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基督教文化译丛·
《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
[美] 阿尔文·J.施密特 著
汪晓丹 赵巍 陆红坚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01。
---
·正文约5000字,粗体字本编标;
·编录:杨原平。
---
摘要:
“美国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把基督教和自由的观念如此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至于不可能让他们将两者互分彼此” (6)最后1段
“目前在基督教国家存在的平等条件,比起以往任何时代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来得多。” (7)第5段
“把平等扩展到最大限度,可能造成与自由的混淆。。。人们对自由的品尝和对平等的感受事实上是两码事”。(7)最后1段
—— 托克维尔
---
第十章给人人以自由和公正
(5)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P216
法西斯主义等高度集权的政府体制强烈地憎恶个人自由,因为这一自由阻碍和阻止了独裁/极权政府对公民意见表达和活动的控制。没有个人自由就不是真正的自由,不管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宗教领域。
审视个人自由的发展时,你会很明显地发现,正如在人类生活的许多其他领域一样,基督教的影响显而易见。例如,耶稣非常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宣告:“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些话很清楚地表明没人能进天堂除非他或她——作为个人——相信耶稣基督赎罪的功效。耶酥及其门徒在很多场合把他们的信息应用在个人身上,意味着每个人单独地对上帝负责。没有人只凭借属于某一团体而获得永恒的生命。
较之个人从属于国家的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从一开始就坚持把个人的价值置于突出的地位。“真正的自由,个人之权利以及对个性的尊重,在希腊和罗马文化里无处可寻。”[26]基督教对个人的强调是自由与自由权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在《大宪章》(1215年),在英国的《人权请愿书》(1618年)和《人权法案》(1689年),当然还有在《美国人权法案》(1791年)里都有所体现。
只有个人自由的地方,政治、经济和宗教自由才能存在。在隶属于某一种族或族群的基础上,让集团权利决定个人权利,从而取消个人权利,这正是目前多文化主义者和赞同行动法所倡导的。集团的权利极大地减少了个人的权利,而个人权利只能从集团中产生;假如他不再属于这一集团,他的权利也就被剥夺。
“个人权利和集团权利,”巴林特·瓦泽索伊(Balint Vazsonyi)说:“两者都是排他性的;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方式。”[27] 当下在民族、人种、性别或者政党方面的归属越来越决定着个人的权利。这让人想起希特勒,他曾说过:“个人无足轻重,集团[纳粹党]才是一切。”当集团利益被抬高,美国《独立宜言》的作者在《宣言》中所描述的赋予个人“不可让与的权利”就会消失。的确,在上一段所引用的关于自由的伟大文件中根本不提集团权利,基督教亦如此。
P217
基督教影响最深的地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最为普遍。这一事实通常不被了解或认可,需要再三提起。所有热爱自由的人都会对马尔科姆·马格里奇(Malcolm Muggeridge)的话记忆犹新,他曾经是非基督徒,但后来却成为一名坚定的基督教护教者。他说:“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人权肇源于基督教信仰。在基督教里,每一个人,无论是男是女,患病的或康健的,聪明的或愚拙的,美丽的或丑陋的,都被他的创造者所深爱,正如福音书告诉我们的,他的头发都被神数算过。”[28]
基督教强调个人及个人自由的重要表明了每一个人在神眼里都珍贵无比。从属灵上讲,神拯救的是个体而不是一个集团。也就是说,没有人仅仅因为是一名基督教团体的成员就能跨进天堂。而且,基督教强调个人价值,却从来无意去鼓励或助长自私的个人主义,这种指责常常来自于集体主义者。当个人的自私自利丑陋地抬头时,这是对基本的基督教价值观的严重辱没。
