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做一颗好的种子》

“做一颗好的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的话。

而这句话成为了我们下午导师学员见面会,培东老师说的第一句话。

            做一颗好的种子

做一颗种子,不难,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颗种子,我们落在什么地方无法决定,但你可以决定成为一颗什么样的种子。

培东老师说到他的成长经历,也说到了他曾有的懵懂时刻,以及在那个时间段里,他的萌、懵、蒙,好在他很快便从困境中走出来,34岁就评为特级,肖特是有多特别。特别的勤奋、特别的平和、特别的从容。

培东老师说,好的种子,在任何地方,你可以通过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是啊,环境无法决定,但你可以决定自己的成长状态,你愿意成为什么样子,你又为你的初心付出了多少?!

做一颗有专业心的种子

专业,我们语文老师安身立命的地方,我们无论如何沉浸,都不为过。浅浅地教语文,深深地摩文本。培东老师讲他的经历,也许是为了告诉我们:谁都会走一些弯路,关键是你能否找到正确的路,坚守语文的课堂。

我们走着走着,总是容易忘记语文的本质,最容易忽略语文的教学规律、教学常识。提出“浅”,只是为了贴近本质、守住常识?遵循规律。你得先是碧波,若是浑水,如何获得珍奇。

要想坚守课堂,首先要把文本揣摩透,接着培养语言能力,这才有教好语文的可能。


做一颗有学生心的种子

好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好的课堂,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课堂。当你有表达欲望了,你有成为老师的潜质;当你能控制表达欲望,你有做好老师的潜能。课堂环节中,你如何和学生交流?课的关键衔接处在哪里?文本、思考、认知都可以很深,若没到学生身上,一切都是空的。

心中有语文,目中有学生。培东老师如是总结。

一直都想深潜在语文的天地里,学习、吸收、汲取、反哺。当你提升你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改变自己的生命状态,这就是蜕变。肖老师说,我们来到成长书院,就是为蜕变为成长而来,那个在土壤里的小虫子,来年能不能破茧成蝶,就要看你能否发自内心地觉醒,每个人的醒悟点不一样,我之前一直遗憾自己醒悟得晚,不能专攻地学。可是肖老师说,醒悟了就好,总比一生浑浑噩噩地好。

也对。

我来学习,其实就是为了重塑自己,理念也好,努力也罢,若不是你发自内心,谁又能拽你出困局。去了解语文的天地有多大,择一个方向深掘,看似浅浅,却需要极深厚的功力,让心放松、平和下来,研究属于自己的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我们做一颗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