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改变 更好改变——《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

1

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还把电子版发到了群里。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作者是陈海贤,浙大的心理学博士,还是“知名心理咨询师、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拥有耀眼的经历:“13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6000多位来访者”,他还是得到App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亲密关系30讲”的主理人,有超过10万的付费用户订阅,课程收听人次超过500万。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图片来自网络)

说实话,看到这些,我的感受不是被吸引,而是有些抵触。抵触的原因,是我不喜欢现在的知识付费,总觉得这是一种偷懒,而且有些过于重营销,讲一些花里胡哨的内容,而实际上意义不大。所以,这本书下载了十几天,我也没有打开过。

月初时,我已经把这本书列入了读书计划,心想就算真的比较一般,也得看看才能了解。抱着这种心态,我打开了这本书。

2

这一读,竟有些停不下来。作者语言平实,虽然讲得是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都是融入到一个个案例中,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跟着作者的思路,心中不时发出“哦!原来如此!”的认可,简直忍不住要击节赞叹。

关于写这本书的缘由,作者在发刊词中这样写道:

半年多前,在得到公司的会议室,罗振宇和脱不花问了我一个问题。他们说:得到聚集了中国最有上进心、最有自我发展动力的这么多用户,他们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可是,为什么突破自己那么难?难道我们注定要活在焦虑、纠结和痛苦中吗?我们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发展?

罗振宇问我:你能不能根据这些问题,为得到用户创造一门叫《自我发展心理学》的课?给我们一个实现改变,不断自我突破的系统方法?

是得到的痛点激发了作者创作的灵感,让他把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和理论知识重新审视梳理,经过系统整理后形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副标题是“自我发展的心理学”,其实就是关于改变。书中没有讲为什么改变、改变的重要性,而是深入分析了什么是改变、如何改变、什么让你想改变、如何建立正循环的思维模式、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度过重大转变期等,可以说涵盖了改变的多个层面。

3

书中没有讲为什么改变、改变的重要性,一方面,从这个书的初衷来说,针对的是得到的“有强烈的发展愿望”的群体,这方面不用讲,这些人已深知;另一方面,能打开这本书读的人,应该也是想有所改变的。即便是如我这种为了完成原定目标,也是想做某件事,自然会带来一些改变。

对于改变,作者表面上将之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内容的改变,一种是应对方式的改变,其实,本书讲的都是关于第二种改变,也就是“第二序列改变”。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工作、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改变(图片来自网络)

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深入认识自己,也给出了很多进行自我发展的实用方法和工具。在认识自己方面,介绍了是哈佛大学研究成人发展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Robert Kegan)发明的“心理免疫X光片”;在自我改变方面,给出了4个实用原则:检验人生假设、小步子原理、“环境场”原理、情感触发原理,便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大象与骑象人的关系;在思维方式上,深入剖析了僵固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等3种防御型思维后,给出了从防御型思维转向成长型思维的思维工具:创造型思维、WOOP思维、控制的两分法和正念思维;在关系方面,分析了从角色、语言和关系互补的视角来看自我,感觉和责任的混淆以及由之而来的关系的纠缠,给出了课题分离和非暴力沟通的改善关系的方法;在转变方面,讲述了转变的结束、迷茫、重生三个阶段,以及工作、关系、重大创伤等三种重要转变,最后分阶段讲了青春期、成年、中年、老年的使命。

4

最后,想说的是,好读的书,其实也难读。因为好读了,就会囫囵吞枣,只顾阅读快感,其实没有留下什么,倒是艰涩难懂的,不得不慢读,总会有些印象。所以,为了不辜负这么好的书,以后还要反复读几遍,好好学习消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识改变 更好改变——《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