与个人自由和权利有内在联系的是个人责任的概念。近年来后者完全被忽略了,特别在美国,人们非常强调权利的观念却很少重视或根本不重视个人责任。人们很少听到有人——例如,学校的老师——谈论到个人责任的必要性。但是人的权利和自由是不能与他们的责任相分离的,否则最终会将两者都毁灭。
基督教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它从来没有削弱个人的责任。事实上,可以说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把责任看成比自由和权利更为重要。公元头三个世纪基督徒受尽了罗马人的逼迫,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曾坚持过自己的权利。圣保罗命令在罗马的基督徒服从政府的权威,即使当权者正在迫害他们:“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罗13:1)简言之,他责成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如此的行为给他们带来了自由和权利。而且,正是美国建国之父们强烈的责任观浸透着基督教的价值观,才导致他们在美国宪法的修正案中制定了后代的具体权利。不负责任的领袖不会顾及其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把个人自由带进人类舞台,这在西方社会的历史中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例如,奥地利经济哲学家F.A.哈耶克把科学的成长和发展归功于西方社会的自由,因为它导致了“个人能量的释放”。[29]
(6)宗教的自由
P218
正如教会史学家所了解到的,在基督教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存在一些主教和国家统治者强迫个人甚至人民团体接受基督教的情形。例如,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在公元380年颁布法令,强迫所有的政府官员信奉基督教。在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大帝通过非自愿的方法将许多人带入教会。还有在公元8世纪,查理大帝强迫很多人接受基督教。这些领袖和其他与他们类似的人显然忘记了,基督虽然希望更多的人来跟从他,但他从来没有强迫任何人这样做,即使他痛楚地看到人们因属灵上的顽梗而弃绝了他的福音。他为耶路撒冷硬着心肠背弃他而哭泣。他使人们悔改的方法是通过教训和传道而非强迫(太28:20)。因此,过去那种以强迫或各式各样诱惑的方式将人们带进教会的做法,都是与基督精神背道而驰的。
当一些人因为相信或教导那些被不同时期的教会领袖称为异端的信仰而被斩首或烧死在火刑柱上的时候,宗教信仰的自由已经被侵犯了。公元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仅七十二年之后,普里西安诺(Priscillianus),一位倾向诺斯替主义的西班牙主教,就在皇帝格拉提安(Gratian)的指挥下,成为第一个以巫术罪名被折磨和斩首的人。但是也必须指出,圣安波罗修和教皇西利修斯(Siricius)公开指责这一处决并拒绝与指控者来往。[30] 公元844年,光头查理开始建立宗教裁判所,责成主教们去审问教会的教师,看他们是否在教授异端。篇幅所限不允许我们记述后来的宗教裁判所的情况。通常引用的例子是从1480年开始持续至1834年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同样可怕的是焚烧约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的尸骨(在他死后三十年),因为他否认罗马天主教关于圣餐变质说的教义,还有1416年将约翰·胡斯(John Hus)烧死在火刑柱上,以及1498年将哲罗姆·萨沃那洛拉(Jerome Savonarola)投于烈火之中。这是罗马天主教会在宗教改革运动前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几个例子。不幸的是,一些重大的不义事件也发生在某些新教徒身上。例如,约翰·加尔文在1553年同意以异端罪名处决米歇尔·塞尔维特(Michael Servetus),荷兰加尔文教派的信徒因奥尔登马内费尔特(Oldenbarneveldt)的约翰拒绝加尔文关于双重预定论的教义于1553年将其处以绞刑。
P219
