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个便士读后感

一个优秀的作品,准确的说是一个自己认为的好的作品,一定满足这样的法则--就是这件作品与你自己的主观认知可以产生共鸣,而它产生的共振效果能给你带来的是熟悉加意外,这感觉就好比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一切又似乎大不一样。

很凑巧,我在翻开《月亮与六个便士》的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小型的同学聚会,席间喝的酒比较多,思路也随之变得叫人捉摸不定。正当言语如瀑布,思维如泉涌之时,我对其中一个同学(此人是我生意上的伙伴,我俩从一开始创业至今)说到:“每天都有很多人叫你王总,王总,而你有没有想过?抛开历史因素,社会结构,以及你目前所处的平台,所谓的王总也只不过是个会写几句单片机程序,会做一些电路板设计的工程师。依我看:你这个水平就是大二或者大三的学生可以掌握的”,一时间气氛凝固,王总竟然无言以对,然后我接着又说:“凭借我对自己的认识,一句代码都写不出来、动手能力又差的我,抛开历史因素,社会结构,以及我目前所处的平台,充其量只能做个安保类似的工作”

人啊,就应该有些自知之明,从而时时刻刻反省自己。这倒不是我故作谦虚的夸夸其谈,因为但凡是对社会选择亦或是命运安排发生过质疑的人,都要去面临这样一种境地:用勇气来承担对未知的恐惧,并且心安理得的接受最坏的结果。这种人在古代的典型示例就是某个冲破家族道德伦理边框,私奔或逃婚的人。放在现代社会里,就是一些不愿意在体制内,拿着死工资,做着一眼可以望见退休的工作的人,这些人都有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不愿意去臣服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规则。而千万不要把这个特性加以美化,觉得这个就是超凡脱俗、高大上的想法,因为这种不愿意只不过是大概率的一厢情愿,一般情况下,社会结构、历史因素会结结实实的给这类人去上一课。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一句毒鸡汤流传甚广: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始终要摆脱这样的想法,所以在我的人生里,失意造成的危机感占有很重要的比重,芒刺在背、如履薄冰的强烈感觉使我不止一次的想象出--我在做安保工作的景象,并且在心底真诚的接受了这个现实。这样的事情想多了,竟然可以获得了一种无畏的勇气,就像战场上的士兵忘记了生死、一往无前的样子。不过,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能否做到毫无怨言的真诚接受那个不好的结局?有一个反例或许能从侧面说明这个问题,电影《泰坦尼克号》中rose的妈妈有过的一句台词(台词大意)“咱们家已经破产了,你(rose)一定要嫁给他(那个富豪),要不然你的妈妈就要去纺织厂去做女工了”。失去勇气,就会失去更多。

翻开《月亮与六个便士》的第一页,我惊奇的发现毛姆是这样描述他的主人公的(以下引述小说开头原文):“说实话,我刚认识查尔斯·史特利克兰的时候,一点儿都没有看出这个人有什么不同凡响的地方,不过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会否认他是个伟大的人。我说的这种伟大,并不是哪个政客因官场走运而显赫一时,也不是某个军人因骁勇善战而声名卓著——那种人的功成名就,与其说是因为他们自身具有伟大的品质,倒不如说是他们所处的地位成就了他们,一旦时过境迁,他们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时常发现,一位卸任的首相当年只不过是个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一位将军离开了军队无非是个无所作为的市井英雄。但是查尔斯·史特利克兰的伟大却是名副其实的。你可能会不喜欢他的作品,但是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否认他的艺术引起了你的兴趣。他的作品摄人心魄,让你难以平静。”

在我一贯的写作风格中,是绝不会出现这么大段的直接引述原文。因为就我理解的读后感,理所当然的重点是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而不是重复赘述。只不过这段原文用我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成了:查尔斯·史特利克兰是个伟大的人,这是种抛开社会结构、历史因素后依旧伟大的那种伟大。

我是有些沾沾自喜的,因为能与毛姆这样的大作家产生共振效应,至少说明了在对一些事物的思考与反复追问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肯定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我就是个整天胡思乱想的毫无意义的人。但无论如何,这却是《月亮与六个便士》给世人留下的最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月亮与六个便士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站在一个传统意义的哲学高点上看,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再到柏拉图,都是在宣称仰望星空的视角从而忽视脚下的路,即便是已经掉进了井里也是为了更加强调那些还在天上的星星。而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柏拉图的洞穴之喻。这个比喻的大意是说:假使人们一出生就被禁锢在某个山洞里,前方有一堆篝火,人们只能通过篝火映射在洞壁的影子认识世界,大千世界的万物如猪狗牛羊就都成了皮影戏的样子,由于从没有见过真实世界的样子,所以人们就把这些影子当就成了世界最原本的样子。突然有一天,其中的一个人被松开禁锢走出洞穴,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还可以是如此色彩斑斓,他跑回去跟那些还在洞壁前看皮影戏的同伴们说:“你们看的一切都是只是影子,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虽然柏拉图是想用这样的比喻来描述哲人与一般人的区别,从而探讨什么才是世界的本原。但我认为这里面有个无法自圆其说的疑点:到底什么才是现实?那些领悟到柏拉图的纯粹理念的精神世界、松开禁锢后走出洞穴的所谓的哲人们,还不是要回到那个阴暗的洞穴里,对着篝火皮影吃饭睡觉、从而获取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乌托邦式的精神国度固然使人向往,但是脱离了柴米油盐、阴暗的洞穴之后,这个国度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什么才是真实的现实?我试想,月亮与六个便士同样真实。

