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的智慧,防范言语的造恶

越深入学习经典,便越觉孔子“述而不作”智慧高明。于今天来说,这种智慧更显弥足珍贵。今天的人都太想表达,太想有异于常人突出表现,当然包括我在内。然惟其如此,通过言语也好,视频也好,讲课也好,在智慧不够时,错误展现和表达的越多,给自己造成的恶可能也就越大。因为今天的文字、语音、视频借助网络和手机都是几何级的数量传播,是立体、全方位的传播扩散。一旦错误言论和信息被人大量复制、转发、扩散,自己发出的可以收回或删除,可是他人复制转发扩散的,你就没有办法收回了。这个错误的影响会影响多少年,影响多少人,这个罪恶就要自己一直背下去。尤其是名人,影响就更大。

孔子授课

有的人会认为,这耸人听闻。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好的内容对你会有帮助,不良信息也会让你产生邪念。信息虽然是若干年前的,但作用依然会存在。既然能影响到人,那对发布者来说,是善是恶,是增福还是损福也就同样存在。虽然我们看不见,但作用却在悄无声息的影响和发生着。

通常,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轻易认为自己讲错了,同时很多人也会追捧他,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啊!讲错而不自知的情况比比皆是,而自己给自己造恶也就比比皆是。

在现实中有很多恶言当避免,其中略述两条,以作警示。

一,诋毁圣贤,抹黑圣贤,其罪甚大

须知圣贤百年难出一人,其非德行功业甚大,不足以成圣贤。其成圣贤便为后世榜样和效法,足以教化百姓向善。常见有人调侃贬低圣贤,用无根据无厘头的史料抹黑圣贤,令圣贤形象在人们心中打折留下污点,甚而成为流传坊间的笑谈,此罪孽足以断了学子心中榜样。古人说:扬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何况编造虚假,诋毁圣贤,恐怕你所累积多少功德善业也难以弥补此罪。

二,阳尊阴纂,尊己贬人,其恶甚大

此现象在跨界阐释经典中,尤为突出。比如某人信仰某派某宗教,他去阐释儒家经典,这无可厚非,似乎在弘扬儒家经典。但其中却糅杂了大量关于他的信仰,他的学说,他的宗教,并且在解读经典中借机强调自己的这一派信仰比儒家高明,他们的创始人比孔子高明。

这就好比你跑到人家店里,对顾客说,我这有比这家店更好的东西,你们来看看。这分明就是要砸对方的场子,请问这家老板高兴吗?你阐释儒家经典,然后贬低孔子,请问孔子高兴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种跨门派,跨信仰阐释经典没有错,错的是不该阳尊阴纂。表面尊崇儒家,实际贬低儒家。更不该破坏儒家道统和训释规范,让人们对儒家产生误解或失去信心。

如今我所看到这种现象已经蔚然成风,许多人听的津津有味,不辨善恶,反而认为这样更容易理解。殊不知这样的传经布道,其恶甚大。传的越广,积恶也就越多。

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这种错误与罪过:

第一,多读经典,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

越深入经典,便能更好的掌握是非判断的标准,掌握道的规律,也就愈加战战兢兢,不敢胡乱造次。

第二,尊信圣贤,以圣贤言行为榜样

历史上,能成为圣贤者寥寥无几,没有高尚的品德,聪明的智慧,过人的功业很难成就圣贤。尊信圣贤,效仿圣贤,时时以圣贤为榜样,就能减少和避免言语、行为上犯错、做恶。

第三,整理转述圣贤精义,间接阐述自己观点

孔子述而不作,并不代表没有自己主见。而是通过整理,转述,集结古代圣贤思想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这样既尊古训又能减少自己出现错误言论,同时人们还会感觉他的言论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即便真的偶有错误,那也是古人说错,我们只是转述而已,这样就能减少自己所犯下的罪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述而不作”的智慧,防范言语的造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