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润润
作者:璇子
(2021.3.28)
(一)
关于多样性的理解
上周去参加了一次附近的私立小学组织的家长探究课程工作坊,老师介绍到在该学校每学期会利用三十个小时让孩子们对某个自己提出来的话题进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表的顺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协同学习的能力,引导的关键是尊重个体的意见。
当天体验探究课程的工作坊只有一个小时,老师发给每四名家长一组的桌子一本老故事书,有的是桃太郎的故事,有的是红鬼的故事,老师提出让大家对故事里描述的人和鬼之间关系进行审视检讨,探究人和鬼之间有着如何的关系,可以朝哪些方向发展关系,是否有可能成为朋友。
我对这个设定提出了疑问,本身就是因为人需要一个恶的存在才虚构出来的鬼的角色,我们现在讨论如何与他成为朋友,我很难接受这个设定,老师回答我“谢谢你提出这个疑问,课的最后我来回复你。”
后来通过十五分钟的讨论,我们小组总结出让人和鬼成为朋友的三步:
1、加强沟通、相互了解;
2、进行事实确认,分析矛盾背后是否有共通点;
3、签署协议保证和平共处。
老师最后总结到:“我们探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设定一个孩子可以接受并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引导孩子们引申到现实之中。如果通过探究推断出有效的人和鬼成为朋友的路线图,那么最后我们只需要将其延伸到现实中去,把鬼换成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利益团体,孩子就容易理解和去思考,这些冲突是否都可以解决呢?这样对世界的多样性就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趟工作坊让我也受益匪浅,由于自己的极度缺乏对多样性的理解,我还能鲜明地记得中学时代发现有人跟我意见不合而受到的心灵触动。因此自然希望孩子能有机会从小就对社会的多样性有所理解,能在这样探究课程的学校学习当然是一个选择,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在家庭里无处不在的引导。
(二)
去伪存真的练习册
便便练习册系列里有一本“大家来找茬”,各种训练细心辨别能力的小练习,有普通的找不一样的题,也有镜面对称找不一样的题,还有从很多类似物中找出一个真东西的题。这天我们一起做的这一页里面的真东西是一个顶着便便头坐在便座上的黄金色思想者,下面有十几个类似的伪造品,要火眼金睛地找出不一样的去伪存真。润润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做了几题之后就又开始自己出题。
每画完一张就拿来让妈妈解题,在妈妈的夸张的“太有意思了!还要做题!”的鼓励下,润润继续画下一张,就这样从八点前画到九点过,居然一口气画了十几页。看到孩子集中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像见证奇迹一样,不要去打扰他,所以这天我们完全忽视用ALEXA设定好的八点洗澡,八点五分刷牙九点睡觉的多次提醒,润润一直都十分集中且有激情地画题。
画完十一页,润润终于累了,这时候他意识到了一个大问题,“哎呀妈妈在题目的正确答案画上了圈圈,这个练习册就没法给别人做了啊!”
“那怎么办?”
“下次润画题目的时候,妈妈用指甲挑出正确答案吧!”
(三)
毕业晋级聚会收到的方格本
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开始春假,各种学习班活动都休息,学校的新学年大概在四月上旬开始。润润一起玩的小伙伴儿们,有一个今年幼儿园毕业考上了私立小学,其他几个也都在四月份进入年长班(虽然叫法不一样)。于是周六,五个家庭聚在餐厅一起给孩子们庆祝,这家餐厅的庭院像个小公园似的,孩子们可以尽兴地捉迷藏。聚会桌上自然分成妈妈组和爸爸组,妈妈组的话题全都是围绕考私立小学的,补习班,面试衣服,考试,考题等。完全没有参加补习班的我们家,只能边听边惊讶地点头。据说应考对策补习班十分严格,上课时腿是分开的,老师帮忙捡笔以后没有说谢谢,画的圆不标准,头发上戴不戴蝴蝶结都是日常被评价被矫正的对象。
我一贯的价值观不倾向太早接受这些束缚,如果该学校是要求这些东西的,我不会希望送我的孩子去。这些束缚容易与是否有家教混为一谈,我更希望孩子有孩子天生的气质。
作为晋级礼物,润润收到一个本子,里面的纸全是方格眼的,回家后我鼓励润润在上面写日记,润润欣然地答应并大笔一挥就写完了。我看了以后,建议他“这个本子之所以画这个方格就是要在每个方格里面只写一个字,你做得到吗?”
润润想也不想“做不到!”于是开始在方格纸上画画…
我也举双⼿赞成润润,虽然我自己看到方格纸就会很自然地把字写在里面,没有想象力也没有勇气去超越方格,但我会支持润润去“无视”或者突破这些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