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从来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


刚工作的时候,很喜欢观察那些在公司里混得特别舒服的前辈,看他们如何处理工作事务,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我所服务的公司,恰好又属于国企气息比较浓重的,节奏比一般外企要缓慢,琐事多,日日文山会海,有不少时间和机会,容我去看、去听、去感受。


对前辈们的观察和效仿,帮我渡过了据说会很艰难的职场新手期,迅速了解了职场的规则,以及可以“作”到什么程度。


看久了,又渐渐发现,原来职场中形形色色的人,“内核”都是一样的啊。


每天见的人,做的事,说的话,脸上的表情,朋友圈里晒的工作照,心里的算计和烦恼,如同复制粘贴。


与别人一样,与自己更一样。


昨天和今天一样,今天和十年后,区别也不大。

按部就班,纹丝不乱,表面上一切安好,甚至花团锦簇,内里什么样、什么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反正我崩溃过,在一片残砖剩瓦之间,看清了真与假。


何止职场,整个社会都是如此。


这个看似丰盛的浮华世界,并没有给循规蹈矩的人们留下多少喘息空间。


2


张爱玲有篇不太出名的小说,讲到一位新娘去选婚纱。


店里花样繁多的婚纱,贴满美女模特照片的墙,勾勒出无限的美好。


可当你仔细看过去,却是毫无生机的千人一面。


婚纱不过是那些款式,穿着婚纱摆出各种pose的美人,表情和动作全是被规定好的。


你当然有的选,可是,按部就班,风险最小。就算出了错,还可以把过错推给别人。


所以,绝大多数人选择照着有限的“样板”来过日子,亦步亦趋。


对名牌的追捧和迷恋,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只要花钱,不用动脑,既可以满足虚荣心,又可以确保“不出错”。

那天听两位女高管聊天,商量着要送领导夫人一份礼物。

她们对大牌了如指掌,可是,收礼的人想必已经见惯了大牌,所以选礼物得别出心裁。


最后,她们兴奋地敲定了一件“有特色、有品质、拿得出手”礼物——香云纱披肩。


香云纱,没什么不好。只是,正品香云纱的质感和花色,并不适合制成披肩,也不容易驾驭。


买惯了大牌,审美难免流于粗糙,一味地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见更细腻的地方。无法用“标准答案”应对时,便会露怯。


道理也很简单——面子上“好看”的事物,未必真的舒适熨帖。



3


做占星咨询时,常常说起“业力”。


业力也没什么神秘的,无非是自动运转的内在模式。换句话说,你在哪里掉的坑最多,哪里就是你的业力所在。


那么,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了业力是什么,如何运转,却还是走不出来?


因为恐惧。


走出来,意味着要主动改变,要做出一些“冒险”的举动。


比如,不再对权威点头哈腰,停止讨好别人。


比如,即使因为坚持自我而惹人生气,也能带着心惊胆战的情绪,站稳在自己的立场上。


适应社会,是一条不归路,前方有茫茫沼泽,越用力,溺死得越快。


即使运气不错,依靠适应社会而成功上位,十有八九也会沦为行尸走肉,保全不了一颗生动活泼的心。

因为你得先把自己掏空了,无血无肉也无心,才能变成社会需要的那种人——不惜力、不动脑,为他人作嫁衣裳。


然后,你还会诱导或威胁别人也放弃自由,成为一具社会所喜爱的空壳。


一次一次地背弃自己,一生便困在业力中。


一世一世地背弃自己,于是生生世世都在同样的功课中挣扎。


破解业力,从来没有看起来那么难。


多适应自己,少适应社会,活得真一点,就成功了一大半。



4


不是我愤世嫉俗。(也可能是?)


在过去和当前的集体潜意识下,“适应社会”和“做自己”,常常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用费心保持中庸,寻求和解,只要问问你自己,怎么样会比较舒服。


如果问不出来,就想一想,你究竟有多久没有真心实意地笑过了。


对自己那一息怜悯,终会帮你逃出生天。


担心别人(尤其是最亲近的人)说三道四,怎么办呢?


《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


名士阮籍的嫂子要回娘家,阮籍跑去和她道别。有人吐槽说,这违背了“叔嫂不通问”的礼法。


阮籍的回答,掷地有声——“礼岂为我辈设也。”


简直无法反驳。

说到底,可怕的不是被社会所拘束,而是认为自己毫无选择。


更可怕的,是依从了种种规则,获得了有限的好处,却发现它们都是光鲜亮丽的气泡,轻轻一戳就破。


还不如莞尔一笑,爽快地告诉全世界——这些规则,我不喜欢,也拘束不了我。


就算当下还“底气不足”,也不妨碍郑重认真地支持自己啊。


5


因缘际会地降生在这世界,又一路波折地走到现在,每一步都谈不上容易。


你怎么舍得,以“适应社会”的名义,一点点抹杀掉自己的真性情、真心意?


By  Miss柳。

厦门大学硕士。

占星师,塔罗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Miss柳的小宇宙

你可能感兴趣的:(适应社会,从来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