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告诉我」企划 第二期
“谢谢你们愿意做我的朋友,我爱你们,我会为你们而死!”
——Timothy Treadwell
距离2003年,已届满17年。
Timothy Treadwel(提摩西·崔德威)如若还活着,将会在这一塌糊涂的2020年里,如何展开他人生的第63个年头?如果假设成立,我猜想,这世上或许便诞生出一个“与熊共度30年”的传奇。
耀眼的金发,稍显滑稽的墨镜,在原始的野性当中,他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阿拉斯加的卡特迈国家公园,是提摩西的常驻之地,缘起于这里有他心心牵挂的生灵——灰熊。
百度百科:灰熊/棕熊,灰熊是陆地上食肉目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体长1.5-2.8米,肩高0.9-1.5米,可重达680公斤,尽管它们体积庞大,却可达到每小时55公里的速度。
每个季节的早期他都在卡特迈熊草开放地上露营,他把自己当作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以勇敢王子的风度,与企图伤害灰熊的坏人作斗争。
在这片草地的十三年里,他为他所遇到的每只熊命名,性格凶悍的称作“暴躁熊”,颜色酷似巧克力的称作“巧克力”;面对它们,他常常袒露深情爱意。
痴痴沉沉的“爱”,原是让人醉于这一场人与熊之间的赞歌,殊不知一步一步地为整个事件添上了讥讽鄙夷及疯狂的一笔。
-生死-
2003年10月5日,一场风速每小时100多公里的飓风正向这片绿色大步迈进。另一边,一场血雨腥风也即将开启。
一头28岁、重达1000斤、饥肠辘辘的老熊正朝提摩西与女友艾米驻扎的营地步步逼近,随后一段刺耳尖叫与吞蚀呢喃的声音,夹杂着风雨一同浸入孕育新生接受死亡的广袤大地。
郁郁葱葱的山林顿时失去绿色,只剩孤冷和血腥。
翌日,提摩西友人威利按照往常约定开着飞机接他返程,发现这片山林生出一分与素日不同的寂静与怪异。
当威利循着小径寻找他们踪影时,不禁打了个寒颤。眼下只见一副人的肋骨,威利知道,这不是提摩西就是艾米的。
一瞥,不远之处还有一头熊正趴在旁边快速进食中。被眼前一幕震惊到的他,迅速跳上飞机,马上联系园区工作人员,“出事了”。
随后他们马上赶到现场,为避免这头熊“食人知味”,只好枪杀了它。卡特迈保护区成立85年以来,提摩西及其女友是唯一被熊吞食的访客,而这头熊也是唯一因为吃人而被枪杀的熊。
清理现场时,从熊的胃里拉出4大袋的人骨、人肉尸块,以及衣服。
调查者发现,事发当时,鞋子整齐的摆在帐篷面前,摄像机的镜头盖没有取下,虽然没有录到影像,但*录音带(见文末)在运转,他们听到艾米的尖叫以及提摩西的呻吟。听见“Stop”和“Go away”或许也可能是“Run away”,背景噪音很嘈杂,艾米在用炒锅打熊的头。提摩西说“快跑,别管我,快跑艾米。”艾米却很坚定,当人的能力受到最大限度的考验时,她留了下来,选择和提摩西并肩作战。
显然,这世界并不总在上演奇迹。
清理人员:
“他们天生就是杀人吃人的,而他自己送上门。他自投罗网,得到了应有的结局,悲惨的是他还害了那个女孩。”
博物馆馆长:
“爱斯基摩人和熊共存了7000多年,还不曾见到提摩西这样的人,为什么他要跑去和熊一起生活,和它们一起拍摄影像?侵犯熊的自主领域,难道他不曾感到这是对熊的不敬吗?“
巡逻员:
“根本是活该,扎营在熊径旁边,说「不侵犯熊」是鬼扯,就算这些熊「接纳」了提摩西,对熊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万一来了偷猎者,熊会以为人都是无害的,不知道闪避、防范,反而害了熊。”
-稻草-
提摩西在日记里写到,人的世界有些生疏,他清楚区分了熊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区分得越来越明确,野外原始的自然才真正让他有家的感觉。
当*纪录片导演赫尔佐格(见文末)向灰熊保护区深处的冰川走去,深渊之间的巨大和复杂,完全将提摩西与外界分隔。他懂得这瞬息万变的地貌,是他灵魂的隐喻。
1957年,提摩西诞生于纽约长岛,家境殷实。
乖学生、不惹事、和动物相处得很好。是父母对他的评价。他的成长路径和普通的美国男孩一样,帅气,健康,一片光明。
但不知怎么,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偏移。
他交了些坏朋友,酗酒、撒谎、吸大麻、玩弄枪械、险些丧命。为了不让别人觉得他只是个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人,他编撰了一段从澳洲来的英国孤儿的悲惨身世来引起别人的同情。
颓废的生活直至他来到卡特迈灰熊保护区时才有了转机,他惊诧地发现灰熊的力量美学,沉溺于它们原始的野蛮和粗旷。由此生发出誓死要保护它们的使命,为此他戒酒戒药。
一个差点因为药瘾死掉的浪子,为了生态保护,幡然醒悟。他回头,抓住了那根稻草。
