边也是常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伙伴。

兰花的女婿王满银因为倒卖老鼠药,被公社当成积极敌人批斗,玉厚作为家属被要求和王满银一组装土劳动。少安带着队里生病的老牛,去外村看病回不来。

于是,正在上高中的少平迅速担起家里的大梁,安慰了老祖母,安抚了两个小外甥,安排着只知道哭的母亲和姐姐做饭、准备被褥、给姐夫去工地送饭。

还在上小学的兰香,则默默地喂猪、拾柴。

等到玉厚疲惫归来,家里已经井然有序地做好了各种后勤保障工作,这对沮丧的他来说,真是莫大的安慰。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幼年时所处的成长环境和童年时期的行为方式,对成年后的性格和行为影响巨大。童年时期跟怎样的兄弟姐妹共处,以怎样的方式交流接触,这些基本决定了未来的性格。

孙玉厚穷了大半辈子,他的财富就是他的子女。孙少平、孙少安、孙兰香的优秀,和他们的父亲,和他们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04 父爱,成为抵抗苦难的支撑

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 

孙玉厚家的孩子们,还要一个重要的共性: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经受多少苦难的折磨,他们都默默承受,顽强的坚持,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些,与他们自身坚韧不拔的品格有关,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撑。

少安,烧砖扩大再生产失败,别的村民落井下石讨要工钱。自己也感到灰心丧气,连出山种地都要躲着别人,是秀莲从娘家借来钱支持他再翻身。

而对于秀莲,当老公公的玉厚从来都是心存爱怜和疼惜,知道人家女娃来到自己家里受苦了。所以,每次少安和秀莲为了分家,为了给自己箍新窑,吵架的时候,玉厚总是坚定地站在秀莲这一方。他体谅秀莲为这个家吃的苦,理解秀莲对少安的一腔热爱,也和秀莲一样心疼少安为了这个大家庭,牺牲了自己,牺牲了小家的幸福。

所以,秀莲在这个家里,也感受着爱,回报着爱,无怨无悔。

家和万事兴。少安,在这两个最爱他的人的支持下,重新振作,也不足为奇。

少平,更是历经磨难。揽工背石头把后背的皮肉都磨烂了,当煤矿工人发生事故受伤破相,心爱的姑娘晓霞为了救落水儿童牺牲……

这些沉重的打击,如果换了别人,大概早就崩溃了。可是他,拒绝了回省城工作的机会,选择继续留在矿山,把他的温暖和爱奉献给周围的普通人。

他人性的善良与磊落的胸襟,从高中时就已经充分体现出来。处处与他作对的侯玉英,在大雨中落水,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她上岸。曾经背叛了他的郝红梅,毕业时因为虚荣,没钱还强要面子,偷了供销社的手绢被侯秀英的父亲和同事抓住,他赶去说情解困,自掏腰包替她买下手绢。

这,难道不是家庭为他播下的种子?

甚至,少平不安于现状,一直有一个远行梦想,难道不是从他父亲身上传承下来的吗?曾经16岁就扛起养家重任出门闯荡的孙玉厚,之所以没有更大作为,和他生不逢时有关,和他肩上的担子太重羁绊了他的双脚有关。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王满银贩卖老鼠药被专政,孙玉厚最生气的不是他“走资本主义道路”,甚至批判会都拒绝参加,他最恨的是他这个女婿做事不考虑别人:

“他真想抡起铁锨,把眼前这个不知羞耻的女婿砍倒在地上!不要脸的东西!你成这个熊样子了,还能什么哩!你不想想,你那老婆娃娃这阵儿在家里恓惶成个甚了!孙玉厚想:等收工以后,他回家吃点饭,就到罐子村走一趟,把猫蛋和狗蛋接回来。”

你看,这才是孙玉厚的风格,一旦有事,先想到家人,想到他们的感受和处境。

太顾及他人感受,让他成为温暖的大家长。而也正是太顾及别人的感受,让他一辈子都在为大家做着牺牲、奉献。

05 父爱,让他们更幸运

一个人为什么如此需要家庭?

是因为它是我们身心的港湾,也是我们不轻易放弃人生的支撑点,更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人生的影响占比高达85%,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父母的思想言行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少安、少平、兰香的成功,有个人奋斗的因素,也不能抹杀家庭教育培养的作用。

在这样有爱的家庭里,接受爱和回报爱,成为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凭借这一点,顺利时成为受人敬重的强者,经受苦难时,也因此得到了许多真诚的帮助。正是这些帮助,让他们变得更幸运、更具主角光环。

这些幸运,不是作者的偏爱,是命运对他们的偏爱。

在这样民主的家庭里,他们得到了父母兄妹的尊重、保护,与家人平等共处。这也是一种良性的教育模式,可以确保身心处于一种良好的、健康的发展状态。

成功时,知道感恩;失败时,不怨天尤人。

少平从一个打饭都要躲着大家的自卑男孩,成长为一个不卑不亢,自尊自强的男子汉,这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啊。

成长,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眼界和胸襟,未必和金钱、权势有关。

少平的成长,是一个男孩蜕变为一个男人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最成功的教育。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孩子在最好奇、最好学的年纪,父母种下什么,若干年后,就会收获什么。你给孩子营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孙玉厚的成功,让人羡慕,更让人佩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的世界》:凭啥孙玉厚家的孩子那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