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做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顾名思义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长环境中形成的,本质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做讨好型人格呢?

有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之争,今且表而不谈,但人之初,一定性本‘贱’。这种定义也许您会想是否太过偏激,我们不妨观察下身边的情侣们,或者审视下自己的恋爱经过,是不是常常存在着陈奕迅歌词里哪样的情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持无恐”,网友们甚至为在恋爱中不计代价付出的人取了个并不文雅的词汇-‘添狗’。除了恋爱市场,您再观察下职场或者任何一个团体里,一味只知道对别人好的,是很难得到别人尊重,且常被欺负的。由此而上升到国家层面,凡是以过度妥协而苟安的政权,只会适得其反。例如在二战前夕,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绥靖主义’就极大助长了纳粹德国‘统一欧洲’的信心,对方的逻辑其实也很简单,既然你是个软柿子,怎么能不捏你。

人人心里都有一把秤,善恶倒是其次,称的其实是强弱。把注意力多放在自我成长上面,内外兼修。就像黄渤曾经哪样的感叹,在他成名之前,身边总是很多‘小心机’,然成名后听到的都是‘黄老师你累不累?’‘黄老师你辛苦了’这样和蔼可亲的关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拒绝做讨好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