提摩西的生活因为灰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与灰熊在荒野生活13年,让他在美国拥有广泛的知名度,电视节目访问不断,常活跃在校园灰熊保护推广活动中。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将他讲述的动人故事,纳为他们校园回忆中的闪光之处。
他收获很多,也慢慢疗愈自己。一切都好了起来。
但是他紧紧捻住的那根稻草,并不纯粹,也非天然。随着时间推移,它好似慢慢地渗出毒液来。
-斗争-
2000年的夏天,干旱持续了很久,溪流水位很低,以至于几周都没有灰熊的口粮鲑鱼经过,饥饿的熊开始吃他们的同类。
提摩西在帐篷内怨声载道,怪罪自然无情,怪罪雨水不愿降临。
深夜嚎声四起,一只狐狸幼崽丧命。他悲从中来,问天问大地。
但他似乎总是忽略了熊在自然界是捕食者的事实,宇宙的分母并不是和谐,而是混乱、敌意和谋杀。
提摩西不停地控诉灰熊保护组织,大斥「禁止同一地点长期宿营」、「需在1.6公里外宿营」「必须与熊保持至少90米的距离」等法令,并在行动上公然违抗,只为切身地去观察且保护灰熊。
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动物,提摩西开始向政府宣战。
我们逐渐明白,他或许斗争的并不是什么保护组织,什么政府。
他斗争的是人类文明本身。
想要拼命逃脱人类社会的禁锢,茕茕独立于自然。
-救赎?逃避?-
纪录片导演赫尔佐格谈到提摩西,说他对于荒野是一种“迪士尼式”的理解,充满了浪漫和不切实际的情愫。
就如那只与他紧紧相偎的泰迪熊,他视作是他的守护神,是精神乌托邦,同时也是他逃离现实的开始。
当他自以为躲进深山就可远离尘世时,便开始一步步走上灰熊的祭坛。
在文明世界中无处安放自己,垂头丧气的生活中迷失方向。他像被塞壬女妖的歌声吸引,不断沉浸其中,一厢情愿地对灰熊大口说爱,忽略弱肉强食的根本杀戮法则,献身式的陪伴和保护。
于他,是一场独孤一掷的救赎。
他每一次晃荡在野性世界,每一句怒不可遏的争论,每一副偏执又骄傲的模样。是他所打造的“第二人生”,一次不用回顾过去的全新人生。他为那个他所认为“浪漫单纯”的灰熊世界停留,在无边荒野中寻求庇护和命运。
于我看,更似一场越过边界穷途末路的逃避。
-宿命-
他并非不知其中的风险,曾坦言“在灰熊地带扎营很危险,我处在身体伤害甚至死亡威胁的边缘。”他对自己命悬一线的处境了然于胸。但他也仍可说出““我绝不会只为保卫自己的性命而去杀死一头熊,也不会去熊的家园杀死一头熊。”
他清楚知道,死是宿命。
赫尔佐格感慨地评价道:“他生命充盈,追寻和谐和救赎,是个伟大的人,他是人类的精华,具备所有人类的缺点,就像我们一样。”
当我们观看他留下的影像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止野外和自然,还有我们的本性和我们自身。
影片最后,导演插入一曲《Coyotes》作为结束。
正如歌词中所述那样,“He'd say all that's left now of the old days”,他所剩的也只有过去了。
那我们呢?
我们拥有什么?
又可以剩下什么呢?
*小补充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是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到目前为止拥有超过70部作品,代表作有《阿基尔》、《上帝的愤怒》、《陆上行舟》、《沙漠女王》、《盐与火》等等,他的作品表现了原始自然的魅力,并为其中注入浓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灰熊人》使用了提摩西生命的最后五年中拍摄的100多个小时录像中提取的片段。经过赫尔佐格重新剪辑,加入访谈的成品,该片也被业界公认为是赫尔佐格最平衡报导的一部记录片,流传甚广,成为西方生态教育几乎必看之片。
*网络上流出一段提摩西与艾米被袭击的音频,不知为何这段被禁播的录音会在互联网上出现。好奇心驱使我点开音频,不大的胆量只允许我用最低的音量听完。嘶吼、无助、绝望通过声音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光是声音,我都不由得打了个寒噤。我不敢去想象,深知那一定比血淋淋还要血淋淋。
(公众号【存放室】后台截取了60秒的音频,回复“录音”可听。但务必务必务必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收听。)
「READ企划」往期回顾
当我们谈论焦虑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
被渣男毁青春,你有踏入“爱的误区”吗?
「纪录片企划」往期回顾
「纪录片告诉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是和地球的单独约会”
-END-
“谢谢你能看到这里“
给你备了份礼物 关注后按照指示即可获取 公众号【存放室】
-每部纪录片都是一支望远镜-
一个看了就要分享的「纪录片企划」
每期都把【宝藏纪录片】掏出来给你
感谢关注 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