另一方面,总有一些著名的基督教领袖宣告个人有权利依据他们的良心去信仰。这些领袖坚持这种立场,同时坚定地忠于基督的教导,即除信他之外别无救恩:“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德尔图良说道:“这是一种基本的权利,一种天然的特权,即每个人应该按照他的信念去敬拜…应由自由意志而非强权来引导我们。”(《致斯卡普拉》2)同样地,莱克坦修也为宗教信仰的自由辩护。他认为,“只有宗教是自由的居所。因为这是超乎一切的自觉自愿的行为,不能强迫人们去崇拜非其所愿的信仰”(《神圣法规摘要》49)。公元5世纪圣奥古斯丁尽管是一名基督教信仰的热心护教者,但他从来没有强迫外邦人去接受基督教。[31] 在公元16世纪,马丁·路德(1483—1546年)在他的一封信中告诫德意志亲王们,政府的职能不是“禁止人们去教导或相信或宣讲他们所要的东西——不管是福音还是谎言”。[32]
宗教信仰的自由源自于符合圣经的基督教,有关这方面的文件,可以引证的基督教神学家和领袖还有很多。或许是因为教会历史上很多人违背了这一原则而致使一些人否认这一事实,对于这些怀疑者来说,只需要问:在哪里能够找到最大程度的宗教自由?在基督教出现最深最长久的西方社会,还是在基督教几乎或根本没有出现的社会里?答案肯定倾向于基督教。
尽管在教会历史上发生了一些臭名昭著的否认宗教自由的个案,但是基督的意志最终取得胜利。神不会让邪恶支配他的教会。他兴起了另外一名宗教自由的坚定支持者马丁·路德。1521年他在查理五世皇帝和沃尔姆斯会议面前勇敢地宣称:“除非通过圣经和正常的理性使我信服——我不接受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权威,因为它们相互抵触——我的良知是去捕捉上帝的话语。我不能也不打算放弃,因为违反良知的事既不正确也不安全。上帝助我一臂之力,阿们。”[33]诚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属神圣罗马帝国的很多分封领地的王公们与路德站在一边,因此迎来了伴随新教改革运动而来的一个宗教自由新纪元的黎明。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在拟定第一修正案有关宗教自由条例的草案时指出,“国会将不会制定出推崇一种宗教的建立或禁止信仰自由的法律”,他们是对杰出的基督教先辈们如德尔图良、莱克坦修、胡斯、萨沃那洛拉以及其他一些人特别是马丁·路德之愿望的真正回应。路德对宗教自由和良知的自由突破如此巨大,以至于托马斯·贝利(Thomas Bailey),一位世俗历史学家在他关于美国历史的巨著中把路德称为“美利坚非直接的建国之父”。[34]
P220
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一名于1831年到美国观光的目光敏锐的法国人,他意识到基督教对美国个人自由的贡献,说道,“美国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把基督教和自由的观念如此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至于不可能让他们将两者互分彼此”。[35]
(7)人人平等
P220
近年来有关平等和不平等的政治讨论已经显得过多了。这些讨论从根本上都是从世俗的角度出发。正如基督教对西方的公民自由产生的诸多影响一样,平等的观念也有其确定的基督教渊源。不过基督教平等的概念一定不能与经济平等的概念或者平等主义混为一谈。
圣经和基督教对平等的理解仅仅基于人人在上帝面前属灵上平等这一点上。摩西告诉以色列人神在属灵上“不以貌取人”(申10:17)。这句话在彼得与哥尼流交谈时也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说:“我真看出神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同样地,使徒保罗告诉罗马人,“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简言之,所有人都平等地作为堕落的、有罪的受造物,并且当有罪的个体信靠于上帝的儿子,他们就获得了属灵上的平等,正如加拉太的基督徒得到的应许:“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
早期基督教平等的概念主要局限在教会成员之间属灵上/团契上的互动。在男性和女性的关系、相互的扶持、团契和敬拜上,他们彼此平等对待。就如下一章指出的,即使是奴隶也能平等地参加教会的仪式,如受洗、圣餐以及其他活动。但是把平等的概念延伸到宗教事务之外的领域,早期基督教没有在这方面采取任何具体的行动。尽管如此,平等概念后来还是被扩展了。这一类的扩展有些与基督的教训并非总是一致,特别是在经济平等方面。12世纪追求平等的十字军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们“大批杀害贵族,分其财产”。[36]他们已经把基督的话抛在了脑后:“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路12:14)
