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孩子抑郁前的呼救信号,您收到了吗?

9月15日,一个“4岁孩子担心家中变故的患抑郁症”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你没有看错,这个孩子的确只有“四岁”,医生也表示四岁患抑郁症是偶发事件,这个个例在他临床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也是较为罕见的。医生与家长交谈中发现,可能是家长讨论家中变故时情绪低落,没有顾及到小朋友在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会体验,不应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

 

早在2021年出版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显示,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这次热搜,给了我们一个警示:青少年抑郁低龄化趋势明显,应引起重视。

 

有些家长表示,青少年处于成长变化的时期,表现与平时不同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抑郁症主要的临床特征,所以大部分人认为抑郁症对应的关键词就是悲伤,但青少年患者通常是非言语化的,他需要外界和家长来帮助自己识别痛苦情绪,所以青少年抑郁难以被察觉,很多时候会被误判为青春期叛逆行为,而最终让孩子走向极端选择。当孩子长时间出现以下行为,家长应引起警惕。

 

 

早在2021年就有新闻报道,12岁少年每晚胃疼肚子疼被确诊为轻度抑郁。少年的妈妈刘女士表示:“孩子刚进入寄宿制学校,起初我只是以为孩子不太适应学校环境和饮食,就给孩子买了一些缓解胃痛的药,也没多放在心上。但是后面发现怎么一个月瘦了十多斤,而且精神状态也不好,后面才发现可能学业压力过大导致焦虑”。没有造成器官性损害的躯体化症状往往是心理疼痛,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情况。

 

“我已经三十四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我每一分每一秒都想哭,我要忍,但不忍不住”

“我一点也不觉得开心,一切都毫无意义”


 

这是之前大热的生活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的一段独白,英子是家长眼中的好学生代表,性格开朗、成绩优异,但是母亲长期的管控式教育,阻止英子去南京学感兴趣的天文,她的个人价值感受到打压,最终确诊为中度抑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决定都应该受到尊重。


有家长反应过这样的情况:

“我家的小孩一直都是班上的前几名,但一到重大考试就发挥失常。”

“孩子经常看书走神,问他最近学了些什么,都是一问三不知。”

“非常厌学,小时候都不这样的,我都觉得自己管不住孩子了。”

其实家长已经关注到自己的孩子发生了变化,但以为学习上的问题急不得,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长时间的打压教育,比如“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多么优异,再看看你,妈妈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在你身上了”,或者青少年在学校遭受同学排挤等情绪方面的困扰,都是转化为学习成绩下滑的外在表象呈现出来。

 

如何应对青少年抑郁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躯体化疼痛,然后检查发现并无大碍后,当再次出现相同情况时,家长会以为是孩子逃学的借口,不予理睬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其实所有的反常都是无声的求助,这样只会让孩子慢慢封闭自己,这个时候家长应注意:

① 1、保持耐心

② 2、注意倾听

③ 3、善于沟通


据调查显示,80%的中小学生未达到8-10的睡眠时间标准,长时间熬夜和不规律作息让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导致焦虑情绪。又因为焦虑学习状况开始熬夜出现恶性循环,这个时候学生应注意:

① 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② 保持充足的睡眠

 

正视抑郁问题,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得了精神类疾病而难以启齿,当意识到孩子出现抑郁问题,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积极关注治疗后续变化。

 

爱之深责之切,家长对于孩子都倾注了全部的爱,但有时候的“为你好”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切实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少年成长在蓝天之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岁孩子抑郁前的呼救信号,您收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