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毕业后,长期在这座滨江城市工作、生活和学习,这里离南京很近。由于工作关系,多次到过路过金陵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但从未真正游览过。或许是工作太忙,旅途匆匆,无法停留,没有抽出时间再看一下这座曾经熟悉的城市;亦或许是觉得自己早已对南京比较熟悉,没有必要停下来走走看看。
因为,南京给我的印象,除了这些年发展起来的高楼大厦、城市地铁、机场车站什么的,其它都没有什么变化,南京一直还是多年前的那个南京。这个印象是青春时代留下的,一个不可磨灭、不能替代的熟悉的南京金陵的印象。
02
30多年前,我就读于师大。这所师大,当时给我唯一的自信就是它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而现在,师大则多了985、211、“双一流”等N个称号,与其它三所大学一起号称魔都“四大名校”。
如今,对于师大,虽然排位于“老四”,但报考它的大部分考生往往还是考不上的,或许是那些考生们低估这“老四”门槛的高度,因而他们趋之若鹜、满怀期望,结果失望而归。
现在的孩子们一旦考不上“四大名校”,有些人就会饮恨余生,他们不是沉沦下去,就是飘洋过海镀金再起东山。因为他们知道,考不上这所大学,就等于与985、211、“双一流”的大学擦肩而过了,而魔都高端职场标杆上就有985、211、“双一流”这样的名校标签。
想想现在这些孩子,呀呀学语之际就上学,开始拼上了,将人生的起跑线大大提前。他们开始学英语、学奥数、学特长,一直到升大学,但他们中大多数反而考不上。毕竟“四大名校”这些985、211或“双一流”的魔都大学,招生名额有限,而考生趋之若鹜。一派千军万马奔“四大名校”新气象,我一想起这些现象来,肚子里就觉得好笑。
想当年,我的理想是理工大学,却意外地被师大提前录取了。因此,在我眼里,即使是这些“名校”,也是容易考上的;因为,在我眼里,即使这些“名校”,它的本科教育其实还是普通的基础的,与其它普通高校没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你在大学四年里怎么学习、怎么追求。
03
说实话,相比而言,我还是感觉到这所师大,确实有点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每学期都会组织野外专业实习,其中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末的实习时间最长。在野外实习之前,当期各门学科都会紧锣密鼓学完课堂教学并考试。这样,每门学科一般就有两个成绩,一是课堂成绩,二是实习成绩。
我们野外实习的地方,基本都在长三角。可以说,凡是在长三角有点名有点山有点湖的地方都去过了。当我们在大川之上畅游时,慨叹天地之浩然;当我们在高山之巅爬行时,感叹自然之造化;实习之中,书本知识也随之融入到实习之中了。反过来想想,这种教育方法也是很有效果的,明白了什么是大学。
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也。
毕业后,长期从事IT行业,从此把名山大川融入到方寸之中,和IT一起成长,见证科技日新月异,反而不觉得外面世界有什么变化、有多大变化。
04
昨天,我又被派往南京,任务就是去那里用户的办公室提交公文并签字。
这次出差,本来想完成公干就走,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和往常一样,先是坐高铁风一样来到南京站,接着下车走到南广场车库出口,随后用户接车去了位于达美广场的办公楼,不到10分钟,公务算是完成了,本想立即返回,开始下一项工作。
一抬腕,手环亮了,才下午1点40分。我觉得这个时间蛮尴尬,要是返回再去公司上班的话,时间晚了点;要是返回直接回家的话,时间又早了点。于是,心里琢磨起来,想去外面看看走走,走走30多年前走过的路,看看南京是否还是30多年前那印象中的金陵。
和用户说了声再见,转身就走,一边乘电梯,一边和她微信,说办完事了,准备逗留一下、走一走、看一看。
微信回复:南京是个好地方,多走走看看,辛苦了,吃点好吃的。
我说:这里没什么好吃的呢。
她回了一个微笑符号:大凡古老的城市,都有很多历史与名胜,也有很多知名的小吃大吃什么的。
我回了一个狡黠的表情:哦,这里喝的就鸭血粉丝汤、吃的就盐水鸭肉啦,再有就是很多甜不拉叽的各种糕饼,貌似不符合我的口味。
05
未完待续,明天同一时间请看(二)……