历史上另一个追求平等的事件,从政治上说,是由英国内战(1642—1645年)期间英国国会内的清教徒,特别是独立教派信徒所作的努力。他们相信“既为基督徒,(p221)所有的基督徒都是自由和平等的,因此有权在一个基督教国家的事务上发表言论”。[37]但是,在1660年英国恢复君主政体之后,清教徒关于政治上平等的原则被大大地削弱,直至1689年才为约翰·洛克再度复兴。自此政治平等的原则跨越大西洋来到美洲大陆,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维续保持了它的生命力。[38]
让平等观念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政治生活领域中,这一愿望在西方世界继续滋长。因此,托克维尔论到19世纪时说道:“目前在基督教国家存在的平等条件,比起以往任何时代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来得多。”[39]在其《美国的民主》(1834年第一次出版)一书中,他也指出平等的状况在美国尤其显著。
诚如很多美国人所知道的,追求平等的美国式的愿望甚至铭刻在美国宪法中。例如,1787年宪法制定者在第九章规定,“在美国不授予贵族头衔”。宪法的作者也指出,总统必须是在美国“本土出生的自然公民”。显而易见,宪法的设计者希望避免欧洲式的贵族伪装,而贵族是一种古老的不平等的象征。基于大多数宪法制定者的基督徒背景,基督徒平等的意识毫无疑问在宪法这两部分的形成中扮演了一个角色。
这里再一次引用托克维尔这位美国平等分析家的例子。值得一提的是,他相信,“把平等扩展到最大限度,可能造成与自由的混淆”。[40]他极具洞察力地补充道,“人们对自由的品尝和对平等的感受事实上是两码事”。这些言词表明了自称广泛实行平等的国家都牺牲了自由。
---
注:
26.C.Schnidt,The Social Results of EarlyChristianity,trans.R.W.Dale(London:Sir IsaacPutman and Sons,1889),76.
27.Balint Vazsonyi,America's 30 Years WarWashington,D.C.Regnery Gateway.1998),79.
28.Malcolm Muggeridge,The End ofChristendown (Grand Rapids:Wm B Eerdrmans,1980),19.
29.F.A.Hayek,The Road to Serfd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4]1994).19.
30.Michael M.Smith,The History ofChristianity
(Herts,England:Lion Publishing,1977),142.
31.Jaoques Chabanes,St.Augustine,transJulie Keman
(New York:Doubleday,1962),164.
32."Letter to the Princes of SaxonyConcerming the Rebellious Spirit."Luther's Works,trans Ber-nard Erling.odCorurad Bergendoff
(Philadelphia:Muhlenberg Press,1958),40:58.
33.Cited by Roland H.Bainton,Here I Stand ALife of Martin Luther
(Nashville:AbingdonPress,1978),144.
34.Thomas Bailey,The American Pageant
(Lexington,Mass.D.C.Heath,1975),3.
35.Alexis de Tocqueville,The Republic of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Its Political In-stitutions,Reviewed andExamined,trans.Henry Reeves (New York:A.S.Barnes,1851),335.
36.Alexis de Tocqueville,Democracy inAmerica,ed.Philips Bradley
(New York:VintageBooks,1945),1:5.
37.James Bryce,Modern Democracies(NewYork:Macmillan,1921),1:28.
38.Tocqueville,Democracy in America,1:6-7.
39.Ibid.,1:6.
40.Ibid.,2:100.
