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浮生六记》有感

        《浮生六记》是我一直想看的一本书,恰逢一位老师发起领读这么书的活动。悄悄的把他微读书架上的《浮生六记》加到自己的书架。一直以来,所看文言文都是习惯有注解的,而这本书所有加注,却无从看起。始知崇拜一个人,不必把他所看书的版本照搬无误,适合他人的版本,未必适合自己。

        这本书在查查点点中,缓慢的看完。除了识得一些生字外,也了解到一些词语的含义。比如“孟春”是指正月,“肩舆”是指轿子,“昆季”是兄弟的意思。“冯妇”这个词曾在一个同学的文中见过,所以这次无需再查。只要用点心,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林语堂曾经说过,芸是中国文学和历史上的一个可爱的女人。其实,可爱的女人不只是芸一个,可是又有几人能有芸一样的幸运,遇到懂她惜她的沈复呢?

        同样是表亲,比起巴金笔下的觉新和他的梅表妹惠表妹,沈复和芸能够相依相伴,醉了二十流年,还是幸运的。张潮有句:“并头联句,交颈论文,宫中应制,历使属国,皆极人间乐事。”沈复与芸脖颈相交讨论诗文,着实令人羡慕。所谓“红袖添香共读书,知己共辩论诗文”,如是。不仅如此,芸出语不俗,有一定的见识。“世间反目多游戏起”,“礼尚往来放之四海而皆准”。即使和丈夫相处相戏,芸也分寸得当。芸不拘礼法,两次换装出行,俏皮可爱尽显于表。芸也聪明,萧爽楼中,白纸糊壁,以帘代栏,刺虫插花,给陋室平添许多雅致。芸贤惠,看到喜欢的美丽歌妓憨园,竟意欲替沈复图之,虽然事情未果。“芸善不费之烹庖,瓜疏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沈复的朋友做客家中,芸拔钗沽酒,不动声色。有了芸,沈复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才有乐和趣可言。

      芸也有热心过头之处,比如替家翁物色姚氏女。还当所有的女人都和她一样,希望丈夫多一个人相伴。结果弄巧成拙,激起家庭矛盾。自此沈复携芸别居,开始了“坎坷记愁”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艰难,还替人作保,导致债主逼债,被迫背井离乡。离家时刻,儿子逢森大哭:“噫,我母不归矣!”一语成谶,芸离开家乡的日子里,事情频出,女佣阿双逃走,因为之前憨园事件引发的血疾,加之弟亡母丧,旧病复发,一灵缥缈,长逝异乡。“沈复啊!我想回家乡,我想看看我们的孩子”,此语在心中回旋,却不能言。此情此景,较“宛转娥眉马前死”,一样的悲乎哀哉。

      人不能心太重,像芸那样,明知道自己不能伤神劳心,心却不能自主,令人叹惋。而沈复呢,明知道芸病重,却不为请医,说什么芸不想就医,难道请医之事还要征得芸同意,这就是决断力的问题了。无非是没有钱吧,你可以过极简生活,可是面临大病大灾没有钱,万万不行。在“浪游记快”中有一段,沈复游粤结识了歌妓喜儿,于喜儿而言,沈复未尝不是薄情男。如果不是没钱,如果不是“父不许”,想必沈复也会“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会像现在全国各地出公差的人一样,处处留情吧。一个人能够拥有爱他的妻子和几个过命的朋友,应该不赖吧。可是对于芸的死,还是不免对沈复有一丝怨恨。不过他在妻死,父亡,子丧一系列打击下,还能态然生活,比起纳兰容若的郁郁寡欢,更值得推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不论男女,你可以伤心一时,不可郁郁一世。

        人呢,要懂得释怀,生活就是在不断开解自己的过程中,留下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浮生六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