书中那个放弃医生的大好前程、心甘情愿在一个小港口做检疫员工作的高材生,是否有家庭、是否有子女?他们的生活质量、教育水平是否有他那个在伦敦拿着上万英镑年薪的医学院同学一样的标准?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经被书中的主人公查尔斯·史特利克兰用实际行动回答过了:他放弃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放弃了妻儿老小、洋房别墅,住进巴黎的破烂旅馆里画画,他自己感觉对家庭的责任已经够多了,他的妻子与两个孩子享受了十几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而现在的他只想安静的画画。他似乎变成了一个遨游在蓝天之上的风筝,舍弃了尘世间能舍弃的一切,只有一根细线连接在那个阴暗的洞穴里,用来获取生存最极限的需要,其余的全部都奉献给广袤的精神世界。即便如此也不能让他完全满意,当生命最后的时刻来临时,也就是他摆脱这根唯一牵扯的绝佳机会,于是乎,《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横空出世。(小说中的主人公查尔斯·史特利克兰的原型是画家高更,他在1897年服毒自杀未遂后,创作的这副名画。)

我认为,只有两类人可以完全摆脱月亮与六个便士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一类是书中主人公的原型画家高更或者梵高这样的人,他们骄傲的近乎偏执、目空一切又只集中在自己精神构造的月亮世界里而根本不屑多看六个便士一眼;另一类是没有生活目标、得过且过的人,他们有时也会为了六个便士而奔波,但只要有了一点点生存的资本,就会开启无休止的漫无边际的无聊。网上流传在深圳有一批人叫做“三和大神”,在一个叫三和人才市场的地方,来这里打一天零工得到的钱可以维持三天最低生活水平,包括网吧网费、吃最便宜的食物以及住最简陋的旅馆,三天之后再出去打一天工。要是单从表现意义上看,天才艺术家们与三和大神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可以做到把自己的生存需要压缩到极限,然后要么仰望星空、要么浑浑噩噩的不知所踪。要不是梵高或者高更的画作流传下来并且被后世的收藏家、有钱人狂热追捧,那么应该没几个人知道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芸芸众生,如同蝼蚁般生活的三和大神们,在明暗交替闪烁的屏幕前,谁敢说他们中的某一个在某一瞬间从没有产生过令世人惊艳的想法呢?只不过,我们永远也看不到,就像这些从没发生过一样。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月亮与六个便士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从来没有也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可能我们究其一生,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两者之间如何调和的问题。记不清是哪位高僧说过的一句话:担柴、烧水、做饭,一言一行皆是修行。既然是修行,那就可以算作是月亮的范畴,可是,修行真的可以这么普遍、这么容易的获得吗?我静气凝神、闭目冥想,幻想出那个在做安保工作的我,这里的我不止一个,而是两个!第一个我确实是在修行,安保的日常工作虽然没有令人多么兴奋,但绝对没有抱怨,因为我肯定会为拥有固定的住所与稳定的食物来源而庆幸,我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发呆、空想,也可以是读书、跑步。这种状态下的生活是平的,时间都没有方向可言,它可以在生活的平面里任意旋转。而第二个我虽然也是做着同样的工作,但内心的躁动却永远不能停止,我幻想着各种一夜暴富的场景来摆脱目前这个糟糕的生活,并且尝试尽可能多的人生捷径方法,买彩票或许就是最直接的一个方法,而我的妻子则整天沉迷在霸道总裁爱上前台小妹类似剧情的电视剧里。这个我肯定不是在修行,这个我一定是在无尽的迷失中,为了根本就是荒诞的目标徒耗着自己的生命。

我睁开双眼,环视了一下这个所谓的现实世界,发现这也只不过是那两种极端情况叠加并且妥协的产物,这个世界里的我虽然从没有去做保安工作,但这两种力量时刻牵引着我。有一次,我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孤独的跑步,肚子因为饥饿咕噜的叫了一声,一个强烈的念头涌上心头:我为什么就不能美美的吃饱饭再好好的睡上一觉呢,何苦来受这个罪呢?也许,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归结为修行与不修行的中间态吧!

我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电子工程师,他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天我一边洗碗收拾家务一边在思考:到底是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是用来做家务创造的价值大,还是用来打游戏更有意义呢?” 当时,我用非常坚定的口吻回答他:一定是打游戏更有正面意义,并且对你和你的家庭而言,用来打游戏的这一个小时,比你做家务创造的价值更大!或许这个所谓的“一言一行皆是修行”的本义,其实是“一言一行皆不是修行”也同样正确。有的人打游戏,打成了三和大神,有的人打游戏,彻底放空了精神状态,为提升更多的创造力开辟了空间。所以,具体到每一个人,无论是上市公司CEO还是流民乞丐,都不能通过他们的具体某个行为来判断到底是月亮多些还是便士多些。这个问题应该是无解的,这个问题却值得每个人反思并且不断的追问自己:你心中的月亮在哪?

2020年6月8号,我的儿子降生了,我非常庆幸这是一个健康的宝宝,并且他的妈妈也不是一个爱追剧的女人,伴随着喜悦而来的是更多繁杂日常生活。有一天,我抱着他走过家中的书架时发现:《高等数学》上下册两本书已经落上灰,我已经快有一年没有做过数学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亮与六个便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