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数学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上)

数学学习并不是为了拥有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用数学思考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破案的电视连续剧,处处不就在体现着数学的作用吗?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

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

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感想。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

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

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思维其实就是直线和曲线。一般说的感性的人就是直线思维,是顺着一条道走到黑的,不懂得返回来看看其他世界。而我们是通过多训练,让孩子的思维慢慢可以转弯、回头,让孩子在面对生活中很多问题能有独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和儿童学习免费资源,欢迎关注“睿点教育”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用数学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