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美妙的书看完之后也会产生共情。至少看完《闺房记乐》这一记时,心中便是如此想的。
沈复笔下的芸娘的形象灵活生动,跃然纸上。夫妻二人过着不羡鸳鸯不羡仙般的日子,平淡生活中无处不充满了的情趣。一花一木,一草一树。哪怕是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下饭菜,仿若也因这身旁相伴之人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味。将这清贫的日子过得美好。
讲这份美妙换个时代的背景,安放在现在的生活里,丝毫没有任何违和感。
平日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妻子,下班后帮忙妻子一起操劳日常的丈夫。周末或者假期一同出门游玩的夫妻。家里稀碎的点滴拼成了生活的一本画卷。
也许,这就是共情的力量。
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也有着沈复和芸娘那般精神上的共鸣。
换做我自己记录夫妻间的生活,定无法写出沈复那种讲生活的点滴跃然纸上的文采,估计就如流水账一般吧。
不过,看完《坎坷记愁》一记之后,迎来了我对本书的情感上的转折。
如若我是芸娘的闺中密友,我定会站在友人的角度劝解开导芸娘一番。只能暗自叹息,无法感叹命运是否公允,只能允许自己按照小女人的想法,判定沈复配不上这样的芸娘。
这可能不是沈复的错,在那个时代,沈复已然算是一名相对体贴的丈夫。
这也是沈复的错,只顾文人的潇洒,却将日子过得如此窘迫。
贫贱夫妻百事哀,终究因为金钱的缘故,日子过得越发难挨。
读到这里,生活在现在的我,哪怕心境不再像读《闺房记乐》那般美好,却也体会到了《坎坷记愁》那般为钱所困的心情。
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妻子对丈夫的苛责与埋怨。不得不说,芸娘真是体贴到了骨子里,可性子却也软到了骨子里。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应该是最符合我看书时的心境了。
洋洋洒洒写了这些。
经典或者一本好书的定义,除却作者的文字功底之外,情感上的共鸣也的确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突破。
因为此书,我爱上了沈复和芸娘两人相处时精神上的欢喜,却也怨念生活里二人被金钱压垮的软弱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