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3刘祥:教育案例分析的常见结构

今天阅读内容是《教育案例分析的常见结构》,心里有了一些眉目的感受,回忆起曾经被自己忽略的一些细节。

日常教育工作中,案例分析是使用频率最高、用途最广泛、最贴近工作需要的一种教育研究形式。其中,案例既可以来自自身的教育生活实践,也可以来自同事、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身上的教育故事,还可以来自他人的教育叙事。比如,自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教育问题,事后围绕它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剖析,便是完成了一篇脑海中的案例分析;两位教师闲聊时针对班级中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从多个方面寻找证据印证自己的观点,便属于口头创造了一篇教育案例分析;偶然间发现了一种不正常的教育现象,心有所触,便拿起笔对此种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系统性批判,便是书面创作了一篇教育案例分析。

【由此看来,自己错过了很多次机会,办公室闲聊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紧接着描述过前因后果,就放下了,我确实需要梳理一些内容,形成文字性材料。】与大脑中想一想、口头上说一说相比,白纸黑字的教育案例分析更有利于系统性阐释表达者的教育见解。

案例分析由案例陈述和分析阐述两部分构成。

一、完整叙事,详尽解析

这种结构由明星的两部分内容构成,前一部分是陈述案例,后一部分针对教育内容进行学理剖析。其案例陈述的部分类似于一篇相对完整的教育,叙事期学理阐释的内容则类似于一天材料作文,必须不脱离事实材料的意义进行多聪明,多视角的解剖。

该结构的制作难点,在于观点的提炼。一则种完整的教育叙事中往往包含很多的教育问题,针对该叙事进行的案例分析,必须直接集中笔墨剖析作者最有感触的一个问题,才能主题明确把事,把事理说深说透。

该结构的写作难点,在于思维的逻辑性。分析事理时,需要不断变化角度进行观察分析。比如,可以先从最   浅近的客观现象入手,探究表象背后深藏的意义,再剖析形成这种意义的社会文化因素。

先分析当下后探究未来,先归结直接原因,再剖析间接原因,最后抵达问题根源的思维路径,从人物的行为心理、社会环境影响、普世价值诉求、终身发展需要等视角进行多元探究。如此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写人之所未写”。【发现美的眼睛,同样适用于留心对待身边的教育现象,及时形成文字材料,梳理角度明确,脉络清晰,分析透彻明朗。】

二、叙议结合,循序推进

如果面对的教育叙事篇幅较长,则可以节选教育案例中的部分语段逐段展开分析。

节选的规则是保持宣传内容的意义完整。而且,节选的语段要注意意义的相互独立。节选语段的标准是以一个核心问题为主干,串联起若干系相互独立又互为支撑的意义单元。如此,每一个节选语段均可提炼出一个相对明晰的分论点,随后进行的分析才能立足核心意义而各个击破。

三、抓纲带目,夹叙夹议

提纲挈领的意思,需要将一个标语、一句话、一个细节,同生活中的类似素材结合起来,形成意义表述更为清晰、内涵信息更为丰厚的意义阐释“共同体”。

案例中坐飞机的体验,“只在大地上仰望,便永远不会拥有这份俯视的感觉。”丰满的情节是结合工作中的攀升和感受高度的区别。提炼到“快乐总有一组密码”的深度。

四、引议联结,立体阐释

写作议论性散文时,“引、议、联、结”是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先引述相关材料,并从中归纳出核心论题或核心观点,然后针对该论题或论点展开必要的分析,接着由此展开联想,将论题引向广阔的社会化生活,最终收了全文,形成结论。

刘老师的案例分析是“为什么高年级的学生常识课的纪律难维持?”接下来分别从四个结构形式分析该案例的呈现形式。实际上,越是到高年级,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消失,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不少的分析材料都提到过,之所以我们印象不深刻,要么是自己的感受不清晰,没有系统思考过,或者是对方的观点不足以打动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23刘祥:教育案例分析的常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