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公,你要是好好活着,那天下他还会姓刘么!

当年,杜牧上任途中,路过乌江亭,想起了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感慨道:项公,你要是好好活着,那天下他还会姓刘么!

01 跨越数百年的巅峰斗诗

原诗如下: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相信很多人读到这首诗,也会如杜牧一样感叹,如果当年项羽真的回到江东,卷土重来,或许这天下未必姓刘!

然而后世小子王安石途经乌江亭时,想起杜牧对项羽的诗,就想抬一下杠,写了首《叠题乌江亭》来反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诗中小王对项羽的失败直戳痛点,他说频繁的征战已经使战士们身心俱惫、士气低落,逐鹿中原一战的失败也难以挽回,哪怕如今江东子弟都还在,也不乏才俊,那他们是否还愿意跟着西楚霸王卷土重来呢?

他们二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出的这翻评价。

杜牧虽多年为官,却从未进入权利中心,其更重要的身份是诗人。他善写咏史诗,爱假设,一如《赤壁》中假设没有东风,结果便是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任曹操……这里对过江东提出假设,也是对项羽功败垂成的一种惋惜,对历史另辟蹊径的一种思考。

而王安石真正的身份则是政治家,他不是那种争权夺势的政客,而是真正心怀天下的人物。他入选唐宋八大家、留下颇多名诗靓词则说明,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非同寻常。在这首诗里他深刻指出,项羽的败局早已注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假设观点,符合政治家的看待历史的见解和态度。

两人对话,恰恰说明历史具有复杂性,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可惜历史不承认假设,从历史中看到的教训,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不要再犯才更有价值。

02 千年后小生再续诗

对于两位大人物相隔数百年的斗诗,弱小的明月怎么想的呢,首先向前两位大咖致敬,也来首小诗《往事成空》:

成败水流东,重来也是空。
兴亡多少事,皆在笑谈中。

(既然王安石这种大人物在前文都已经成了小王,那我这里只能自称弱小的明月了。)

能否卷土重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项羽已经没有勇气去面对江东父老,失去了活着的希望。
或许兵败垓下的时候,他的心已经死了,就算回到江东,也如同行尸走肉,难有决心再战一场,至于有没有人愿意和他卷土重来,已经不重要了。

他为什么不学学那屡败屡战的曾国藩呢?
他为什么不去读一读余华的《活着》呢?

说到这里,好似我也变成了杜牧,爱假设。

相信喜欢玩游戏的人,肯定者有着屡败屡战的精神,记得小时候玩仙剑奇侠传,如果主角死掉了,会有一句话叫:

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

难道真的会因为主角死掉了,就不玩了?
当然不是,不玩个通关,怎能就此罢休!

03 斜杠大佬的超然脱世

看淡看破很难,但是只要活着,一切都有意义,看一个千年前的典范。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有首诗中写到了时事,说到这里,咱们简村也是……),在狱中受尽折磨,身体的受伤只是皮肉之苦,而人格和灵魂的伤害则是真正的屈辱。一个堂堂正正的宋朝文人,哪里受过这种侮辱,但是苏轼做到了坦然面对。
幸好各路正人君子出手相救,帝王之母也施以援手,总算保住了性命,最后死罪虽逃,活罪难免,于是被贬黄州。
那他就消极了么?

初到黄州,苏轼写下了: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受尽折磨之后,他依然能够高洁自许,忠于自己的品格和价值观,不在意世俗的荣辱,选择了在黄州忍受寂寞凄冷。在周围的嘈杂的唯唯诺诺声中,虽千万人,吾往矣。
所以我们才能读到那些蕴含超然世外、豁达慷慨之情的东坡词。
比如: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04 写在最后

苦难算不了什么,敢于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这是篇关于诗词的文章,在一个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何还要去读呢?

我听过一个很好的理解:
有些人生下来内心是一片荒凉,需要丰富,要栽花种草。这些花草可能是几本书,也可能是书法、绘画等等诸如此类,当然也可以是诗词。

如果你也在寻找心灵之花,请你也尝试读一读诗词吧!

江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公,你要是好好活着,那天下他还会姓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