---
作者简介
Alvin J. Schmidt (PhD, University of Nebraska) retired in 1999 as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Illinois College in Jacksonville, Illinois, where hestill lives. He is the author of several books, including The Great Divide: TheFailure of Islam and the Triumph of the West, and served as a consulting editorfor Dictionary of Cults, Sects, Religions and the Occult.【amazon】
阿尔文J.施密特(内布拉斯加大学博士),路德宗牧师(见本书导言),于1999年退休,是伊利诺斯州杰克逊维尔市伊利诺斯学院的社会学教授,他现在仍住在那里。他著有多本著作,包括《大鸿沟:伊斯兰教的失败和西方的胜利》(the Great Divide: the Failure ofIslam and the Triumph of the West),并担任《邪教、教派、宗教和神秘学词典》(Dictionary of cult, sect,religious and the Occult)的咨询编辑。【亚马逊网】
---
“基督教文化译丛”总序
基督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督教从创立至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年的历史中,基督教从它的发源地巴勒斯坦扩展到全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两千年来,基督教一直在塑造着人类的文明,影响着它传到之处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碰撞和融合。
由于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已成为主流文化,人们常常把基督教看作西方人的宗教。事实上,基督教发源于近东。基督教最初传入欧洲的时候,与希腊罗马文化格格不入,在文化上受到强烈的抵制。经过两个多世纪的相摩相荡,基督教才与希腊罗马文化逐渐融合,并最终进入西方文化的主流。如今,基督教已经成为西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在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基督教,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西方文化。然而,基督教并不仅仅属于西方。其实,基督教起初在亚洲和非洲就影响甚大,欧洲和北美只是后来才成为基督教发展的中心地区。20世纪以来,基督教在西方之外的许多地区正在日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到今天,基督教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复兴,完全改变了基督教是西方宗教的图景,印证了基督教是关乎万邦万民的信仰。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唐朝。早在公元635年,聂斯脱利派传教士就把基督教带到了中国,当时称为景教。在元朝,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当时称为也里可温教;明清时有天主教;19世纪初,新教开始传入中国。从基督教传入中国到现在,已有十几个世纪。在这十几个世纪中,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产生了多次的碰撞,但始终没有真正进入中国主流学术文化界的视野。由于历史的原因,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督教在中国常常被视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或反科学、反理性的迷信而遭到抵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落实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尤其随着冷战结束后宗教在文化冲突与融合中所占地位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基督教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基督教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过去近二十年中,许多大学成立了宗教系和基督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日渐成为学术领域的一门显学。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中国学人了解和研究基督教的需要,我们推出了这套“基督教文化译丛”。这套译丛旨在从学术的角度对基督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进行全面的介绍。基督教的中心信息是什么?基督教的典籍圣经是如何形成的?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基督教在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基督教对人类文化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基督教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基督教学者研究的问题,也是许多普通文化人关心的问题。这套译丛有两个侧重点:一方面,它将从基督教的典籍圣经、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稣基督、基督教的历史、基督教的教义、基督教的神学思想等方面对基督教进行尽可能全面的介绍;另一方面,它将着力于体现基督教与文化的关系,其中包括基督教对哲学、文学、伦理学、艺术、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力求选择各个领域中较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使它们能够较为深刻地体现基督教信仰的本质,较为全面地展现基督教文化的精髓。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需要,译丛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可读性、能被一般受过教育的读者所理解的著作。
