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星星都会发光(20200708家访手记之一)

文/梨渊释子

第三波家访的第三天,天气开始不那么炎热了,似要下雨的迹象,我和张老师、陈老师开始由城区转到乡下。

张老师开车,目的地是张杭家,途中可谓几经周折。只能一辆车过的路,还拐来拐去,很是考验车技和方向感。若非这般亲自实践,我真不知道黄梅还有这么遥远的乡镇,若非路途的这般颠簸,我真不能体会乡镇孩子来晋梅读书的不容易。不惧路途曲折和遥远,来到晋梅读书,家人一定是寄予了很深的期望。

我在脑中想象着张杭每次回家或返校途中的经历,也搜素着有关他的信息。开始的时候我老是把他和周亮洁混淆,两个人身高差不多,也都不是很外向,学习不是很突出,上课发言不积极,但是点他也能回答一二;字写得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很糟糕;不是很调皮,但也不是次次作业都准时交。印象较深的是在有一次写人物传记的时候,他写了他的爷爷当兵的经历,我选读了部分他的作文,点评写得很有真情实感,那时我看到他的眼中洒满了星光,让我想起一首歌《夜空中最亮的星》,那一刻我坚信每一颗星星都会发光,小星星也会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最近每日经典阅读里,我得知他在读《百年孤独》,眼前一亮,忍不住为他点赞,我真心鼓励他读下去(因为这本书我在学校阅览室就没有能够读完)。

车开到他家附近,雨点已经开始落下来,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我下车发现他家门口竟是一个铺满碧绿荷叶的长长的池塘,雨点打在荷叶上,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画面。那别样红的荷花似超凡脱俗的仙子在斜风细雨中摇曳生姿,满塘清新的荷香扑面而来,真是个好地方。

上次学《社戏》, “五觉”仿写,怎么不见张杭写过呢?进到小院子,一个有点年代感的楼房映入眼帘,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老家的楼房,虽然已经拆迁了,但它已然在我的脑海中打下童年记忆的烙印。

我终于见到他作文中的爷爷了——一位头发半百又身体硬朗又慈祥的爷爷,爷爷立即喊张杭下楼。“张老师,李老师好!”小伙子有点意外地说。张杭长高了,不过这样称呼,有点出乎意料,我只好尴尬而礼貌地对他傻笑一下,陈老师马上说:“这么多老师,没有记清楚,也正常。”

我自然懂陈老师的话,他以为张杭叫他叫错了,他大概不知道张杭七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姓李,我是八年级才开始接手带他们的。我赶紧点头说,是啊,是啊。其实我心里很惭愧,我丢了我的信念——关心每颗“星星”,我平时怎么就没在课堂上多点他回答回答问题呢?尤其是网课期间,真的对他关注太少了。

接下来张老师郑重地跟他和他爷爷讲了暑期的安全注意事项,尤其是防止溺水问题,我拿出安全责任书,他很快签了字。从与爷爷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张杭的爸爸妈妈长年都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两个人要管四个孩子,其中两个是他小叔家的孩子。张杭周围没有人能指导他的学习,反而还有不少干扰因素,学习全靠自律和意志。     

爷爷又让他拿作业给我们检查,他拿了中考经典和作业本子给我们看。我翻看了他的作业本,是个“合集”,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科科都有,你就尽情翻吧,该有的都有,平时测试错题也订正了,就是没有解析,有些错的也没有用红笔表示出来。我让张杭坐在我旁边,耐心告诉他要学会各个学科归类整理,尽量不要混在一起,一科一个本子,科科学会做错题集,易错的不懂的用红笔做标记,重点提醒。他的态度很好,似乎听懂了。

陈老师也是提醒他《中考经典》要用好,课堂上要跟着老师转,自己做的对的打对,错的题目要用红笔圈点批注。

时间有限,我们要奔往下一位孩子家了,我们跟张杭和爷爷匆匆告别,上了车之后我才想起,忘记提醒张杭写一写这门口的一池荷花还有那栋老房子的故事。像张杭这样的孩子班上还有好几个,都是留守少年,家离得远,平时家访也不太方便,我不禁感到肩上责任的沉重,每一个星星都会发光,我们常常关注耀眼的“大星星”,其实更要细心地去呵护那些“小星星”,不让他们陨落,让他们做自己,在自己合适的位置发着自己独特的光。

五点多到家,才看见张杭的信息:“那个,石老师,抱歉,叫错了。”一个担心的表情。我回了一个:“百年孤独!”他再发抱歉的图像,我忍不住笑了,自己读书的时候,一紧张也会口误叫错老师,又怎么会真的在意呢。他是在我们离开时间发的,孩子还是很乖,心巧很灵。

我赶紧回一个:“没事的,好好看书。”      只要好好看书,用心读书,带着感恩之心读书,每一颗星星都会发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这正是我想对他说的,也是这次下乡家访的最大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颗星星都会发光(20200708家访手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