这套丛书2003—2005年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出版了12种,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如今,这套丛书已经断版。应读者的要求,我们决定重出“基督教文化译丛”,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些书目的调整和补充。我们盼望,新版的“基督教文化译丛”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大的帮助。
游冠辉 孙毅
2011年3月于北京
---
译后记
P360
曾几何时,“文化”一词颇受青睐,随便一种习俗,都要以“文化”而冠之,从而升格为“×文化”、“××文化”;而所谓“多元文化”更是劈头盖脸地向人们袭来,大有顺者昌、逆者亡的气势。
我承认自己对人类发展史所知甚少。我在翻译该书时,了解到人类曾有过如此血腥的历史,如此堕落的历史,如此邪恶的历史,如此恐怖的历史。人哪,你贵为万物之灵长,你的作为却与你的高贵身份相去甚远。你为什么会如此被扭曲?翻译过程中,我几度辍笔,告诉丛书编辑游冠辉先生,我无法再继续译下去,那些恶心的字眼强烈地刺激着我的神经,我的五脏六腑在翻腾。
回眸人类历史,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影响,角斗士、食人蕃、活人祭、奴隶制、一夫多妻、陪葬…这一切恐怕今天仍然是“人类文明”的内容。
本书的导言和第一章由陆红坚翻译;第二章至第六章、第十四章至第十五章由汪晓丹翻译;第七章至第十三章由赵巍翻译。全书由苏欲晓女士校订,特此表示感谢。
译者 汪晓丹
---
目录
“基督教文化详丛”总序…001
导言 信靠那值得信靠的…001
第一章 被耶酥基督改变的人…001
基督改变他的门徒…001
更多被改变的人…004
第一个殉道者司提反…004
扫罗(保罗)…006
殉道者的队伍…007
一些被改变的皇帝…016
20世纪被改变的人…021
结语…025
第二章 生命的神圣…030
反对杀婴陋习…030
反对弃婴恶俗…033
反对堕胎陋习…035
反对角斗表演陋习…040
君士坦丁和康士坦丢颁布的道德法…043
反对人体献祭陋习…045
反对自杀陋习…046
墓葬尸体,而非火化…049
结语…052
第三章 基督教提高了性道德观…058
反对混乱的性滥交…058
反对同性恋…063
鸡奸(恋童癖)…063
成年男性间的同性恋…066
女性同性恋…067
反对兽奸…067
基督教对性和婚姻的影响…068
婚姻被赋予尊严…068
婚姻隐私…068
结语…070
第四章 妇女获得自由与尊严…074
希腊妇女的低下地位…074
罗马妇女的低下地位…076
希伯来妇女的低下地位…078
基督赐予妇女自由与尊严…078
撒玛利亚妇人…079
马大和马利亚的故事…079
耶稣向马大讲道…079
耶稣复活后向妇女显现…080
妇女跟随耶稣…080
使徒时代的教会欢迎妇女…081
基督教对妇女的吸引力…082
一些不正常的现象…084
基督之道最终得胜…085
新型的家庭标准…085
新娘的自由…086
除掉面纱…087
取消一夫多妻…088
寡妇受重视,不再作陪葬…089
中国女人裹小脚被废除…091
封闭阴道术被废除…092
结语…094
第五章 爱与怜悯:基督徒的连结…098
基督徒的慈善与希腊罗马人的给予…098
怜悯:基督教的一项创新…100
对孤儿的爱与怜悯…103
对老年人的关爱…106
通过自愿性团体进行的基督教慈善事业…107
美国慈善事业…108
兄弟共济会…109
同仁福利社…110
基督教青年会…111
基督教女青年会…111
童工法…112
从基督教慈善事业到国家福利…113
结语…116
第六章 植根于基督教的医院与保健…120
身体与灵魂的医治者——耶稣…120
异教遗留的空缺…121
远古时的医院…122
最早的基督教医院…123
新大陆的医院…127
治疗精神疾病的机构…128
医疗护理:基督教的一个创新…130
红十字会…133
结语…134
第七章 基督教在教育上留下的烙印…138
早期的基督徒教育…138
两性同等接受教育…139
超越阶级和种族:普世教育…143
税收支持的公立学校…144
义务教育…146
分级教育…146
幼儿园的概念…147
聋人教育…148
人教育…149
主日学…150
大学的基督教渊源…152
修道院—大学的雏形…152
学术研究:起源于修道院…154
美国的学院和大学之起源…156
结语…156
第八章 劳动和经济自由的尊严…161
劳动的高贵和尊严…161
工作的尊严得到加强…163
工作是一种呼召(天职)…163
劳动者当得工资…164
劳动的尊严使中产阶级得以产生…164
新教(基督教)的工作伦理…165
财产权和个人自由…167
经济自由的尊严…169
经济自由与资本主义的关系…170
追求利润受尊重…171
经济自由,福音,以及1492年…171
詹姆斯敦和普利茅斯社会主义的失败…173
基督教的时间概念…176
结语…177
第九章 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180
科学的背后是基督教的预设…180
基督徒,科学的先锋…183
奥卡姆剃刀…183
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学…184
天文学…185
物理学…191
化学…194
医学…196
结语…202
第十章 给人人以自由和公正…207
无人凌驾于法律之上…207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见证人…207
圣安波罗修与皇帝的抗争…208
大宪章…209
自然法和自然权利…211
美国《独立宣言》…212
《美国宪法》…214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216
宗教的自由…218
人人平等…220
教会与国家的分离…221
结语…226
第十一章 废除奴隶制度——基督教的一项成就…229
早期基督徒反对奴隶制度…230
某些基督徒纵容奴隶制度的歧误…232
英国奴隶制度的复辟及其废除…232
美国的奴隶制度及其废除…234
基督教神职人员对废奴运动的影响…235
非神职人员在废奴运动中的角色…238
基督教对哈丽特·比彻·斯托的影响…239
基督教对奴隶的支持…240
第一个反奴隶制度宣言…241
美国公民权与基督徒的关系…242
结语…245
第十二章 基督教在艺术和建筑上留下的印记…248
早期基督教艺术…248
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250
哥特式教堂建筑…251
拜占庭教堂艺术和建筑…255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及其艺术…257
从庄严到非理性…260
现代教堂建筑的衰落…262
结语…266
第十三 章音乐之声:基督教的共鸣…269
早期的教会音乐…269
中世纪的音乐革新…270
格列高利圣歌…271
教堂歌剧…271
复调音乐…271
无伴奏圣歌…273
小曲…273
圣歌…274
宗教剧…274
交响乐…274
奏鸣曲…274
清唱剧…275
协奏曲…275
宗教改革和后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275
马丁·路德…275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276
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279
基督教的影响反映在其他一些伟大音乐家身上…280
一些伟大的赞美诗和歌曲…285
《上主是我坚固保障》…285
《现在我们都来感谢我们的神》…286
广为传唱的三一颂…286
《千古保障歌》…287
《平安夜》…287
教会作为音乐艺术的资助者和促进者…288
现代音乐的革命性音符…288
摇滚乐…289
轻摇滚乐…291
“基督教”摇滚乐…291
结语…293
第十四章 纸传墨载的基督教影响…299
早期教会作品…299
劝勉性著作…299
持论性著作…300
护教性著作…301
某些文献史册:中世纪初期至2000年…302
优西比乌的《教会史》…302
《上帝之城》…303
《英吉利教会史》…304
《修辞学与美德》…304
《大著作》…305
《神画》…305
《坎特伯雷故事集》…306
《人颂》-…306
《致德意志基督徒贵族书》…308
《奥格斯堡信经》…308
《乌托邦》…309
《基督教要义》…309
《新天文学》…310
《天路历程》…311
《失乐园》…312
《思想录》…312
《国富论》…313
《罗马帝国衰亡史》313
歌德的《浮士德》…314
《圣诞欢歌》…314
《汤姆叔叔的小屋》…316
《卡拉玛佐夫兄弟》…316
《宾虚》…317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318
《基督教会的社会教义》…318
《魔鬼家书》…319
《返璞归真》…319
结语…320
第十五章 其他印记:节日、文字、符号和词汇表述…325
假日…325
礼拜日…325
圣诞节…327
元旦…329
复活节…329
万圣节…330
感恩节…330
普通词汇与标记…331
公元前和公元…331
洗礼…332
大教堂…333
公墓…333
小教堂…333
命名…334
基督徒…334
圣诞树…334
教会…335
信条…335
(基督教的)十字架…336
天国与地…337
异端…337
殉道士…338
异教…339
牧区…339
牧师…339
圣诞老人…340
三位一体…340
成语与习语…342
好撒玛利亚人…342
避瘟似地躲开…342
弟兄…342
多疑的多马…343
不义之财…345
福音真理…345
驯良像鸽子…345
一个犹大…345
拆东墙补西墙…346
肉中刺…346
转过另一边脸来…346
入乡随俗…346
披着羊皮的狼…347
基督徒的名字…347
结语…348
英汉译名对照表…352
译后记…360
基督信仰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重塑了人类的文明。阿尔文·施密特以社会学家的严谨,从生命尊严、性道德、妇女地位、慈善、医疗、教育、经济、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许多现行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基督教渊源,阐明了基督教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受世俗主义和相对主义严重挑战的后现代社会,重新探寻基督教对于人类文明积极影响的轨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施密特教授睿智的研究让我相信,从耶酥降世至今,在这漫漫两千年的历史中,基督信仰是如何作为最强有力的因素,使社会变得更为美好。
——保罗·梅尔(Paul L. Maier),西密歇根大学古代史教授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Jesus answered, “I am the way and the truth and the life. No one comes to the Father except through me.(John 14:6 NIV)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 14:6 和合本)
IN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